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社畜變「社寵」?職場中,比利用價值更重要的是「情緒價值」

方格子VOCUS
user

方格子VOCUS

2024-03-31

瀏覽數 9,900+

從「社畜」到「社寵」之路,我們需要盤點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是否具足夠價值。取自Shutterstock
從「社畜」到「社寵」之路,我們需要盤點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是否具足夠價值。取自Shutterstock
00:00
00:00

在職場上,很多受薪階級往往會開玩笑自稱自己是「社畜」,也就是為了每個月的薪水,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為公司賣命加班,而過著睡眠、飲食習慣混亂的生活。然而,在此同時,我們也曾看過一些看起來總是能夠占到好缺,而在職場的階梯上扶搖直上的「社寵」,不但仕途亨通、政通人和,還總是能夠得到上級特別的關愛。

不過,「社畜」跟「社寵」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經濟動物和同伴動物——你願意吃下誰?你願意犧牲誰? 

如同「經濟動物」(如雞、牛、豬、魚)跟「同伴動物」(狗、貓、兔)的比較,前者代表著銀貨兩訖,必須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榨出最大經濟價值的用途。而後者,因為與人類作伴,往往受到人類如同對待同類的款待和照顧,也因為朝夕相處,而建立了彼此依賴的依附情感。

「社畜」其實就像是「經濟動物」一樣。因為數量多、沒有特色與用途單一,對於最終端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對於「經濟動物」如何生產出自己需要的肉、奶、蛋等商品的過程,大部分一無所悉。即便經濟動物在當中受到不人道的對待或是圈養,多數消費者只在意自己最終所買到的商品品質與價格,也就是CP值。

因此,「社畜」之於企業或老闆來說,工作成果才是老闆最看重的,社畜在工作過程當中的苦勞,通常很難拿來邀功。而老闆也會在意「社畜」是否能在固定單位時間內,產出最多的成果,也因此會以上下班時間、打卡、是否加班,作為評斷社畜生產力的標準之一。

相反地,「社寵」就像是「同伴動物」一樣,因為之於主人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主人會主動關心、也會在意自己是否有給予社寵超乎期待,甚至是相較於其他雇主更好的待遇。

社寵創造無法單純被量化的情感價值 

「社寵」就像是公司裡直接面對客戶、直接承擔營收或研發任務的部門。Pexels by Thirdman

「社寵」就像是公司裡直接面對客戶、直接承擔營收或研發任務的部門。Pexels by Thirdman

「社寵」就像是公司裡直接面對客戶、直接承擔營收或研發任務的部門,因為與企業命脈直接相關,其產出可能是手上大客戶的長期訂單、客戶關係、決策能力或是危機處理能力,除了醒目之外,更多了許多無法單純量化的情感價值,無論是之於客戶,或是之於主管。

訂遠見雜誌,讓你每月掌握趨勢、拓展視野;39週年慶限時優惠,不容錯過!

於是,「社寵」靠著自己的特殊性跟上級建立了密切的互動與依附關係,也在每一次垂直與平行、對內與對外互動中,讓依附關係的節點,更密切並擴展到更遠的關係上。

「同伴動物」的存在,讓主人甘願自稱狗奴或貓奴;同樣地,「社寵」的存在,也讓與之互動的人,願意協調、也願意退讓。原因無它,因為稀有、因為難以失去,因為彼此有對應的情感價值。

從「社畜」到「社寵」之路,我們或許該做的,不只是在關係人面前持續刷存在感,而是需要盤點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之於內部與外部客戶,到底是賣單位時間產出,還是賣缺自己不可的關鍵情感價值,進而讓其他人也願意買單,而甘願擔任鏟屎官?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公關人生相談室,原文:社畜或社寵——職場上的你,有多少利用價值和情緒價值?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