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撿煤炭到富翁製造者 陳五福 蹲馬步,10年報酬1200%

張經義
user

張經義

2006-07-12

瀏覽數 45,300+

從撿煤炭到富翁製造者 陳五福 蹲馬步,10年報酬1200%
 

本文出自 2006 / 7月號雜誌 出路-小台灣大藍海

1999年6月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頭版,出現一個台灣人的畫像,整齊的西裝頭,厚重的眼鏡,微笑時露出顯眼的門牙。文章標題是:

The Germinator(企業培育家)

這篇文章是《華爾街日報》的記者,長期觀察並緊迫盯人48小時才寫出的,文章結論一針見血:只要是陳五福投入的公司,趕快跟進!

今年56歲的陳五福,不僅曾被美國知名科技雜誌《紅鯡》(Red Herring)選為2000年十大創投家,更在2001年被《富比士》選為全美百大創投家。

身價從0元到100億美元,至今在美國創投最成功的台灣人——陳五福怎麼辦到?

撿煤炭,南港孩子的故事

「他的故事的確給貧寒子弟一劑強心針,」陳五福的髮妻郝士巾,在為他出的書中娓娓道出陳五福傳奇的前半生。

有11個兄弟姊妹,排行倒數第二的陳五福,是標準的台灣之子。儘管出身南港農家,撿煤炭長大,但他努力不懈,一路從建中升台大,直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碩士、柏克萊大學博士班,最後還在美國開創一家又一家企業,造就出許多億萬富翁。

「比我能幹而且努力的人很多,」陳五福自剖,「但我最幸運的一點,就是很早就想到要創業,讓我對周遭的敏感度增加許多。」

其實,陳五福的創業源起是個意外。當時在柏克萊大學攻讀電腦科學博士的他,在最後一刻的畢業論文口試階段因英文表達能力不佳,慘遭滑鐵盧,從此改變他的人生。

當時,多數畢業的華人都一頭栽進研究領域工作,他卻與眾不同,選擇了業務員技術支援的工作,他深諳:「離錢愈近的職位,愈能賺到錢!」

工作的期間,陳五福不停思索著:要怎麼才能爬上高位,成就人生?

「當公司的主管要花時間慢慢爬,但自行創業就可以馬上主導,特別是一個在美國的外國人,」從那一刻起,創業成了陳五福的使命與命運。

不要錢,年輕要懂得賺功夫

「當然,路還是很長,」陳五福不躁進,他很清楚資金和經驗不是馬上就有。「自己才27歲,37歲創業不算遲,」當下,他決心扎扎實實的蹲10年馬步。

他立刻辭去業務員工作,決定先熟悉軟體系統,於是他進了一家企業,花兩年時間徹底搞懂。接著,他進入紅極一時的王安電腦,用兩年半的努力,瞭解資料庫的運用,因表現優異,還升任小主管。但他不因此自滿,他知道學習下一課的時機到了:如何創業。

1981年,陳五福離開王安到一家創立三年的三人公司。當年王安電腦公司大,薪水高,陳五福的舉動著實令人匪夷所思,儘管薪水頓時減半,陳五福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在那樣的環境,一年可以學三年的東西。」果然,他徹底見習了在美國創立高科技公司的方法,包括從營運到成功上市。

20年前的今天,陳五福在美東波士頓創辦了第一家公司,專攻通訊產品。

不料因為重技術、輕市場,導致創業九個月,無人投資,無客戶上門,最後發不出薪水、賠售出脫。

第一次,可以失敗得很成功

「第一次創業,得失是一回事,」陳五福坦承:「最大的問題是壓力,其實壓力永遠都在,只是有沒有經驗去處理。」

但陳五福不因第一次失敗的經驗而退縮,繼續以創業為志。前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分析:「陳五福出身南港農家,貧困的童年造就他不怕吃苦,更不怕失敗的精神。」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The worst time could be the best opportunity(最壞的時機就是最好的機會)!」陳五福應邀至哈佛大學演講時,道出他在逆境的自處之道,「創業不樂觀不行,不像企業可以守成,創業無東西可守。」

「創業家就是要具備這種逆向思考的格局,」連台灣金融霸主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也如此稱讚陳五福。

果然,陳五福所開創的第三家公司——瀑布通訊(Cascade Communication),算準市場需求,上市後,市值就一路狂飆至100億美元。

像拼圖,隨時尋找互補機會

「人生要有目標,像開車,每天都在動,只是看你朝哪個方向開,」陳五福認為,在正確的道路上,沿途就能發現許多商機。

「這些商機就像拼圖,可以互補,最後形成完整的拼圖,」在陳五福眼中處處是機會,所以他從不在一塊拼圖上跟人爭得你死我活,他要自己做出一塊塊拼圖,把圖做大,「不做敵人,要做伙伴,隨時尋找與其他人互補的機會。」

由於眼光總比大公司早一步,所以只要是陳五福投入的,往往就是大企業矚目而搶手的標的,就這樣,陳五福10年間創造出驚人的1200%投資報酬率。

因為手上公司陸續被大企業併購的關係,陳五福不僅曾擔任世界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朗訊(Lucent)副總裁,甚至還擔任過網路設備第一大廠思科(Cisco)副總裁。看準陳五福的天才,思科創辦人兼總裁錢伯斯(John T. Chambers)甚至開出天價希望他留任。但陳五福寧可放棄百萬美元年薪,離開後的他還幽自己一默:「我又失業了!」

因為,自稱創業家而非企業家的陳五福,最愛的始終還是,開創新事業。

知道做什麼,好過知道怎麼做

在美國生活近30年,經歷過美國科技業的成長和泡沫,同時也密切注意台灣經濟興衰的陳五福認為:「今天,知道做什麼,比知道怎麼做的價值高。」

見識科技泡沫後美國轉變,他對台灣的未來發展提出忠告:以市場導向為主的「知道做什麼」,相較於製造導向的「知道怎麼做」,才是企業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成功還要更成功,陳五福希望把自己的成功經驗與更多人分享,幫助更多華人成功創業。

於是從1999年開始,他在美國矽谷地區發起創立第一個華人成立的育成中心:橡子園創業育成中心。

2002年,他更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希望幫助更多有想法、有遠見,卻苦無資金的海外留學生,在中國開創新事業。

放眼大中華區的他,也沒忘了台灣。陳五福在去年與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合作成立智融集團,並負責智融創新管理顧問公司,欲結合美國市場、台灣產業與大陸資源,讓被投資的公司加速與國際接軌。

「台灣很早就與世界接軌,因為很多我們生產的產品,市場原本就不在台灣,」在陳五福的眼中,台灣的國際化程度仍是一大優勢。

2001年,長期居美的陳五福,考慮台灣或大陸,成為人生下一階段的歸宿。

最後,他選擇回台灣。在他心目中,大陸的硬體建設也許成長突飛猛進,但「軟體建設還是需要花時間的」,這點,台灣仍深具優勢,況且台灣的國際化程度仍不遜大陸。

「只要夠國際化,創投就有機會,因為我要創的是國際化的公司!」談起最愛的創業,陳五福眼神依然充滿熱情。

陳五福的選擇告訴眾人:只要國際化,台灣就有機會,人才就會回流。

陳五福 小檔案

現職:智融創新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經歷:思科科技部門副總裁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科學博士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