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專訪外交部長黃志芳 中東人問:怎麼都看不到台灣人?

楊瑪利、王一芝
user

楊瑪利、王一芝

2007-04-01

瀏覽數 21,800+

專訪外交部長黃志芳 中東人問:怎麼都看不到台灣人?
 

本文出自 2007 / 4月號雜誌 全球卡達熱

早在1990年代初於外交部服務期間,就已經跑遍中東各國的外交部長黃志芳,當年卻獨獨漏掉卡達,因為卡達當時還不過是個靠採珍珠維生的小漁村。

沒想到才十多年功夫,卡達藉著爭取在首都杜哈舉辦2002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半島電視台,以及去年用奧運規格舉辦亞運會,受到全世界高度矚目。現在的卡達被喻為十幾年前的杜拜,發展速度卻還比當時的杜拜快。

卡達正在起飛,各國紛紛搶進,未和卡達有邦交、又沒有設代表處的台灣,能有哪些機會?《遠見》雜誌專訪外交部長黃志芳,點出中東機會與台商利基。

卡達善協調,是中東火藥庫的和平使者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很多人預測,卡達會是下一個杜拜,請你談談對卡達的認識?

黃志芳答(以下簡稱答):中東現在是台灣外交上的重點區域,過去幾年我們在中東花了很多精力,經濟上當然是因為油價高漲,彷彿回到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把國際經濟秩序都打亂了,也使得中東的地位,重新再獲得高度重視。

過去一年來伊拉克局勢沒有明顯好轉,以色列跟黎巴嫩回教徒真主黨的衝突也引起世人注目,加上最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談判,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另外,還有一個伊朗問題,全世界國際政治焦點,也全都集中在中東。

這些問題其實又都與卡達有關。因為儘管卡達人口只有88萬5000人,土地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只有台灣的1∕3大的彈丸小國,卻希望在中東扮演調停的角色。

過去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是死對頭,老死不相往來,但卡達在多年前就同意以色列在卡達設立商務代表,後來波斯灣戰爭爆發時,才在阿拉伯國家的施壓下,取消以色列的商務代表,不過以色列的外交人員,直到現在仍一直留在卡達,甚至今年1月30日,以色列副總理也正式到卡達訪問。

卡達這麼小一個國家,卻在政治上有這麼大的企圖心,希望扮演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間的溝通橋樑,另外,卡達政府投資成立的半島電視台,被稱為阿拉伯世界的CNN,這也可以看出來,卡達具有高度的企圖心。

問:卡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為什麼想要扮演協調者的角色?

答:這和它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有關。沙烏地阿拉伯,以回教傳統捍衛者自居,但是卡達因為國家小,比較容易接受外來的影響,吸收西方世界的新觀念。

例如在阿拉伯世界,婦女沒有什麼地位,但卡達國王的第二位皇后卻非常活躍,國王賦予她很多公共職權,很像柯林頓當選美國總統後,希拉蕊有很多公共政策的角色。

卡達皇后也曾到英國演講,在國際舞台很活躍,和傳統阿拉伯婦女只能用黑紗遮起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樣子,截然不同。

就像新加坡一樣,我覺得卡達把這種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政治上,它希望扮演一個凸出的協調人角色,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太敢做這樣的嘗試,但由卡達來扮演,他們也不會指責它。

在經濟上,卡達石油的蘊藏量大概還可以再開採23年,但天然氣的儲存量卻是全世界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伊朗。

中油公司在2005年和卡達簽訂一個液化天然氣的採購合約,依照這個合約,2008年開始,卡達每年要提供中油300噸的液化天然氣,以供應台灣的需求。

問:這個合約是在油價飇漲前夕簽下的嗎?

答:油價飇漲是從2006年開始,這個長期採購合約,按照目前行情計算,預計可以在未來的20幾年,為台灣省下5000億台幣,不單對政府,對人民都是大功一件。

問:那時候的你已經到外交部了嗎?

答:我那時在總統府,當時為了推展中東工作,和中油公司領導階層非常密切,坦白說,目前在國際間行走,特別是像我這種身分,如果不懂一點石油政治,出去也很難跟人家談事情。

問:你在中油為台灣省下5000億的卡達天然氣協定中,曾扮演什麼角色促成這個交易過程?

答:這是中油公司跟卡達自己談的,但這些訊息我們都有掌握,卡達在政治上有這樣的企圖心,在經濟上也一直希望能成為第二個杜拜。

去年卡達舉辦第15屆的亞運,雖然國家是歷屆主辦國裡最小的一個,但卻也是辦得最成功、最精采的一次。

整場活動耗資28億美元,有45個國家,1萬3000個選手參加,整個主題跟開幕典禮,融合傳統阿拉伯文化跟新世紀的文化,像三大男高音和張學友,就塑造出一個東西融合,貫穿阿拉伯的過去跟現在。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從亞運所要彰顯的主題,可以看出卡達的企圖心,它確實也是一個想融合阿拉伯傳統,和現在地球村新時代的風格,很有意思。

杜哈談判與半島電視台,是卡達的國際行銷

問:你覺得卡達開始獲得世界矚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答:它是從2002年WTO杜哈回合的談判,開始受到重視,像台灣在2003年1月加入WTO,就是在杜哈回合談判獲准入會,成為WTO的會員國。

現在只要在國際經貿場合,不管是APEC部長級會議、領袖級會議,幾乎每年都會提到,「APEC所有會員支持在杜哈回合的談判架構之下,繼續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

問:近幾年最重要的年會就是在杜哈那次嗎?

答:從杜哈回合到現在,整個國際經貿圈,還是在談杜哈回合。

前一陣子,世界貿易體系的成員國,還是有很大的歧見,到最後WTO就宣告,杜哈回合的談判共識暫時擱置,這也引起國際社會的恐慌,不知道將來整個國際經貿的方向該何去何從。

光一個WTO杜哈回合,就幫卡達免費宣傳好幾年,而且是不會停止的,只要你一談到WTO,杜哈回合就會不斷被提起。

問:911之後,卡達就是靠半島電視台行銷自己嗎?

答:不可否認,確實是這樣。

重拾中東商機,資訊科技、精緻農業是利基

問:現在海灣六國裡,沙烏地阿拉伯看起來比較保守,如果台商想去發展,是不是到杜拜跟卡達會比較順利?

答:不一定,阿拉伯國家其實商機無限,我早期在1989~1990年代,幾乎每個中東國家都跑過,但沒有去過卡達,卡達那時根本不算什麼。

當時我們去利雅德、麥加、科威特、約旦、阿曼、杜拜,那時杜拜就已經有工商大城的氣象,當時就已看出它的架式。

問:現在看起來,卡達有當初杜拜的樣子嗎?

答:現在卡達一定比當時的杜拜還進步很多,第一,它辦WTO杜哈回合的會議,幾乎全世界140幾個代表國都去卡達,去年又辦杜哈亞運,我聽說硬體建設非常進步。

問:你認為台商應該怎麼前進卡達,還可以有哪些機會?

答:我們也希望,將來能夠跟卡達有多一些接觸的機會跟管道,這個國家雖然小,但很有潛力,台灣其實跟卡達有很多地方可以互補,像高科技、資訊產業,甚至精緻農業。

台灣比較可惜的是,在1970、1980年代,當時的榮工處、中華工程,在整個中東地區非常活躍,到處承包大型的工程和建設計畫,但過去這十幾年來,我們對中東重視的程度真是愈來愈少。

特別是1991年,自從我們跟沙烏地阿拉伯斷交後,我們在中東的企圖心也跟著低落很多。

現在中東商機無限,不管是杜拜、阿布達比、卡達,甚至是沙烏地阿拉伯,商機多得一塌糊塗,隨便一個大型的計畫案一推出來就是幾十億、幾百億美元。

但台灣一般人都會說人生地不熟,對回教文化完全陌生,所以只有貿易界會去做做貿易,工程界最近已準備進軍中東,但如果跟日本、韓國、義大利、法國或英國比起來,差太多了。

我們外交人員常在那走動,和中東朋友交換意見,他們常說,這麼多的商機,但很可惜台灣都沒有人來爭取。

我們看了心裡面也很急,也很感歎,因為台灣是以貿易做為經濟支撐的國家,我們應該是比其他國家有進軍市場的企圖心,但中東這一塊我們就真的不夠重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