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GenAI)的崛起,徹底扭轉許多行業的運作模式,領先者也早已投入大量資源,並導入GenAI嘗試創造新價值、競爭力。根據麥肯錫發表的銀行業GenAI調查報告,包括四大重點:一、台灣15家銀行、近40位銀行高階主管的訪談結果;二 、GenAI的採用過程與實質效益;三、GenAI對台灣銀行業收入的潛在影響;四、銀行業導入GenAI的市場規模預測。結果顯示,GenAI將能顯著降低成本、提升業務收入及客戶體驗,每年將為台灣銀行業創造360億至600億額外利潤。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估計,橫跨全球各行業,GenAI有機會透過63類使用案例,每年創造 2.6兆至4.4兆美元(83.5兆至141.4兆新台幣)的價值。其中,銀行業全球每年潛在價值可達2000億至3400億美元(6.4兆至10.9兆新台幣),相當其營業利潤的9至15%,而消金財富管理及法人金融(企金)的效益最大,分別為560億美元和540億美元。
若從全球案例套用到台灣,能帶來多少效益?
麥肯錫台灣表示,國內銀行業從2021年的3600億成長至2023年的4700億的營業利益,若以近三年平均4000億為基礎、估算GenAI能帶來的營利成長9至15%測算,估計GenAI能為台灣銀行業進一步創造新台幣360億至600億元的淨利。
未來包括行銷方面,以「微客戶分群」為基礎的個人化行銷,有望透過GenAI進一步發揮價值,例如數位行銷的eDM內容或是銷售解說、資產配置建議等;無論是內部營運或是外部行銷,銀行都需要提升相關數據的就緒程度,方能透過GenAI進一步整合應用。
只是,即使巨大的潛在商機擺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其訪談結果顯示,國內已有75%的銀行已開始試點GenAI,但尚未對外規模化。
AI應用三大效益:降低成本、提升業務收入、強化品牌形象
根據調查,業者普遍認為GenAI能在短期帶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降低營運成本(93%)、提升業務收入(59%)以及強化品牌形象(55%)。銀行業者普遍認為,GenAI能夠提升服務與歷程自動化程度,進而優化營運效率,例如各類型的聊天機器人( chatbot)在GenAI的技術加持下,能提供更為個人化的服務,並大幅降低服務人員的業務量。
有趣的是,在GenAI的浪潮下,受訪業者也認為GenAI將有助於提升企業數位品牌知名度與差異化,最終將在品牌價值、客戶忠誠度以及人才招募上,實現外溢效果。
這份調查同時歸納三大重點。首先:銀行業目前應用GenAI的主要領域為營運與服務(79%)、行銷活動(66%)與IT開發(52%),其他應用還包含內部知識管理系統與中後台效率提升等。近半數受訪銀行已在2024明確編列GenAI專門預算,僅30%領先銀行制定5000萬以上的預算支持基礎設施、人才招聘及相關技術發展。
第二、營運與服務上,國內銀行業最常見的應用為內部知識虛擬助手,提供員工相關的業務知識、基本問答或是尋找必要的文件;在GenAI技術的加持下,聊天機器人與智能客服等傳統AI應用也能有更佳的表現,例如分析客戶語意/情緒,並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或服務。
第三、相較已經普遍採用GenAI加速IT開發與架構優化的國外領先業者,台灣銀行業目前更聚焦於前端銷售以及客戶服務的應用場景,包含財富管理(55%)、中後台(52%)、法人金融( 41%)以及信用卡支付業務(31%);而若詢問到GenAI對哪一個業務線的幫助最大,則財富管理(66%)以及個人授信( 43%)等領域最受關注,其應用在未來有機會進一步發揮價值。
金融業的AI應用如何是好?金管會8月釋出AI指導原則
一位受訪資訊長則表示,「現階段目標是降低營運成本與提升效率,後續才是逐步延伸至收入創造的場景。」
高達六成三的受訪銀行表示,預期會在一到三年內開始大規模提高應用,某銀行董事長表示:「已經制定了三年開發藍圖,有幾個用例正在測試中。」另一位銀行CEO則強調:「銀行不應該僅追求發展GenAI的品牌聲譽,重點應該是要為業務部門創造價值。」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鍾惠馨期待,看到更多GenAI的廣泛應用,甚至是業務模式的創新,人員不會被取代,而是創造額外生產力的價值。
然而,麥肯錫亞洲資深顧問管國霖疾呼,國內銀行業者不要太保守,應該要大膽投入戰略投資,過去發展金融科技總是把責任單壓在IT部門,但現在面對GenAI的快速發展,必須更敏捷、彈性地透過專案或更高的專責部門,必要時全體總動員。
管國霖也強調,現在是平均一個理專服務300個客戶,許多金融業高層吐苦水找不到人,因此Gen AI所帶來的優化效率,是讓某個功能性消失,但有更多的金融從業人員可以轉型為理專,「過去轉換成本門檻很高,但現在有了AI輔助,可以更集中心力在客戶服務上。」他指出,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不會有大量的人力被Gen AI取代,而是創造更多生產力價值,人為的介入還是很重要。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譚宏則比喻,假設花1元採納Gen AI,所延伸的人員培訓、IT整合成本其實高達5元,也就是五倍,不管是機敏個資、避免AI「幻覺」造成的虛假回應、以及資料相關版權等課題,都需要投入成本,以及長期的持續投入及管理變革。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郭明杰也補充,未來能夠有效整合GenAI的銀行,不僅能提升客戶經營能力,還能透過利用新技術實現更好的技術開發、法遵與風險管理能力。
8月,金管會就要發布新一波的AI指導原則,包括資安及相關隱私規範等,屆時或可看到更多銀行業的Gen AI案例開花結果,而為你我量身定作的金融生活便利度可望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