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首屆「台北魅力展」,模特兒以各種造型,拿著CROWN、EMINENT等八個品牌的箱包,在眩惑影音籠罩下的T型舞台上,走出不同風情。
「太棒了!」在這場台灣箱包業大團結的品牌秀中,業者激動而驕傲的心情化成一朵朵微笑。
這一場場活動,帶回了台灣許久不見的箱包業者,他們不是回來開工廠,而是回台灣打造品牌與通路。
王國熄燈號,產業設廠大陸
台灣箱包也可以變時尚。這是十年前積極外移大陸的台灣業者難以想像的。1970年代,身為「箱包王國」的台灣,版圖大都集中在彰化與台中,產品以外銷歐美、中東為主。
根據1978年成立的台灣手提包公會資料,1984年公會成員高達370家(現約140家),曾在1991年寫下出口產值12億美元的紀錄。「當時手提包、旅行箱,一貨櫃、一貨櫃出口到世界各地,訂單接不完!」手提包輸出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特偉公司總經理陳勝彥說。
不過,1991年之後廠商開始外移大陸,在上個世紀末,台灣業者幾乎「利空出盡」,不只廠房移,連台灣辦公室也熄燈了。
一開始軟包(手提包、袋包等)業者先移,後來技術、設備門檻較高的硬箱(有堅硬外殼的旅行箱)業者也必須西進。但他們並沒有停止努力,反而鍛鍊出一身好本領。
萬國通路研發部協理黃德丹說,在硬箱的材質上,以前多以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 PP(聚丙烯)塑料為主體,現在則引進PC(聚碳酸酯)材質,重量減輕三、四成。以往硬箱必須以鋁圈結合兩片外殼,但現在卻可以拉鍊來替代鋁圈,重量又輕了不少。
發展自有品牌,主攻高價市場
旅行箱的拉桿、輪軸設計技術也大幅精進,以各種角度拉箱子,都很流暢滑順。
此外,業界開發出可車縫軟、硬材質的技術,例如萬國通路的產品,可看到硬箱上嵌著可拆卸式的休閒背包,或軟袋上鑲著一片ABS鏡面;而皇冠也開發出波浪弧度、不對稱造型的硬箱。這些技術的應用,讓業者可以設計出更流行的箱包。
業者往大陸發展後,重新省思定位,發現品牌才是永續之道。陳勝彥指出,台灣工廠外移後,產品全部都叫做「中國製造」,「業者一定要走OBM(自有品牌)才活得下去。」
經營大陸市場20年的皇冠皮箱,甚至想在今年將品牌事業獨立成一家公司,持續往高價市場前進。
另外,為了強化業者的品牌設計力,早在幾年前,手提包公會就委託紡拓會做流行趨勢報告,並向流行情報網站:WGSN.COM訂閱B2B的資訊服務,還舉辦設計師講座,推廣品牌與設計理念。
「剛遷到大陸時,大陸價格比我們低四到五成,1997到2000年都虧損,真的很難熬,但2001年後,客人竟然都回來了,」萬國通路董事長謝明振說,堅持做品牌、堅持研發與設計的品質,才能讓客戶安心。
網路聯合行銷,一次購足
抓住利基市場,隨時靈活應變,是台灣廠商的優點。例如至誼實業,就走出書包的核心業務,近年積極發展自有品牌KINGDOM與e.Bike的各類功能型袋包,也替知名品牌美利達設計、生產自行車袋包,以多品牌的方式把事業版圖做大。
這幾年,原本安靜的手提包公會,現在忙碌熱鬧了起來,成為呵護新品牌的搖籃。
而去年底開張的台灣箱包網(www.taiwanbags.org.tw),集結了國內15個品牌。被台灣同業暱稱為「兩大門神」的皇冠與萬國通路,也帶著海外行銷的經驗回台共襄盛舉。
公會希望以聯合行銷的方式,產生品牌號召力,消費者可以上網看到各類型的箱包,直接網購、付費。為了台灣箱包網,公會與業者經過一年多的籌劃,前後任理事長陳勝彥、楊明深,交代業者要讓最棒的產品「美美上線」。「雖然網站還未完備,但這是業者學習行銷、品牌曝光的免費管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陳勝彥說。
箱包市場裡品牌卡位戰從未止息,時尚、休閒、旅行、流行的各種需求卻仍在成長,紛紛走向品牌之路的台灣箱包業者,顯然挑戰不小,但也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