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上班族新生活運動守則 休耕,不是廢耕!

陳建豪
user

陳建豪

2006-10-01

瀏覽數 22,350+

上班族新生活運動守則 休耕,不是廢耕!
 

本文出自 2006 / 10月號雜誌 上班族新生活運動

愈來愈多台灣人採取出走、休耕方式,重新獲得再出發的能量。但要讓休耕產生正面積極影響力,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只要拋開一切休假去,就能有收穫。

農人在休耕時,會做兩種動作。第一是栽植綠肥,諸如大豆、油麻菜籽等,待綠肥成熟後,取出有價部位,再將剩下部分,耕入土中,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第二個動作,是消除農地長期耕作單一作物後,所累積下來的「工作傷害」。長期耕作同一作物,例如茄科類,便會分泌有害物質於土壤之中。所以需要淹水或改種其他作物的方式,來淡化消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質。

效法農夫休耕的原理,並綜合整理許多人士的休耕經驗後,可以歸納出休耕前、中、後的應有準備。

休耕前:籌存款、挑良機

休耕後,第一件要面對的難題,就是經濟上即將斷炊,無固定的金錢來源。

曾因被裁員,但卻覺得「在年輕時失業,其實是一種幸福」,出版《失業也可以過得很好》一書的李春枝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存款,就選擇休耕,那麼金錢、生活的壓力,將不斷干擾本應沉澱下來的心,難以達到休耕的效果。

至於要存多少錢才足夠,則是因人而異。

已經閒居九年的知名心理學家游乾桂建議,休耕時節流,能讓存款「細水長流」。

「從前我一個月的開支是10萬,現在則是2萬元不到,」游乾桂得意地說,家中頂樓的空中花園,景觀設計師本來開價50萬元,但是他一切自己動手做,結果總共花不到1萬元。

懂得做好存款與預算的掌控,便可以開始挑選休耕良機。以最佳投資報酬率來算,新、舊工作銜接的空檔,或是從學生轉變成上班族的緩衝期,最不會干擾到工作的步調、也才能無後顧之憂的休耕。

休耕中:帶著腳、打開心

勵志暢銷書《當幸運來敲門》作者羅維拉(Alex Rovira)做了一個比喻:「人心,就像降落傘一樣,不打開來就毫無用武之地。」

休耕中,特別需要打開心房,才能給自己新的刺激與養分。

社會觀察家南方朔曾談及:「旅行並非單純用腳走過、用眼看過,而是用心拂過,讓自己因此變得豐富與不同。」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在義大利完成學業,卻選擇回台灣繼承家族事業,今年38歲的華陶窯執行長陳育平,幾年前,感覺台灣的藝術似乎走到瓶頸,沒有一個很強的生命力在背後支撐著。

被這個問題困惑的陳育平,2004年恰因獲得「智邦藝術創作獎」,而有機會到國外找解答。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日本30天中,走了31個城市,」瘦削的陳育平發現,日本每個城市各有特色,絕對不會像在台灣一樣,各個縣市都是大同小異。

於是,陳育平發現台灣藝術的瓶頸,在於地方文化的貧瘠,甚至是枯萎。

回台後,陳育平喊出「原鄉時尚」的口號,相信從「土地」裡長出的創意,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產業。

這樣的看法,也得到青輔會的認同,連續兩年與華陶窯一起舉辦原鄉時尚設計比賽,逐漸落實陳育平以30天行走31個城市後換得的解答。

用腳行走,甚至一張「三等車票」,就可以改變許多原本的局限與想法。印度就曾有個婦人,臨終遺願是將遺產換成上千張的三等車票,留給同村從未出過遠門的村民們,讓他們出去看看正在急速改變中的印度。

從未出遠門的村民,搭上了火車進行數個月的旅行,想法與世界觀也從此改變。他們參觀大學時,有些人才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也才知道印度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

休耕後:回歸正常、等待內化

結束了用心經營的休耕,如何接軌回到正常的生活,也是一門學問。

如果要在休耕後,能順利回到職場,那麼,休耕前,就要在業界留下好名聲;休耕中,持續保持住人脈,甚至開拓人脈,都是不可或缺的動作。

現任台灣賽門鐵克總經理丁瑞麟、前李奧貝納執行創意總監吳心怡等人,在休耕期還能吸引許多獵人頭公司前來敲門,便是因為他們在業界都保持了一定的好名聲與人脈。

至於,休耕後的結果,何時開花?《當幸運來敲門》作者羅維拉,曾經舉一個故事,日本有一種竹子,播種六年都不會萌芽,但是到了第七年,僅僅只要六個禮拜,就能長到30公尺的高度。

不過事實上,這30公尺是經過六年的孕育、吸收,才能在「瞬間」爆發成長。

看似「廢耕」的「休耕」也是如此,沒有在休耕期的努力積累,又如何能期望自己的田地,長出屬於自己的幸運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