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唐獎得獎人演講9月28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其中漢學獎得主許倬雲雖然身體不便不克出席,但仍以預錄影片發表感言,決定將獎金全數捐給蔣經國基金會,設置「許-孫獎學金」。另外,他以歷史學家角度分析起正要面臨總統選舉的美國政治現狀,為何他表示想起清朝末年?又如何看待候選人川普?
唐獎漢學獎得主,同時也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許倬雲,以其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深刻洞察和對文化交流的關注,形成了包容且宏觀的歷史觀。
他的研究不僅跨越了傳統學術框架,還將社會科學方法引入史學,開拓了漢學的新方向,並對中國歷史的長期發展提出了獨到見解。
以「網絡理論」強調經濟、政治間的聯繫
在歷史理論上,許倬雲提出的「網絡理論」強調經濟、社會、政治與思想間的聯繫,為理解中國歷史提供了一個宏觀且實踐的框架。這一個理論避免了過於細節的考證問題,並促進了大歷史觀的發展。
除了學術研究,他在1960年代於台灣推動歷史教育改革,對培養後進學者及台灣史學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許倬雲的學術成就不僅豐富了漢學研究,也將他的學問和人格傳遞給後世,啟發了學界與社會各界。
面對國際情勢的失衡與衝突,許倬雲提醒人類應懷宇宙胸懷,強調中華文化著重人與自然調和、互動的「天人合一」核心精神,以及人與人之間「修己安人」的思考和修為,勉勵我們身處充滿困惑與不安的現代社會,應當安頓自己的心,並以這樣的心意安頓彼此,更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的價值,幫助世界。
許談起川普,以清末歷史為鑑
長居美國的許倬雲,在預錄影片中也分析了這次的美國大選。
許倬雲提到,自從川普遭遇槍擊事件後,許多人對他表示同情,這可能會使他在即將來臨的選舉中獲得更多支持。
而民主黨則面臨資金不足的困境,難以維持競選活動的氣勢。
許倬雲認為,如果川普成功當選,他將可能在未來4到8年內執政,「這會讓居住在美國的人感到擔憂,因為他的政治取向似乎更偏向於權力的慾望以及對於利益的追求。」
他還提到,川普過去因為私用公款而受到指控,但因為他在任內任命了一批與他立場相符的大法官,這些大法官在多次判決中都對川普有利,讓他有豁免權。這樣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憤怒,因為許多人認為美國的民主制度正受到財富與權力的侵蝕,社會救濟的機會也因而被掠奪。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中國清朝末年的歷史,那時的權貴們透過地權掌控社會,造成了種種不平等的現象,」許倬雲表示,無論是歷史上的權貴還是當前的政治情勢,都顯示出權力與財富對社會制度的破壞性影響。
「美國的民主制度若不加以維護,恐將重蹈覆轍,成為少數權貴的遊戲!」許倬雲警告。
美國與世界秩序的變化恐引發新冷戰
代表許倬雲出席記者會,同時也是唐獎漢學獎的召集人王德威指出,許倬雲不僅關注中華文明的發展,還關心全球社會問題。他融合了西方知識分子的實事求是精神,並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憂國情懷進行現代詮釋。
「許倬雲指出,近20年來,美國與世界秩序的變化引發了新冷戰的可能性,讓他深感憂慮,為此,他從傳統中華文明中尋求啟示,討論秦漢時期的帝國轉變及順天應人的政教制度,並認為這些觀念對當前西方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提供了新的視角。」
王德威說,許倬雲強調了傳統中華文明的思維模式,如順天應人和修身齊家的理念,能為我們面對當前的世界混亂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他的演講不僅是對過去60年與西方文明互動的反思,也成為台灣在面對各種挑戰時的思考起點。」
王德威也鼓勵大家深入閱讀許倬雲的著作,以獲取新的啟發。
獎金全數捐出,許倬雲設獎學金培育後進
懷抱飲水思源之情的許倬雲,也將新台幣5000萬元的獎金全數捐給他協助創建的「蔣經國基金會」,設置「許-孫獎學金」,用於培育新進、推廣漢學研究。
早在蔣經國總統過世前,許倬雲就像總統提出「台灣需要建立一個面向國際、研究中華文化的基金會」的想法,而隨後在1989年,基金會成立後就採取這個定位。
許倬雲期望,人文學領域的博士生在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後,能經由「許-孫獎學金」的獎助,赴就讀學校以外的學術機構進行訪問研究,培養其宏觀的視野,奠定日後從事研究工作的良好基礎。
蔣經國基金會指出,「許-孫獎學金」的命名是取自許倬雲和夫人孫曼麗的姓氏,許倬雲感謝夫人55年的付出及陪伴,他的前半生是母親護持,後半生就是夫人孫曼麗了。
「為了照顧我,曼麗確實比一般妻子辛苦,如果真有來世,就換我照顧她!」
不管是他的學術成就,還是設立獎學金提攜後進,許倬雲藉由這場文化反思,為當今迷茫的全球困境尋找了一條可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