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摩托羅拉公司人資經理吳敏萍就會接到醫療院所的健檢宣傳單,為了讓全公司滿意下半年的員工健檢,她會比較箇中差異,讓100萬元的預算發揮最大效益。
她記得一名注重飲食、每天都做瑜伽的男同事,在一次員工健檢中,意外發現兩公分的肝癌,開刀切除1∕4的肝臟後,至今過著健康的生活,即使已經退休,他依舊提醒老同事善用員工福利,按時做健檢。
健檢新貴,科技、金融業居多
「員工是企業資產」,這句話在醫療院所看來,一點都不假,他們發現愈來愈多的企業重視員工健康,願意花錢補助員工健康檢查。
哈佛健診團檢處經理金詠銓說,這五年來,員工健檢的接案量一年比一年多,不但詢問電話多了,每年金額約成長20%。走中價位路線的哈佛如此,訴求高價位的永越健康管理中心也有類似發現。副執行長施白表示,去年員工健檢的件數比前年多了四成,還有一家上市公司老闆,帶著上百位高階主管,一做就是200人,也有中小企業前來,經理級做2萬元上下,高階主管做到超過4萬元。
根據哈佛健診估計,企業員工是健檢市場的大餅,產值超過總體健檢市場的一半,每年至少有25億元,其中,以高科技業、金融業居多。
日商公司,連員工配偶也有份
以國泰醫院為例,八成的健檢客戶都來自企業,健康管理師曾淳君說,相較來看,日商公司最看重員工健康,他們每個月都接待日商,在員工健檢案件中占有三成。
有的日商愛屋及烏,連員工配偶也有份。曾淳君解釋,日商認為配偶的健康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情緒,因此相當重視。而日本母公司也認真看待員工健檢,國泰醫院會撰寫日文報告,以便日商寄回日本。
日商台灣住友商事的人事襄理潘純珠回憶,20年前台灣企業不流行做員工健檢,那時她剛進公司,就能夠到健檢診所做心電圖,如今公司每年花40萬元,依年齡提供4000、6000元的健檢補貼,還有半天公假,讓85名員工在一個月內完成。
「或許這樣的福利能要求員工為公司賣命吧!」她笑著說。由於日商員工需要應酬,在外吃喝難免,住友商事一律要男性員工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膽、腸胃,至於女性員工,則針對婦女癌症,安排乳房、腹部超音波,檢查子宮、卵巢。
當全公司做完健檢,住友會安排醫師解說所有員工的健康狀況,找出共有的疾病,潘純珠說,瞭解全公司的健康,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也能為來年選擇檢查項目當作參考。
公司福委會,成了健檢財神爺
至於台灣企業,在勞基法要求下,也逐漸重視員工健檢。一家不願具名的券商每兩年為1600名員工提撥300萬元經費,工作人員表示,高階主管補助1萬5000元,員工則是1500元,雖然有十倍差距,但在券商界卻已是不錯的福利了。
每到健檢前夕,人資單位會寄發電子信通知,即便如此,仍有兩成的員工沒有使用,這名工作人員說,有的主管忙到沒有時間,但也有人因為害怕而不敢做,由於採取自願,不會強迫人人都做。
隨著企業重視員工健檢,醫療院所搶單搶得很凶,如同商品銷售,折扣、送檢查項目的手法相當常見。
在此情形下,企業的員工福利委員會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哈佛健診經理金詠銓說,有時前往拜訪,會遇到醫院代表,而醫院間的競爭也很激烈,馬偕醫院健檢中心主任劉娟娟就說,他們本來有一筆200多萬元的員工健檢,臨時被別人搶走。
怎樣為公司安排合適的健檢?一般說來,醫療院所會針對企業性質,設計恰當的檢查項目,國泰曾淳君認為,上半年是健檢淡季,福委會可以和醫療院所談到好價錢,或要求增加項目。
在健康意識抬頭的時代,還沒有提供員工健檢的企業,是否應該多花些心思,關心第一線的員工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