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生過一半念博士有多難

吳淡如
user

吳淡如

2024-10-31

瀏覽數 1,000+

人生過一半念博士有多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11月號雜誌 2030雙語台灣 雙贏或雙輸?

疫情那三年,世界在沈默受阻中進行著巨幅改變,沒有浪費掉這「半強迫封閉」歲月的人,應該都意會到了它對自己人生的意義。 

進入岳麓書院中國史博士班是個偶來的因緣。我和商學院碩士班同學在長沙做商業不動產管理的生意,在銀杏葉鋪上金黃地毯的季節,我們到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散步,風景幽美的書院讓我隨口說了聲:「我好想在這裡念書。」結果她當真了,默默的開始幫我調查考試日期,幫我把所有的考試用書都備好。 

盛情難卻之下,我努力準備考試。我的年紀是同屆同學兩倍大,被「討論」了好久幸好有位教授十分開明,願意收我為徒。這可不是在職班,每週都必須上課,也就是每週要飛過來。一開學就碰到出入境管制,讓我少飛了100次。疫情期間通融外地同學線上上課,又幸運碰到一位畢業自北大的同學,每一節課都幫我轉播,讓我修完所有「和她一模一樣」的必修學分。 

人生過一大半,讀學位有多難?難的並不是對腦袋退化,而是隔行如隔山。當時入學口試時信誓旦旦跟教授說:「我碩士班念的是中國文學,『文史不分家』,念歷史沒問題。」其實我大學念法律,就上過兩年文學碩士課程,靠的都是「土法煉鋼」的自修,學術基礎淺薄。幾十年來在花花世界鬼混,也未曾認真鑽研古籍,一切得重頭開始!只好請本科就讀歷史的同學開書單,你念過的我都念,日復一日自修,從大一程度念起,念了好幾面書牆。 

努力就看得到收穫,感覺自己還在往前走

學術語言之於我也是「翻天覆地」大考驗。平時已渾灑自如地「我手寫我口」,學術語言對我來說根本是「第二外國語」。發表博士論文前,還要將至少兩篇小論文發表於「國際承認」的期刊,參加多次論文會議,只能說關關難過、關關過。20多萬字的博士論文,對我是珠穆朗瑪峰級的考驗,有驚無險通過各種校外盲審和檢核,校訂無數次,一個標點都不能錯。家人或同事聽說我在「寫論文」,都「噤若寒蟬」。女兒還曾在念八年級時跟老師控訴過:「我媽媽回家就一直坐在電腦前寫博士論文不理我。」其實她踏入青春期時也挺難搞,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拿學位過程辛苦,想來也是一種很有門檻的幸福。 

四年,拿到學位,算是媽媽能為女兒做的最好示範。我想要對她說,不管在人生什麼階段,只要妳想做,就想辦法往前進,總是會到的。 

博士論文很難,肯定也不是人生最難……人生過了一大半,碰過各種人生大難,哪樁比博士論文容易?後者至少由得了自己,有努力就看得到收穫,且還讓你感覺自己還在往前走!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