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碳排願景,已是全球預防氣候變遷的共同目標。然而在過去30年,運輸部門碳排放卻不減反增加。台灣在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當中,特別提到「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和「淨零綠生活」的轉型方向,其中有哪些機會與挑戰?以及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DTAT)定義2024年為輕型純電貨卡元年,這對台灣發展綠色運輸將有哪些指標性意義?
全球供應鏈的綠色進行式,永續物流(Sustainable Logistics)更是重中之重。根據The Retail Hive、DHL Supply Chain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供應鏈領袖對綠色物流的重視,進一步期待能促進歐洲在卡車運輸的減碳行動,2030年減排45%能再提升到65%。
作為物流業「最後一哩路」的城市物流,為什麼特別受到關注?臺灣大學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運輸部門佔整體國家碳排的第三位,僅次於製造業、能源行業。進一步細看運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高達96%屬於公路運輸;其中貨卡車運輸型態的碳排比例,則佔運輸部門的30%,甚至高於全臺灣1,400萬輛的摩托車碳排。
貨卡車運輸轉向電動化,或用氫能取代石化能源,以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背後有幾個好處。張學孔提到,「我國能源超過95%仰賴進口,特別是石化能源如燃煤、燃氣、燃油就超過70%,」必然的轉型將有助於解決能源結構之挑戰。此外,城市碳排及廢氣也跟公共健康息息相關,每年因空汙死亡案例達2萬人,當物流運具全面電動化,也在幫市民「淨肺」。
貨運業者面臨「碳」焦慮!亟需產官學研共擬方案
從上述論討論可發現,貨卡車邁向綠色運輸是城市物流轉型的重要一役,但從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當中,似乎缺乏相關規劃。目前策略方針多半圍繞在: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小客車與機車全面電動化;前者聚焦載人、後者屬於自用,攸關商用載物的客貨運具,似乎少了這塊拼圖!
截至2023年8月止,國內燃油貨車(含大小貨車)的保有量約有114.8萬輛,其中小貨車有97.4萬輛,數字並不小。對此,張學孔回應,「檢視公共論述,確實有關商用貨車的政策非常有限,這也造成貨運及物流業者的『碳焦慮』。」因為上下游的廠商紛紛祭出,不減碳就踢出供應鏈名單的手段,造成業者面臨棘手的轉型壓力!
進一步剖析運輸物流業者的壓力,主要有二。第一是要一次性大量添購電動運具,造成營運成本吃不消;第二,國產貨卡電動車選擇相對少,甚至根本沒有5噸型純電輕貨卡方案。於是,張學孔期望產官學研一同研擬找解套方法,其中他拋磚引玉建議,首先在整車方面,鼓勵台灣ICT業者與國際車廠合作;其次是政府需要加大力道部署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及服務網絡,才不會阻礙電動貨卡的轉型之路。
公共政策從4方面著手,鼓勵物流業者主動轉型
既然政策可以減輕貨運物流業者轉型壓力,政府可以從哪些面向著手?張學孔指引幾個方向,第一從法制面擬定明確目標與期程,推動物流運具邁向電動化。第二是財稅補貼,減輕業者換電動車的財務壓力。第三是建立示範計畫,例如與國際車廠、國內零組件業者以大帶小模式攜手合作。最後一項是教育推廣,讓業內人士、相關利益關係人更理解碳盤查、碳關稅的重要,從認知轉變成實際行動。
經營黑貓宅急便品牌的統一速達,就屬於轉型領頭羊,預計導入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的5噸電動貨卡。針對在地物流車隊與國際車廠合作,張學孔認為這類聯手有幾個指標意義。
「第一層的意義,大型物流車隊在運具電動化,可以體現集團的ESG政策,對外公布永續實績,也有助於未來綠色金融的申請,」張學孔解釋。至於其他方面的價值,還包含透過規模經濟,以電動車的生命週期來看,採用電動載具對整體營運成本,長期攤提下來反而是有利的。最後一項價值,則是透過車隊能源轉型,也在呼應降低空氣污染的公共健康議題。
針對國際車廠與在地車隊的互動,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執行長朴正祐則回應,截至2024年3月的最新數據,旗下商車品牌FUSO掛牌數達到34%市佔率,奪下台灣商用車市場單月冠軍,預估2024年在台銷售量仍有雙位數成長力道。後續營運策略,朴正祐進一步提到,他們持續帶領運輸產業永續發展,瞄準2030持續推出各系列電動商用車款,提供台灣客戶適切的運輸支援,順勢跟上轉型潮流。
智慧城市實現以人為本交通,齊步迎向「雙零願景」
除了淨零,交通運輸的另一個轉型焦點,可以在智慧城市的架構之下,藉由AIoT及物聯網技術達到交通智慧化。回溯台灣過去十年所關切的交通問題有兩個Zero:第一是Net Zero淨零排放,另一是Vision Zero零死亡願景,也就是提升道路安全,降低交通事故。」
檢視政策,行政院預計從2014~2017年投入400億經費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改善行人交通工程。而業界也積極發展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有助於駕駛人應變各種交通狀況。換言之,在建立以人為本的交通網絡之下,貨物運輸當然也不能缺席,車廠運用車聯網與AIoT前瞻科技,對整體城市交通安全及運送效率提升,會有非常具體的幫助。
戴姆勒商車集團身為龍頭代表車廠,全球已有10款新能源車型進入量產階段,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也將今年定義為輕型純電貨卡元年,在台灣市場推出全新Fuso eCanter,藉由車隊管理系統結合智慧聯網,有助於實現雙零願景。除了完善純電運具產品線,戴姆勒商用車集團對新能源也有著墨,旗下GenH2 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達成一次加液氫行駛1,047公里的新紀錄,希望攜手更多業者朝淨零排碳目標邁進。觀察台灣戴姆勒的佈局,張學孔認為對國內最後一哩路的物流轉型,將帶來能量挹注,包含與國內相關業者的合作,甚至與學研單位的結合,有助於台灣邁向人本交通的過程,展現多方共好的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