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速實踐淨零目標,臺北市政府主導推出「我的減碳存摺」全民運動,由基北北桃共同合作,運用科技數據讓碳排具象化,將減碳概念融入民眾日常,真實體驗:搭乘公共運輸就是節能減碳、守護地球的好方法。
「所有城市正面對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重大挑戰,我相信只要城市一同合作,必能促進創新,實現公正而永續的世界。」甫參加東京 2024 SusHi Tech 會議,與全球各大城市領袖交流科技為永續城市帶來的新價值,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淨零碳排、永續共榮是全球目標,綠色運具更是城市低碳轉型的重中之重。2023 年 7 月,基北北桃四市共同推出「1200 都會通」的成功經驗,不僅減少民眾通勤的花費,截至 2024 年 5 月底,更創造 563 萬張月票發行、4.56 億人次搭乘、使用者滿意度達 98%,而私人運具移轉比例達 7.33%,成效卓著。2024 年 4 月基北北桃再度攜手規劃綠運輸「我的減碳存摺」全民運動,民眾可藉由搭乘基北北桃公共運具,不論是捷運、公車、台鐵或是 YouBike 等運具,都可以累積減碳量,期許將減碳概念融入民眾日常。
「我的減碳存摺」是運用悠遊卡公司研發的「電子票證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系統」,來計算悠遊卡使用者的交通碳足跡;這項創新的系統,2023 年底通過英國標準協會(簡稱 BSI)查核,為全球第一個通過 BSI 查核的電子票證碳盤查系統。不過,究竟運具里程如何轉換為減碳數據?根據悠遊卡公司的資料,汽車每行駛 1 公里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約 80 公克,搭乘公車 1 公里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約 56 公克,因此,民眾以公車取代汽車作為交通工具,每公里則減少了 24 公克的碳,長期累積的效益相當可觀。
「悠遊付APP」綁定 輕鬆檢視自己的運輸減碳量
為了讓民眾更容易得知自己減了多少的碳量,臺北市政府與悠遊卡公司合作,運用既有「悠遊付 APP」推出「我的減碳存摺」:民眾只要加入「悠遊付 APP」會員,綁定使用的記名悠遊卡,其後台數據可換算搭乘公共運輸的減碳量,並累積在個人的虛擬存摺內,每天都能檢視自己的減碳成效。
蔣萬安表示,臺北市已訂定「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是全國第一個地方政府將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及路徑入法的地方自治法規,藉此擘劃臺北市未來 30 年淨零轉型方向,落實綠色交通及低碳城市的目標。在公共運輸部分,市府陸續推出 1200 都會通定期票、YouBike 前 30 分鐘免費等措施鼓勵民眾使用;市區公車也積極輔導業者汰換電動公車,2023 年已有 650 輛上路營運,未來也將持續依期程汰換,除了能提供民眾舒適安靜的搭乘環境,也能為節能減碳盡份心力。為持續提供民眾使用綠運輸誘因,2024 年推出基北北桃「我的減碳存摺」全民運動,希望能喚醒全民減碳環保意識,共同打造綠色生活圈。
事實上,臺北市政府 2023 年即推出「我的減碳存摺-月月抽機票」活動共計吸引 9.7 萬人參與,累計減碳量為 4451.661 公噸,大約為 51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今年「我的減碳存摺」串聯基北北桃共同努力,截至 6 月 17 日止,共計有 13 萬 3,492 人參與活動,累積減碳量為 6,795.95 公噸,2024 年度計畫目標預計吸引 30 萬人參與,累積減碳量達 2 萬公噸。
串聯城市、企業、市民的減碳影響力 邁向淨零永續
為鼓勵企業園區各家企業與員工參與,「我的減碳存摺」規劃了「模範企業」獎,目前有臺北市內湖科技園區、桃園市華亞科技園區及新北市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三個園區共 190 家企業參與。只要企業員工在「我的減碳存摺」選擇「企業登錄」,就能為公司累積減碳量,每季累計最多減碳量前 5 名企業,可獲該企業登記地所在縣市政府進行表揚。此外,「我的減碳存摺」也規劃一般企業認同響應區,鼓勵企業與員工參加「我的減碳存摺」、分享員工綠運輸的做法,交流成功經驗。
「推動淨零永續的智慧化城市,除了政府透過法治的力量,民眾自發性的減碳行動更能積沙成塔,讓搭乘大眾運輸的通勤生活成為一種潮流,減碳成為一種時尚,從個人影響家人、朋友,擴散效益,正是『我的減碳存摺』的立意。」蔣萬安表示,為了加速實現臺北市 2030 年減碳 40%,2050 邁向淨零的目標,臺北市率先六都發行「永續債之社會責任債券」,所募得資金將全數用於具社會效益的捷運建設計畫,以綠色金融創造城市、企業、市民的永續三贏。此外,與臺北市商業會共同啟動「臺北淨零 101」計畫,於北市 14 大類場域、進行 101 個有助邁向淨零的示範做法,展現為環境永續發展及減碳目標努力的決心,持續實踐「永續共融、希望首都」城市願景。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