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抗仿冒血淚史 農友種苗決定全球1/4西瓜口感

陳中興
user

陳中興

2006-12-01

瀏覽數 17,800+

2〉抗仿冒血淚史 農友種苗決定全球1/4西瓜口感
 

本文出自 2006 / 12月號雜誌 快速時尚 橫掃全球:平價奢華風

「全世界人們所吃的西瓜,有1∕4由這家公司決定其顏色、大小、口感;這家公司在西瓜等葫蘆科蔬果育種領域,都是世界第一,」獲得農委會前主委李金龍這般讚許的,是台灣的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

38年前,農友種苗公司在高雄創立,歷年來曾七度贏得全球性育種大賽首獎。2005年7月,引起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關注,來台針對高齡80歲的農友種苗公司創辦人陳文郁,製作一小時的《台灣人物誌》。

這家台灣育種大王,選擇福建廈門做為最重要的海外據點。

「到廈門以後,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無可取代的採種地點,氣候好、人工便宜、市場又大,福建廈門這個基地真的讓我們非常興奮,」陳文郁的兒子,現任農友種苗董事長陳龍木說。

陷入瓶頸,育種盜挖仿冒猖獗

1989年農友種苗初到廈門投資時,曾一度改名叫做「太陽種苗,」直到1997年才改回本名,「因為當時政府還不准種苗業到大陸」,廈門農友種苗總經理周駿聲說。

創辦人陳文郁祖籍漳州,很想看小時候的布袋戲,1995年廈門鳳南實驗農場落成前,「我親自跑到漳州找來戲班子,在農場前搭棚演戲,老董事長邀請附近農民一起看戲,大家都好高興,」這個溫馨畫面,周駿聲依舊記憶猶新。

然而,商場上的競爭並不如布袋戲般的單純。

嚴重的仿冒與種原流失問題,加上全球種苗業進入中國競爭,使農友種苗近五年來營運陷入瓶頸。

農友種苗在中國的好景不常,「現在我們幾乎不敢在中國採種,」陳龍木一度對中國市場非常失望。

每項新品種至少必須經過五年育種,一旦育種成功,母本或父本就容易被盜挖,過去五年的努力就付諸流水。

1992年無籽西瓜「新一號」種籽在大陸推出,受到市場廣大歡迎,「這是我們的第一桶金,」浙江農業大學畢業的廈門農友種苗大陸籍經理包衛國說。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但新一號推出不久,即發生母本、父本被竊,雖然令人沮喪,但最大的打擊還在後面。

1994年,農友種苗花了八年時間研發出一種具有大西爪的脆爽口感,但體積又比小玉西瓜小的品種,名叫「黑美人」,「這是一款殺手級產品,」陳龍木說。

沒想到在大陸推出沒多久,居然發現類似產品,「他們用我們價格的1∕4到1∕3價格來打,我們八年的心血根本無法回收。」

經追查,「黑美人」是在泰國採種時被偷走父本與母本,輾轉銷到大陸。

杜絕受損,交叉供應防偽標記

除了種原可能被偷、產品包裝常被仿冒外,大陸司法判決的公正性也令農友種苗公司非常頭痛,「大陸法院都會偏袒自己人,」陳龍木說。

由於農友種苗的種子採種與銷售地點廣及上海、蘭州等全中國各農作區,農友種苗碰上官司的地方,永遠是以「外地人」的身分與人訴訟,「只要告上法院,我們一向很難贏。」

種原流失是致命的大事,但對包裝仿冒這類惱人的「小事」,雖不足以致命,但卻會使得農友種苗的商譽受損,抓不勝抓。

「仿冒在中國是一種階段性文化,台灣過去也是,但我們要保護自己,」廈門農友種苗總經理周駿聲說,每包農友種苗的產品,包裝上都要打上防偽的雷射標記。

經過幾年教訓,「我們學乖,中國市場所需要的種子,我們絕不在中國採種,」周駿聲表示。

農友種苗目前的策略是「交叉供應」,即使種原在採種地流失,也沒什麼用,因此在當地採種的種原,並不適合當地市場的需求。

雖然中國市場一度令農友種苗失望,農友種苗董事長陳龍木仍強調,「中國是非去不可,」因為這是一個策略性必到的市場,全世界種苗業都來了,「必須長期深耕我們的品牌,但會把研發創新留在台灣,」因為要對抗仿冒與種原流失,農友種苗隨時要拿得出「升級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