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黃信介的未來不是夢?

曹郁芬
user

曹郁芬

1989-01-15

瀏覽數 11,300+

黃信介的未來不是夢?
 

本文出自 1989 / 2月號雜誌 第032期遠見雜誌

「建立反對黨就必須要有一個單純的雄心--執政!」當黃信介去年底以一百二十三票對九十七票擊敗有意蟬聯的姚嘉文,輿論的焦點立即從選戰風波,轉移至黃信介如何在主席任內兌現他的政治支票。

像隔壁的阿伯

包容性是黃信介最大的資產。他不是一個令人愛憎分明的政治人物。一口樸拙的台灣國語,一雙時常帶著笑意的眼睛,「讓你覺得他就像隔壁的阿伯。」一位年輕的國會記者說。

無黨籍的彰化縣縣長黃石城推崇他「沒什麼心機,平易近人」。曾經與他在立法院共事的一位執政黨中常委也說:「他很爽朗,很容易溝通。」

個性海派,用錢大方是他另一項特點。十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往往是黃信介搶著付帳。接任黨主席後,他一次捐出一百萬做為推動國會全面改選的活動經費。「當黨主席一年,我貼個一千萬也無所謂。」他胸有成竹地說。

他言語率直,富有草莽氣息。當民進黨中常會討論該不該要求政府就「是否願意接受中共統治」一案,舉行公民投票時,認為多此一舉的黃信介不以為然地比喻:「大家投票看要不要把自己的太太借給別人?」

一位資深的國民黨立委則回憶說,黃信介喜歡以「老大」或「大哥」稱呼看得起的朋友,遇上棘手的問題,也喜歡套「拜把兄弟」的交情把事情「擺平」。

他行事不拘小節,不喜歡在會議中聽細瑣的報告,往往只問事情「要不要做?」

他願意包容各形各色的人,沒有強烈的意識型態。他以孟嘗君為例說:「他有食客三千,裡面也有雞鳴狗盜的人,不過你要會利用他的特點和專長。」

抓住朋友的心

他交朋友善於抓心。十年前施明德以政治犯的身分投效黃信介,黃信介不但接納了他,而且連私人的印章和支票都交託給他。施明德因此在其「政治遺囑」中毫不保留地表達他對黃信介的感激。

新聞界經常以「龍頭老大」來形容他,不僅源於他的性格,也與他長期從政的背景有關。

黃信介出身於台北大龍峒的政治世家,舅父是日據時代的抗日名人連溫卿。民國五十年代,他曾先後為高玉樹、宋霖康和郭國基等台籍士紳助選,並於民國四十九年,當選台北市議員。

在國民黨主控大局的年代,他曾成功地動員議會,退回市政府的預算,並且發動國民黨議員在內的同僚,共同連署罷免當時的副議長,代之以非國民黨籍的議員接任。

民國五十八年當選立法委員之後,黃信介在立法院動作比較少,卻不停地穿梭於黨外各山頭之間,扮演溝通、整合的角色。最為人熟悉的是民國六十八年的「美麗島」雜誌。

這份以黃信介為發行人的刊物,網羅了許信良、張俊宏、呂秀蓮、姚嘉文、王拓、林義雄……等當時全台各地的黨外大將,成為黨外政治運動的大本營。

民進黨前兩位主席都是受過嚴謹學術訓練的律師,因此對照之下,行政專科學校(中興大學前身)畢業的黃信介屢次遭人批評「粗俗」、「沒有學問」。黃信介不但不以為作,反而自豪地說:「很多金頭腦的人都願意跟我走。」

觀察黃信介身邊的謀士,必然不會忽略康寧祥與張俊宏。「高雄事件」之前,同任立委的康寧祥與黃信介曾多次連袂為全省黨外人士助選。前者思慮縝密,擅長運籌帷幄;後者性格豪邁,勇於陣前衝鋒,兩人曾經是推動黨外運動的主軸。

有人形容他們兩人「就像成龍跟洪金寶」,既是多年老友,又因為政治路線相似而成為競爭者。

張俊宏則是「老康」介紹給黃信介的謀士。在「美麗島」時期,談吐斯文、學識豐富的張俊宏已有「軍師」之稱。黃信介上任後,張俊宏則擔任民進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成為黃信介首席參謀。政治觀察家相信,黃信介的競選政見、致李登輝總統信函……等多份文件,均出自張俊宏的手筆。

短處受人爭議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因此,一位親近黃信介的朋友指出,他善於「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然而,黃信介在擔任主席後的幾項行動,卻使他的「短處」日漸受人爭議。黃信介不拘小節的性格,就被部分人認為,可能在重要時刻變成「大而化之」或是「不求甚解」。

資深立委費希平宣布退出民進黨對他是一大打擊。費希平事後公然對新聞界指責黃信介有「逼宮」之嫌,對於退職三條件「事前跟我說有把握,但未能完成協議要求,顯然做事有欠考慮。」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民進黨國大黨團被強制驅逐出場的事件,也暴露在結構複雜的民進黨內,黃信介的統御、組織能力將面臨嚴重考驗。當天民進黨主席發動萬人簽名及呈遞抗議書行動,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但是有著相同訴求的民進黨國大代表周清玉卻表示,黃信介當天的行動步驟他們事前毫不知情。至於國大黨團往後是否會配合民進黨中央的行動,她說:「個人行為我們無法承諾。」

要當強人主席

從競選之初,黃信介便不避諱地表示他希望做一位「強人主席」。國會記者楊憲村指出,民進黨新任領導階層突顯主席個人的作法,顯然有違民進黨合議制的決策習慣。

觀察者指出,民進黨內山頭林立,向來是「誰都不服誰」,在合議制的運作下,權力分配尚不致於引人非議,黃信介個人的缺點也可由其他精於議事運作的黨員彌補。如果黃信介執意做個「強人」,他的短處便要殘酷地一一暴露於公眾之前。一位自由派的老報人曾不客氣地指責黃信介「只是一頂帽子,卻自以為是腦袋」。

面對內部派系暗中較勁的局面,黃信介有意多方拉攏。因此,在民進黨新成立的「國會全面改選擴大小組」中,「新潮流系」的成員在十一個名額中占了六名。

黨主席選戰結束之後,他曾表示今後民進黨要「止痛療傷」,但是顯然勢力龐大的「新潮流」仍不在他駕馭之下。

除了內部整合問題將對黃信介造成重大的考驗,如何成功地推動國會全面改選和贏得年底的選舉,更是他在主席任內必須交出的成績單。

黃信介本人對選舉有很高的期許。他希望在年底的選戰中,民進黨得票率由過去的二五%提高為三五%,同時拿下十席以上的縣市長。「如果二十一縣市長中能得到一半以上,就等於實質執政了。」他信誓旦旦地表示。

招降納叛新策略

他的策略,一是改變民進黨「讓人覺得恐怖」的形象,增加與外界的溝通,例如每周中常會結束後,定期舉行記者會。

策略之二是積極招兵買馬,吸收有影響力的新黨員,從根本去改變民進黨的權力結構。除了已入黨的王拓,國民黨籍的立委吳勇雄、工黨領袖王義雄和青年黨的謝學賢都在黃信介考慮之內。

第三步則是收編雄據各縣市、無黨籍的「山頭」人物。黃信介曾力邀即將卸任的彰化縣縣長黃石城至民進黨中央黨部,主持「道德重整委員會」。對於在任內一向大力提倡道德重整的黃石城而言,黃信介的做法正是「投其所好」。

對於尚未表明立場的地方政治人物,黃信介用嘗試說服的口吻說:「明年的選舉是黨對黨,所以夾在中間的很難生存」。

但是嘉義市長張博雅對於這種說法存疑。「民進黨的地方幹部比不上中央」,她不以為然地說:「並不是所有黨外人士都是民進黨員。我支持誰,跟黨籍無關。」

費希平退黨的舉動,也使部分黨內人士擔心黃信介「招降納叛」的作風,會為民進黨製造更多衝突、對立的場面。

後浪推前浪

依照部分政治觀察家的看法,黃信介早在十年前就擔任過黨外主席。當時的美麗島雜誌不但在全省設立分社和服務處,而且經常舉辦大型群眾演講會。然而,十年後黃信介再掌龍頭,黨外新生代早已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一位支持黃信介的民進黨重要幹部曾語重心長地表示,出獄後的黃信介在性格和作風上並無重大轉變,然而,對他最大的考驗,卻正是「時代變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