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壓力
世界人口正以加速度成長中;一九三0年為二十億人,一九五八年三十億人,一九七五年四十億人,一九八六年五十億人,預估本世紀結束前,全球人口就會突破六十億人。
更糟糕的是龐大的人口中,約有八0%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和第三世界貧窮國家;而這些國家正以高成長率,繼續製造更多的人口。此外,在世界各國,人口都拚命往都市集中;到西元二千年時,至少會有一半以上的人聚居在少數的大城市中。
二、空氣污染
工業污染空氣,使植物枯萎;車輛廢氣和發電廠的煤塵,則抹黑了潔淨的天空。
目前墨西哥城是世界上空氣最髒的大城市。好消息是,有效的管制確實可以改善污染程度,東京、倫敦和匹茲堡是可喜的例子。
三、臭氧層開天窗
工業和汽車廢氣破壞了保護地球免於太陽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南極上空出現大洞已不是新聞,如今連北極和人口稠密的中緯度地區上空也發現臭氧層稀薄現象。
四、酸雨
空氣污染造成的酸雨(酸雪、酸霧)在北歐毒害了無數的魚蝦等水生物,在北美洲、中歐、西歐,森林也因之枯萎,地球受酸雨威脅的面積估計廣達三十多萬平方公里。
五、水污染
化學肥料和都市廢水污染了河口和沿海,尤以裡海、波羅的海和地中海為烈;部分港口如雅加達、曼谷和馬尼拉,海水像一鍋毒藥般緩緩蒸騰。
六、過度利用河川灌溉
中國大陸的羅布泊消失了,美國的科羅拉多河流到出海口已像小溪;人類過度利用河川灌溉已威脅到河流沿岸地區的生態平衡,並破壞土壤沃度。
七、毒性廢棄物污染土壤
紐約的愛河鎮居民因毒性廢棄物污染土地,不得不全鎮撤離,是世界知名的案例。其餘如美國紐澤西州的麥德倫承受了鄰近大都會的毒物污染,聖地牙哥灣的部分區域含有高度的多氯化重苯基,中國大陸的北平和天津盆地含有重金屬污染等,證明越是人口稠密處,土壤受毒性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八、放射性污染危機
蘇聯的車諾比核電廠失事足全球最大的一宗輻射案例。其實放射性廢棄物和核子武器試爆更是潛在的危機。太平洋上比基尼島的居民因美軍試爆污染該島而撤離,至今有家歸不得。
九、生物滅種
巴西、東南亞和馬達加斯加島的森林濫伐,是地球上每年有幾千種生物滅絕的主因。
十、漁業資源耗竭
過去四十年間,過度漁撈、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已使部分魚類和甲殼動物的數量銳減。大量撈捕南極蝦也可能破壞地球上的食物鏈。
十一、森林濫伐
總面積廣達一千萬平方哩的熱帶森林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繁多的寶庫,近年卻因開闢農田、伐木工業、採礦、土地開發利用等原因,而以每年約八萬平方哩的速度消失,造成山崩、水患和土壤侵蝕等惡果。
十二、沙漠擴大
人口增加、過度放牧、國界變更影響遊牧民族生活習慣等因素,使撒哈拉沙漠的周邊地區加速度成為沙漠,該地區的連年飢荒與此有絕對關係,以色列和中國大陸則正在努力綠化沙漠。
(改寫自National Geograp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