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職業婦女陳媽媽來說,星期日上午是每一週最快樂的時刻,她可以帶著有學習障礙的六歲兒子強強,到台北市朗誦《四書》《五經》。幾個月下來,朗讀經書讓不愛與人溝通的強強,可以對著眾人講故事,智力表現也在中等以上。
這裡是長庚生物科技公司免費為學習障礙兒童設置的成長營。裡面的孩童大都因為腦部缺氧,患有自閉症、腦性麻痺,有的到兩歲才會喊「爸媽」,父母都要放棄了,經書卻改變了他們的學習能力。特別的是,推動這項課程的,卻是小時候沒機會念《四書》、《五經》的董事長楊定一。
高高瘦瘦的楊定一是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婿,認識他的人總是連聲讚揚,「他關懷別人,真了不起」「沒見過這麼謙虛的人」「一點架子都沒有」。
醫學博士,卻投入兒童教育
兒童教育是楊定一關心的一環。他七歲時,隨著家人移民巴西,擁有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生化博士、康乃爾大學醫學雙博士學位。即使長年在國外長大,他發現,朗誦古書能安定兒童的心靈,甚至提升數理能力。
楊定一做過實驗,發現讀經的兒童,腦波會從浮躁的β波變成緩慢的α波,這正是靜坐的頻率。兒童一安靜,就能發揮潛力,課業自然有進步。
國內學習障礙兒童約14萬名,楊定一希望有更多學童加入成長營,在特教老師、復健師協助下,透過經書、遊戲、調整營養,改變他們的未來。
但大集團老闆的女婿,又是一位醫學博士,為何這麼投入兒童教育?
原來,楊定一和太太王瑞華(王永慶、李寶珠夫婦的大女兒,也是長庚生技總經理)發現科技進步,人卻未必快樂。
楊定一夫婦看到有些家長從小對孩子灌輸知識,以為能贏在起跑點,其實是把不安和焦慮投諸在兒童身上,孩子不快樂,自然會得憂鬱症。
王瑞華認為,快樂就是沒有煩惱,這來自智慧,有了智慧,生命才有方向;而古人、賢者留下來的經書,歷經時代考驗,是智慧結晶。
1995年,楊定一夫婦在美國台塑公司發起兒童讀經課,他們三個孩子也加入其中,跟著大人朗誦《唐詩》《大學》《論語》,楊定一則帶著這群3到13歲的小孩,朗讀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莎士比亞劇本。
在朗誦10到15次之後,兒童很自然就背下來,說話還能出口成章,令師長嘖嘖稱奇。他們行為穩定,變得體貼、守規矩,內心充滿寧靜和滿足,願意傾聽對方,人人都變成班上的模範生,楊定一自己也無法用科學根據解釋箇中原因。
關電視運動,700萬人響應
即使無法探究經書的魔力,楊定一夫婦在1999年和30多名兒童心理、教育人士在紐約發起「兒童聯盟」,向中文學校推廣。就因為經書的奇妙影響,《時代雜誌》《Newsweek》《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陸續報導兒童的神奇改變。
4月第三個星期,「兒童聯盟」發起全家一星期不看電視運動。短短六年,這股關機風從東岸吹向西岸加州,橫掃20個州,連大陸、香港也跟進,總共約700萬人響應。
「兒童聯盟」還多次參加美國國會聽證會,向議員陳述電視、電玩對兒童身心的不良影響。今年4月22日,楊定一首次在台灣的兒童成長營,勸導家長關掉一天電視,到戶外數星星、說故事,享受親子之樂。
抗癌專家,卻崇尚自然療法
楊定一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擔任癌症諮詢委員,鑽研古印度、希臘的醫學理論,接觸到自然療法,發現有機飲食、簡單生活是最好的藥方,希望國人受惠,便在2000年返台,隔年在王永慶的資助下成立長庚生技。
走進長庚生技餐廳,吧台擺滿了五穀、各種顏色的有機食物。一旁的身心靈轉化中心,參加自然療法的男女老少,正努力扭轉上半身,放鬆筋骨,楊定一看到他們,主動走向前寒暄,關心生活起居。
「愈來愈多病不能靠藥物,」楊定一說。預防勝於治療,練健身操、改變心情和生活習慣,可以減少發病機率。這幾年來,他憑著專業,參與研發保健食品,成立36家直營門市,流露出對自然療法的執著。
經濟部生物技術開發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陳啟祥說,長庚生技配合預防醫學,走務實路線,可深入民眾生活。親自體驗過楊定一自然療法的體委會綜合企畫處長彭臺臨,身上癌症指數在四個月內從7降到0.5,令他驚奇不已。
尊重員工,離職率幾乎是零
楊定一熱心助人的原動力是什麼?「尊重生命」,這是彭臺臨的發現。「他看得起我這個小人物!」在台塑集團服務20多年,擦了10年大樓玻璃的陳淵源這樣形容。記得有一次遇到楊定一,他意外捧來一堆保健食品,要陳淵源好好照顧身體,讓他又驚又喜,因為這樣的奇遇是從來沒碰過的。
長庚生技副總經理陳俊吉回憶,楊定一夫婦教員工學習淋巴按摩,大家脫掉襪子時,楊定一、王瑞華沒要求員工洗腳,立刻伸手按摩他們的腳趾,「被小姐、博士按摩,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成立五年的長庚生技,員工離職率幾乎是零,這和楊定一的管理有絕對關係。行銷營管組人員陳靜雯沒看過楊定一動怒,也沒罵過人,頂多會問「是否有其他的做法」?在台塑集團服務快30年的陳俊吉就說:「這種謙和的態度在集團裡十分難得。」
建議病患,每天都要說謝謝
身為醫師的楊定一,建議癌症患者每天要感謝、懺悔、懷抱希望、回饋他人,「生病往往是人生轉捩點,要感謝這一場病」。
學會感謝,就不會計較得失、名利。楊定一說,早上起床後,先向身體說謝謝,吃飯時對食物說謝謝,晚上就寢前,跟接觸過的人說謝謝,人生觀就會改變,凡事都能看開。
楊定一將每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定為感恩日,提醒大家關懷世界,台塑集團明年將首度和學校合作,舉辦徵文活動。7月來台簽約,成為事業伙伴的大陸直銷天獅集團創辦人李金元也要跟進,明年共同推動全球華人感恩日。
楊定一相信,對周遭事物說感謝,分子表現就會不同。以水為例,對它說我愛你,水分子就會像雪花般美麗,若是咒罵它,就像變形蟲般難看,原來水有化學記憶力,能反應人們的念頭。長庚生技就用顯微鏡拍下兩者的差異,放在展示間裡。
曾出版專書而聲名大噪的日本科學家Masaru Emoto(江本勝)也持相同看法。楊定一在美國曾多次和學生以此主題參加科學展,每回都能得獎,這個實驗證明,心理能影響生理。他說,人體70%是水,如果心情不好,自然身體就差了。
從小天才,卻道知識使人驕傲
楊定一從小就是天才兒童,13歲以第1名成績考取巴西的大學醫學系,後來以一年半時間,在21歲那年拿到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生化博士,創下該校紀錄。
翻開楊定一的檔案,有數不盡的輝煌紀錄:27歲當上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系主任、在《科學人》《Nature》等多項刊物發表超過300篇論文,還在1996年獲得美國自由神獎章,被列入美國國會紀錄。
可是,學問淵博的楊定一對知識的看法卻是:「知識使人驕傲。」
楊定一生活簡單,嚴厲要求子女,碗盤不可剩下飯菜。他心境單純,不看電視,極少應酬,對台北市的認識,不離台塑大樓方圓300公尺,世界最高的台北101大樓,至今也只去過一次。
「人生不過是一場幻影,」楊定一說得輕鬆又自在,在他心裡,名利、物質都是虛幻,關愛、助人才最重要。
楊定一 小檔案
學歷/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生化博士
/康乃爾醫學院醫學博士
經歷/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
/美國Interplast公司總經理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諮詢委員
榮譽/1996年美國自由神獎章得主,並列入美國國會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