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男童「剴剴」去年底遭保母虐待致死,整起事件竟然到今年3月才曝光,引發社會譁然,許多民眾更怒而連署提高虐童刑責至死刑。然而事件後續,卻出現中央、新北、台北互踢皮球的情形。令許多人疑惑的是,為何小孩安家在新北,委託在台北,最後變成沒人理?一條幼小生命,換來的不是政府單位的虛心檢討,往後是否仍會輕輕放過?社福專家指出關鍵。
剴剴因媽媽入獄、爸爸失聯,由外婆扶養照護,由於年事已高無力扶養,外婆隨後將他送至兒童福利聯盟,由劉姓姊妹保姆照料,社工也會定期近期訪視。期間,社工與外祖母透過LINE聯繫相關情況,原先情況良好,但後續的照片,卻發現孩童有瘀青甚至掉牙情形。
除了社工與兒福聯盟外,北市社會局依規定也要針對保姆進行訪視輔導,但9月26日造訪時,並發現男童有異樣,到了12月中、下旬,原先要無預警訪視,確因保姆告知家中有人確診,導致訪視延期。沒想到12月24日就發生憾事,男童因呼吸困難送醫死亡。
中央、地方訪視機制失靈,民眾則怒指虐童要唯一死刑
事實上在交給劉姓保母前,「剴剴」還有交給另一位保姆照顧,當時該名保母也很用心,但因當時要走出養程序,依照新北規定需交給兒福聯盟簽約的保姆照顧,才轉到劉姓保姆手中。
事件發生後,政府通報機制引發討論。根據規定,衛福部委託兒福聯盟每月必須針對合作保母進行訪視,但陳姓社工到場3次,卻完全未發現虐童異樣,遭質疑整個動作只是虛應故事,目前陳女12日遭檢方以過失致死、偽造文書移送,兒福聯盟也遭各界撻伐。
不少民眾更認為往後該提高虐童刑責,並有人已經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提案,提議於刑法271條,增設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現在已經達標。
北市社會局部分同樣遭質疑,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社會局訪視的報告依照法規不能公布,但過程必須針對保姆、孩子進行評估,特別是孩子的部分,除了評估身體情形,還要觀察能不能走路、把小東西放在盒子、比對孩子前後變化,最後都沒有發現異樣,可能是很大的漏洞。
事後各單位踢皮球,衛福部、雙北市府都被點名
不僅探視為起到防範作用,事後檢討,也出現政府單位踢皮球狀況。現階段,衛福部有《重大兒童及少年虐待事件防治小組實施計畫》,可在重大事件發生後,要求地方政府召開「事件防治」會議,另外北市也有《處理重大兒童及少年虐待事件實施計畫》,但在事件發生後,整個流程卻是「慢半拍」。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認為,社工和保母都是衛福部委託兒福聯盟,甚至事發後台北市社會局兩度通報,但衛福部卻未召開重大兒童虐待事件檢討會議,直到社會壓力炸鍋,才在3月15日召開專家諮詢會議,但該會議是否為檢討會議?也無從得知。
同樣遭責難的還有台北市政府,就連自家國民黨議員鍾沛君都直言,據報告顯示,社會局在9月26日訪視之後,再次得知孩童的消息,就是被分局通知孩子已經死亡,為何中間長達三個月空檔?另外保姆用家人確診,就可以排除探訪,這樣的道理是什麼?
另一位國民黨北市市議員陳炳甫,則將矛頭指向新北,他認為新北在出事後都對外宣稱有持續跟外婆聯絡,但大家在意的是轉介到新保母後,到底有沒有做後續追蹤。
小孩安家在新北,委託在台北,最後沒人管?
「這次悲劇,政府單位全部都有責任,沒有人可以卸責,」文化大學社福系教授兼系主任郭靖晃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悲劇,每一個單位都會有疏失,但重點是事後的檢討,而不是過程中的指責,如果沒有改進,他敢保證兩個月後就沒人關心此事,未來憾事持續發生。
從現況來看,孩子安家是在新北,委託的部分則在台北,兩邊都難辭其咎,北市有其責任,新北當然也要留意後續「孩子有沒有被顧好」。
過去出養前的委託照顧,郭靜晃說通常會放到安置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育幼院,如今這些機構數量愈來愈少,志工人員也愈來愈難找,案量卻愈來愈多,最後整個系統無法應付,索性將這些0到2歲的孩童,交給另一個系統的保姆來照護,而這些保姆有時數限制,專業度也較低。
而新北市也是依照現狀,選擇找中央所指定、委託的八個團體之一,也就是兒福聯盟,來進行保母托育。
他認為,政府應該思考孩子最佳利益,特別是出養前安置的委託照顧,一定要謹慎規劃,一開始必須看他的親屬能不能照顧,現階段中央有親屬寄養家庭制度,也有相關辦法,如果這些都不行,至少也應該放置在安養機構,甚至規劃更多寄養家庭。
另一塊就是訪視制度的改進,現階段各單位權責不明;近期台北市長蔣萬安企圖亡羊補牢,提出委託方、承辦方及保母轄管方,應該建立三方的「共訪機制」,他認為這是早該做的事情。
社工待遇太差,該改善
最後當然是提高社工的待遇,他認為現行社工領薪水,讓不少做3年、5年就轉換跑道,政府應該拉抬這些人員薪資水平,並讓這些人員接受更好的專業訓練,至少在訪視過程中有一套制度讓大家遵循。
在台灣面臨少子化之際,郭靜晃認為孩子已經從過去家長財產,轉變成為國家資產,整件事情必須全民警惕,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應該將兒童福利置於首位,積極合作,共同為兒童的幸福和未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