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黃仁勳不開「一對一會議」,你為何要開?

郭家齊
user

郭家齊

2024-07-02

瀏覽數 5,700+

黃仁勳不對任何一位做一對一會議,因為他說這會導致資訊不對稱,阻止資訊快速流通。蘇義傑攝
黃仁勳不對任何一位做一對一會議,因為他說這會導致資訊不對稱,阻止資訊快速流通。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前陣子,黃仁勳來台旋風,除了讓大家注意到夜市文化、AI的新發展,他的管理領導風格,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注意。

黃仁勳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儘管他直接管理了50多個人,但他不對任何一位做一對一會議(One on One Meeting),因為這會導致資訊不對稱,阻止資訊快速流通。黃仁勳說,如果他有話要說,他會選擇對全部的人說,讓大家都有同等的學習機會,他覺得這是一個敏捷組織所必須的。

這個說法讓很多人非常驚訝,傳統的一對一會議,常被推崇能幫助員工成長、給予回饋……,帶有等很多的好處。例如,前Meta營運長Sheryl Sandberg就說,他和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就是靠著雙週一次的一對一會議,來建立長期的穩固關係。究竟經理人該不該一對一會議呢?我們今天就好好來探討這個問題吧!

什麼樣的組織,適合「無一對一會議」

在多數公司裡,組織是一層層的金字塔。主管是主要決策者,下面每個部屬各自完成工作,向主管報告。主管匯整後,再往上報告。一對一會議背後運作的邏輯,是主管給予工作者回饋,以及彼此對焦的過程。這種組織的設計上,一對一會議其實沒什麼問題。如果你硬拿掉這個流程,而是主管用「廣播」的方式,把資訊向所有人分享,可能會非常沒有效率。因為其他人和主管溝通,其實和你關係不大。

但有另外一種公司,「橫向溝通」往往極為頻繁,相較於主管一人的強人領導,更接近是組織的「共同決策」。團隊裡每個人需要掌握足夠資訊,遇到跨部門的問題,通常也不是找主管,而是直接橫向溝通。在這種情形下,我覺得就非常適合拿掉一對一會議。因為資訊透明,是高品質決策的最基本基礎,少掉和主管間的一對一會議,也會讓橫向資訊更透明,有助於溝通。

你的公司像哪一種組織呢?我自己思考,我們公司比較像「後者」。公司的主要策略,比較偏向主管群的共同決策,產品的進程不是PM完全決定,而是主管的共識決。行銷配置,也不是行銷主管完全決定,也是主管的共識決。如果在策略形塑過程中,有很多知識不對所有人透明,那要一起形成共識決,風險是高的。

少了「一對一會議」的配套是什麼?

有很多主管聽到黃仁勳說不用做一對一,覺得很開心,把這些時間統統拿掉,變得省心又省力。不過我想,還是有一些配套。以我們公司來說,我們會使用通訊軟體(例如Slack)來做資訊分享,而把會議集中在真正需要討論的議題。這樣的作法,除了讓大家保有資訊透明,又不會因此導致大家被迫參加一堆冗長的會議。

另外,也相當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和部屬群的成熟度,因為資訊極度透明,你要說服的不再只有主管,也包含了所有同儕,在這樣的組織工作,可能比只有主管檢核你的成效壓力更大。最後,不管你的組織是不是「共同決策」,身為主管的你,都還要付絕對的責任,這是主管最基本的義務。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的組織適合拿掉一對一會議嗎?如果符合「密集橫向溝通」和「共同決策」的特性,也許是值得一試的,但請別忘了加上它的配套措施。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拍拍圈科技共同創辦人)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