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雅虎跟Google都還沒沒無聞時,能慧眼識中其潛力並投入資金的,是美國的紅杉創投(Sequoia Capital)。總是扮演伯樂角色的紅杉創投,日前又投資3億多台幣,押寶在他們視為下一匹千里馬的網站:YouTube。
做為全球最大的Vlog網站,YouTube每天有超過70萬的瀏覽人次。由全球網友共同創作的影片數量,每天新增6萬部以上。
YouTube的兩位創辦人之一、現任科技長,正是來自台灣的陳士駿(Steve Chen)。
現年27歲的陳士駿,在念國三那一年,隨著全家移民美國。畢業自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腦科學系的他,曾是知名線上小額付款、收款公司PayPal最早期的工程師之一。
回想起一年多前的創業過程,陳士駿笑著說,一開始其實只是為了要滿足自己的需求。
陳士駿解釋,因為他跟朋友時常舉辦派對,並總是會拍照片或是拍攝一些短片。派對過後,若要跟朋友分享照片,透過部落格或其他平台便能輕鬆辦到,但當要分享影片時,則是苦無方便的平台。
「如果我需要這樣的平台,那表示應該也有很多人需要吧?」陳士駿表示他當初就是靠這個信念,跟之前的同事賀利(Chad Hurley),繼雅虎之後,再次上演矽谷車庫創業傳奇。
2005年年底,網站每日流量只有三萬人,但是到了今年年中,每日瀏覽人次不但破70萬,平均每人停留時間更超過半小時以上,顯示網站不只是有名氣,還有足夠的內容能「黏」住網友。
「最讓我們訝異的是,Vlog裡的內容,是以前沒有的,也就是說我們『憑空』創造了每日70萬人的新需求!」
這樣的成績,吸引紅杉創投3億多新台幣的資金,不過陳士駿卻謙虛地認為,YouTube的價值,高達95%以上,是來自網站的使用者以及其所營造出來的社群力量。
廣告模式將走「低量高價」
「比技術、比資金,我們拚不過Google,但為什麼我們的流量遠勝Google Video?」陳士駿分析,Google雖然也推出上傳與搜索影片的服務,但是卻未讓提供影片的網友,能夠擁有個人的Vlog,這正是YouTube能勝出的關鍵之一。
「讓網友能擁有自己的Vlog,網友才能彼此串聯,形成社群。網友只要沒事,就會想看看他喜歡的Vlog創作者有沒有什麼新作品,」陳士駿認為網友會吸引住彼此,進而讓他們願意再回到YouTube。
雖然已經在「先搶為王」的網路世界中,搶下Vlog的領先地位,但是如何獲利,是YouTube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我們預計在三個月內,會達成損益平衡,然後開始賺錢,」陳士駿很有信心的表示,憑著每日70萬人次的流量,要賺網路廣告錢並不困難。
「有一些Vlog平台,是把廣告安插在影片播放之前,但是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種作法,那是干擾到網友的,」陳士駿表示,既然YouTube的價值95%來自網友,那他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干擾網友。
因而YouTube的廣告策略中,將以走少量但是高單價的方式,放置在網站中,但絕不會穿插在影片裡。
而對於Vlog的前景,陳士駿則是笑著反問,現在能錄影的手機,多不多?
「攝影機不一定會總是在身邊,但是手機我們卻總是帶著,」陳士駿認為,隨著錄影手機的普及,Vlog的使用者預計也將更多,整個市場正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