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時間就是金錢?時鐘支配我們的一生,但別讓它征服我們的心靈

你是時間的主人,還是時間的奴隸?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0-08

瀏覽數 3,700+

《解放時間》/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解放時間》/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為了有效利用時間,人們不斷追求效率,結果一生都在忙碌中度過,直到生命的盡頭,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好好活過。但我們的人生,難道不能過得更人性、更自由?加快工作速度的唯一回報,就是面臨更多的工作。要擺脫這個惡性循環,「解放時間」是你唯一的答案。(本文節錄自《解放時間》一書,作者:珍妮.奧德爾,平安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想像你在一家書店,其中一區擺著時間管理的書籍,這類書籍幫助我們應付「時間普遍不夠用」的問題,以及關於「一個總是在加速的世界」的建議:你不是必須更有效地計算和衡量自己的零碎時間,就是得從別人那裡購買時間。在另一區,你會找到人類理解時間的文化史,以及對時間本質探討的哲學書籍。

如果你分秒必爭、身心俱疲,你會選擇哪一區的書籍呢?選擇第一區似乎更有道理,因為它更直接關注日常生活和實際現實。

說來諷刺,我們似乎永遠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從事「思考時間本質」這種閒事,但是我想提醒你們,我們在第一區中尋找的若干答案就存在於第二區中,因為不去探索「時間即金錢」這個觀念的社會和物質根源,我們很可能會強化一種關於時間的語言,而這種語言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休閒不是為了工作而存在的

讓我們先來想一想「生活與工作平衡」與「休閒概念」之間的不同。

在1948年出版的《休閒:文化的基礎》(Leisure, the Basis of Culture)一書中,德國天主教哲學家喬瑟夫.皮珀(Josef Pieper)提出休閒概念,他寫道,在工作中,時間是水平的,屬於一種積極行動的勞動時間模式,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間隙,這些間隙只是為了讓我們恢復精神,以便投入更多的工作之中。

皮珀認為,這種短暫的間隙不能稱作休閒,真正的休閒存在於「垂直」的時間軸上,徹底切斷或否定日常工作時間的次元,「與工作呈直角」。如果這樣的時刻碰巧讓我們恢復工作精力,那也只是附帶的。

皮珀說:「無論休閒能讓人恢復多少的工作精力,都不是為了工作而存在的;休閒的意義不在於恢復元氣、提振精神,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身體上的;休閒確實能在心理、身體和精神上帶來新的力量,但這不是重點。

出於直覺,我非常認同皮珀的區分,任何懷疑生產力不是時間意義或價值終極衡量標準的人,或許也會產生共鳴。想像一個不同的「重點」,也就是想像一種超越工作和利益世界的生活、身分和意義來源。

我認為,大多數人之所以將時間視為金錢,並不是出於所願,而是出於無奈。

這種現代的時間觀離不開薪資關係,雖然「必須出售一己時間」這件事現在看來很普遍,也無可置辯,但與任何一種評估工作和生存的價值方法一樣,都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

反過來,薪資關係也反映出同樣影響我們生活中一切賦權和削權的模式:誰買了誰的時間?誰的時間值多少錢?誰的時間安排要配合誰的時間安排?誰的時間可以隨意支配?

免費報名|8/17(日)賴佩霞@基隆塔《靜心的力量》新書分享會

這都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文化和歷史問題,想要釋放自己或他人的時間,這些問題都必須好好思索。(延伸閱讀│極簡也能很富足?擁有超出自己「管理能力」的東西反而浪費人生)

大多數人之所以將時間視為金錢,並不是出於所願,而是出於無奈。(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大多數人之所以將時間視為金錢,並不是出於所願,而是出於無奈。(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慢」只是為了讓資本主義機器運轉得更快?

2004年的暢銷書《慢活》(In Praise of Slowness)提供了許多寶貴經驗,包括雇主和員工雙方都能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中獲益,因為「研究顯示,感覺能掌控自己時間的人,更放鬆,有創造力,也更有效率」。

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每天能多出一些時間,但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關鍵論點:如果「慢」只是為了讓資本主義機器運轉得更快,那麼它就只會變成一種表面文章,不過是工作時間水平面上又一個短暫的間隙。

這讓我想起某集的《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美枝在核電站找到工作,發現那裡的員工士氣低落,她指著一名啜泣的員工,一名斜眼倒酒的員工,還有一名正在擦槍的員工,對郭董說:「我是死亡天使,淨化的時刻到來了。」

為了幫上忙,美枝斗膽建議舉辦「滑稽帽子日」,播放幾首湯姆.瓊斯的歌曲。接著我們再次看到上述的三名員工:一個啜泣(戴著墨西哥帽)、一個喝酒(戴著麋鹿帽),最後一個邊扣動扳機邊走出畫面(戴著螺旋槳帽),而背景播放著湯姆.瓊斯演唱的〈風流紳士〉(What’s New Pussycat?)。「有用耶!」郭董說(戴著維京海盜牛角帽)。

我懷疑每個人渴望的並非只是一頂滑稽的帽子,同樣我也猜測,人們會身心俱疲根本不只是因為一天時間不夠用。乍看像是想要更多時間的願望,可能只是一個簡單卻龐大的心願的一部分(渴望自主、意義和目標,即使外在環境或內在壓力迫使你完完全全活在皮珀的水平軸上)工作,為了做更多工作而休息─你仍然對垂直領域(我們的自我和生活中屬於非賣品的部分)懷抱著渴望。

即使時鐘支配我們的每一天、我們的一生,它也從未完全征服過我們的心靈。

在時間表的限制下,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許多時間的變體:因等待與渴望而延展的時間、瞬間充斥兒時記憶的當下、緩慢而篤定的孕期,或是受創的身心所需要的癒合期。

身為地球上的生物,我們活在不斷縮短和延長的日子裡,活在天氣中,某些花和芳芬回來拜訪年長了一歲的自己──至少現在仍是如此。有時,時間不是金錢,而是這些事物。(延伸閱讀│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

《解放時間:打破金錢主宰的時間觀,走向內在幸福的智慧思考》,作者:珍妮.奧德爾,平安文化出版

《解放時間:打破金錢主宰的時間觀,走向內在幸福的智慧思考》,作者:珍妮.奧德爾,平安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