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遊戲產業,有著截然不同風景。台灣海峽對岸,3A大作《黑神話:悟空》銷量超出預期,讓中國投資人與遊戲開發者信心滿滿;台灣海峽此岸,老牌遊戲廠賣掉經典IP,將營運策略轉向代理,令老玩家追憶潸然。自主研發遊戲還有出路嗎?老IP是否還有續存空間?本土遊戲大廠宇峻奧汀選擇了堪稱七八年級生回憶殺的三國遊戲來面對,理由相當有趣。
走進宇峻奧汀(簡稱宇峻)會議室,桌邊的展示架上,擺滿富有時代感的老作品。《三國群英傳》、《新絕代雙嬌》、《楚留香新傳》⋯⋯,七八年級生窩在網咖、配泡麵玩遊戲的美好記憶,全都浮現。
不過,這並非讓人憑弔過往榮光的祭壇。因為有許多款遊戲,至今仍在市場上頑強生存。
微調改進,讓IP延續30年
「宇峻奧汀可以說是台灣最理解,也最熟悉三國題材的遊戲公司。」Millo Games創辦人徐熙灝如此說道。製作《三國群英傳》以外,宇峻還開發過《火鳳三國MMO》,手遊時代甚至做過三國結合棒球的題材。
提及自家經典遊戲《三國群英傳》,宇峻奧汀董事長劉信的語氣平實;但談起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便遮掩不住他的熱愛。「我們三國(題材)已經做快30年了,對題材的掌握、開發的資源等各方面,相對累積比較多。」
1998年,宇峻奧汀發表初代《三國群英傳》單機遊戲,現在已經進展到第八代,並延伸出線上多人對戰的《三國群英傳online》、手機版《三國群英傳M》。
劉信解釋,單機版以外製作線上版、戰略版,目的在於滿足擁有不同喜好的玩家;宇峻也從三國故事向世界文明故事拓展,今年第三季推出新作《世紀群英傳》,目前正在開發過往未曾出現過的格鬥版本三國,「我們把能做的都做了。」
另外,宇峻也將IP且授權給中國大陸廠商,光是今年和明年,就至少有三款系列作品問世。劉信透露,常常遇到中國大陸的遊戲製作人,告訴他自己從小玩《三國群英傳》長大,對方開發三國題材遊戲時,就會有意願結合《三國群英傳》品牌,找上宇峻談授權,接著重新製作內容,這也成為宇峻的收入來源。
不過,打開遊戲社群討論,宇峻歷年來推出《三國群英傳》新作,總會有人譏笑其遊戲玩法過時,或者質疑宇峻只是在賣情懷。即便如此,每次都還是有玩家購入遊戲,讓這款占據青年回憶的IP,延續至今。
劉信表示,市場上的優質作品,有些憑藉全盤創新,做到大破大立,有些則是在既有成功上的「微創新」,或以市場流行、或以經典作品為基底,將其微調、改進,再推出新品,《三國群英傳》也是如此,「IP是保障,累積久了比較不會擔心枯竭的一天。」
大宇資訊「神主牌的詛咒」
將眼光暫時收起,移轉至今年9月中另一間遊戲大廠的法說會。「從今往後,我們不會依靠舊日的IP光環持續吃老本。」大宇資訊總經理陳瑤恬如此宣言。他說大宇資嘗試過開發3A大作、與對岸廠商談授權,也找過動漫作品合作、辦過線下活動,但回頭看來發展仍受限,因此決心調整方向,預期將會加強代理遊戲的比重。
法說會結束後當晚,大宇資便發布重訊,宣布以合計約五億台幣價碼,賣出《仙劍奇俠傳》和《軒轅劍》IP。同樣源於單機遊戲熱賣、MMORPG人聲鼎沸的台灣遊戲業紅利期,為何有人持續研發,有人卻得賣祖產?
一位看壞大宇研發能力的資深遊戲產業人士指出,持有IP在手理應可以賺錢,之所以選擇賣掉IP,「那就是大宇的高層判斷,這兩個IP在他們手中,能夠創造的價值遠不及直接賣掉。」
徐熙灝認為,公司發展策略也有關係。例如,大宇經營聚焦在品牌價值高的雙劍IP身上,出現「神主牌的詛咒」,對比之下《三國群英傳》知名度較低,要在題材和遊戲本身下更多苦工。
有遊戲製作人補充,大宇資開發遊戲內部山頭林立,連帶影響人才流動;此外,大宇資近年不斷向業外發展,對比下宇峻專注遊戲本業,低潮期發展休閒博弈遊戲,順利撐過後谷底翻身。種種因素,才會有現在景象。
《黑神話:悟空》崛起後,台灣玩家的擔憂
與大宇資賣IP遙相呼應的,則是見到《黑神話:悟空》(下稱《黑悟空》)崛起後,台灣玩家的擔憂。
在產業發展脈絡的討論以外,宇峻奧汀營運處處長陳以穎認為,馮驥和遊戲科學團隊用在《黑悟空》的「直面天命」,正是遊戲研發的最佳註解。「他們有很多西遊學家,把心力放在自己擅長說的故事之上。」宇峻也有三國學家,討論兵器長度、考據建築物蓋法。
「我們為什麼還是這麼堅持自製研發?」研究三國、投入開發資源,這是陳以穎心中,宇峻的直面天命。
當然,宇峻也有隱憂。例如,為情懷而消費的玩家可能終將凋零,合作授權廠商也可能壯大後離去;先前宇峻曾投資兩億元研發遊戲,但最後只回收四分之一,這類情況在遊戲產業內可說是司空見慣。
以研發為矛、IP為盾,將舊題材不斷翻出新玩法,代理遊戲營收只占營收不到9%,宇峻奧汀的自研之路,還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