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卡債催收太難 銀行大亨擁抱中小企業

陳中興、陳怡貝
user

陳中興、陳怡貝

2006-07-31

瀏覽數 17,150+

卡債催收太難 銀行大亨擁抱中小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6 / 6月號雜誌 全球必修杜拜學

4月3日上午,金融業雲集的松仁路上,群益大樓內的台灣工業銀行總行,一場聯合授信案簽約記者會進行著。

會議室裡,橢圓長桌高朋滿座。聯貸案主角是資本額新台幣10.2億的半導體零組件供應商大傳企業公司,融資金額達新台幣14.4億元,共計有10家金融機構參貸。

除大傳總經理朱耀光與主辦銀行之一──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出席外,另一主辦銀行,華南銀行則由大稻埕分行經理涂國雄代表出席。在座的還有其餘參貸銀行,包括國泰世華銀行、上海商銀、新竹商銀等近來紛紛宣示積極搶進聯貸案的銀行代表。

隔週,4月7日,同樣的地點,又有一場記者會。主角換成資本額新台幣13.2億元的億泰電線電纜公司,金額8億,七家金融機構參貸。

過去,只有政府大型BOT案、光電業大廠、電信業、高鐵、捷運等大型機構,融資金額動輒百億、千億以上的聯貸案,才會敲鑼打鼓辦簽約記者會。但是時代變了,去年以來,像大傳這種小額聯貸,就足以讓銀行界高興地昭告天下。

消金冷企金熱/小額聯貸變搶手

「這個案子,是近來銀行在企金市場殺紅眼的代表作,」一位參與大傳聯貸案的銀行主管低調透露。

企業金融又熱起來是主因。因為金管會對雙卡的重重限制,卡奴事件引發社會不安,各大金控公司,紛紛改弦易轍。這幾年來比較沈寂的企業金融,因此再度崛起。

又因為大型企業集團均以上市、上櫃、發行公司債等直接金融,取代和銀行借錢的間接金融,所以,銀行可以操作、經營的聯貸案,也因此不易找到大型標的。

於是,不到新台幣11億元的小型聯貸案,也變得如此搶手。

近來一些原本消金為重的銀行被卡債打得滿頭包,高達4兆的超額準備難以脫手,便想藉由衝高企金業務,來放掉手上的爛頭寸。

今年3月,從事LCD(液晶顯示器)關鍵零件驅動IC封裝業的龍頭──頎邦科技,原本預計募集22億元,沒想到最後共有20家銀行參貸,超額認購至65億元,為原定募集金額三倍之多。

時間往前推,2005年10月,汽車傳動系統龍頭廠和大工業聯貸案,簽約取得13.5億元七年期融資,共14家銀行參貸,當時參貸額度較預期超過100%,為傳產界罕見。

但大家爭食的小額聯貸案,絕對不是賺錢的好生意。

「根本沒甜頭!」銀行界人士十之八九會這樣告訴你。那為何銀行還拚命「瘋聯貸」?

「聯貸案就像『敲門磚』,」玉山金控策略長黃男州比喻,聯貸案中,除了主辦銀行有手續費和管理費收入外,其餘參貸行庫都只有賺取微薄利息收入的份。不過,聯貸市場結構單純,大家都能做,是銀行做客戶公關的「廉價門票」。

件數升金額降/沒賺頭,外銀抽身

據國際財經雜誌《基本點》(basic point, bp)的資料指出,2005年,台灣聯貸市場下滑了29%,總金額從2004年的282億美元,滑落至2005年的201.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平均單筆聯貸規模為1.54億美元,2005年則為9780萬美元,平均單筆金額減少36.5%。相對的,件數卻上升超過一成。

台灣聯貸市場,單筆聯貸金額下降、件數爬升其實是無可奈何的趨勢。

主因是,面板大廠在前兩年已經透過巨額聯貸案,拿到了滿手資金。

少了百億大案,今年市場預期,聯貸需求多半為機器設備更新的小案,而且大多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總聯貸金額可能會繼續下滑。

從彭博資訊(Bloomberg)公布的2005年台灣聯貸市場排名中可看出,台灣缺乏有代表性、有賺頭的大案,連外商銀行也明顯從聯貸市場抽身。

過去常扮演聯貸主辦行的花旗銀行與荷蘭銀行排名紛紛大幅下降。

對於這種結果,花旗資深企金主管直接了當地說:「我們根本不在乎!排第一又怎樣?重點是獲利到底有多少!沒有利潤的生意為何要做?」

但是,本土銀行沒有高姿態的本錢,因為台灣的製造業幾乎多數外移大陸,融資對象轉到香港等金融機構,銀行做為一個營利事業,手頭的資金愈來愈氾濫,滿手爛頭寸,又少了「雙卡」的消費性金融可以賺,所以才不得不介入僧多粥少的企業金融聯貸市場。

例如,今年初,力晶半導體的300億聯貸案,外銀認為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業波動大,不願意出手,本土銀行卻還是搶著貸。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額度高動用少/企金變殺戮戰場

瘋聯貸只是冰山一角,銀行真正的殺戮戰場是風雨欲來的企金市場。

緯創集團總財務長林進財自2003年上任以來,已經將往來銀行由40家砍到剩20家,但銀行資金愈來愈氾濫,「去年銀行提供的融資額度,我們用不到1%,」林進財說。

連部分一向財力比較不雄厚的中小企業,也有很多實際上並不缺錢,但銀行卻因爛頭寸多,千方百計要借他們錢。

位在台中縣神岡鄉的紙家具業旭利興總經理陳炳松透露,「33年來,都只與台灣銀行往來。但2005年底開始,常收到玉山銀行寄來的業務開發信、貸款目錄。其他像誠泰銀行、新光銀行、萬泰銀行和中國信託等,也都來接觸過。」銀行的熱情,讓資金需求還不大的他,感覺有些受寵若驚。

感同身受的,還有上市櫃公司。

2005年9月開始,每個星期四,新光銀行都會由企金主管出面邀請,在台北市的高級餐廳宴請上市櫃公司總經理、財務長。「先交交朋友嘛!」新光銀行總經理李增昌豪氣地說。

捨利息求業績/猛殺價,打壞行情

一位資深金融界人士認為,目前銀行積極搶進企金市場,「就像『頭痛醫腳』,反正消金卡債催收不利,趕快把錢再貸出去,降低逾放比,讓數字好看一點。」

這讓原本因消金保守而未被雙卡風暴颳到的銀行大歎,「走了個瘟神,又來了一個!」

建華金控企金總經理陳柏蒼皺著眉頭抱怨,「很多同業在消金市場上吃了虧,這下子一窩蜂跑來做企金,市場現在亂得很。」

新銀行挖不走大客戶,但卻大幅殺價挖小客戶,大客戶看到小客戶享受低利率,就回過頭要求減讓利息,結果已衝擊到全盤企金放款利率。

「每回老客戶因為新銀行削價爭取,回頭來議價時,都有種『兵臨城下』的焦慮!」一位老行庫企金主管透露,現在老行庫的總經理、副總經理根本坐不住,跟著跑業務是常有的事。

目前讓老行庫最頭痛的對手,首推台新金、中信金兩家過去在消金市場稱霸的民營銀行。現在雙雙由總行推出動輒100億、200億的優惠企貸專案,讓業務大軍到處攻城掠地。

沒大戶挖小戶/盼積沙成塔之效

另外,市場上最受人注目的,莫過於由前中信金法金資深副總經理韓蔚廷領軍的台北富邦銀行團隊。韓蔚廷擔任富邦金企業金融事業群總經理後,2005年底,北富銀對台灣寬頻98.5億元融資案,創下當年聯貸市場單一銀行授信單一公司最高紀錄,讓同業看傻眼。

對於韓蔚廷的表現,北富銀總經理丁予康讚不絕口,直說「很滿意!很放心!」並誇下海口,2006年企金預計成長三成,但真正爆發力在明年,「因為專攻中小企業的人員還沒完全到位,團隊在明年可達到最佳狀態,到時爆發力無限!」為了拉客戶,丁予康還親自陪見客戶。

沒有大客戶,銀行只好將希望放在數目超過100萬的中小企業上,希望有「積沙成塔」之效。

包括華南銀行、彰化銀行、玉山銀行等行庫都把中小企業列為重點目標。

銀行主管紛紛表示,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雖小,但利差較大型企業來得有賺頭。且中小企業雖沒有大型企業穩定,但因其融資鮮少集中在單一銀行,大幅降低銀行的授信風險。

玉山金控策略長黃男州估計,廣大的中小企業中,至少三到四成是值得往來的客戶。他並透露,爭取中小企業客戶,絕對不是只為企業融資,主要目的是取得交叉銷售的資源,連同企業主個人的財富管理一併吃下。

玉山銀行去年中小企業放款額度成長了近九成。花旗銀行的台南中小企業辦事處也有超過四成的成長幅度。

香港旺台灣淡/兩地銀行爭業務

然而,「現在沒客戶跟你聊台灣,資金需求統統在對岸!」甫從花旗跳槽到匯豐銀行擔任環球資本市場處總經理的李鐘培說出的,是目前本土銀行心中最大的痛。

據《基本點》雜誌,2005年台商在大陸籌資創下新高紀錄,成長77%,由2004年的7.48億美元,成長至2005年13.2億美元,顯示台商在大陸投資成長迅速。

但法令限制,造成本土銀行與台商間最遠的距離,銀行們只好紛紛為自己找門路。中信銀、台新銀、台北富邦等台資銀行近來也積極透過香港分行,搶做台商在大陸聯貸案。

今年,台泥大陸公司原本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主辦一件5000萬美元,但最後僅剩3500萬美元的聯貸案。原來中信銀冒出頭搶案,藉香港分行替台泥香港公司計畫了一項港幣聯貸案,瓜分掉原本匯豐一口吃下的大餅。

雙卡風暴後,銀行大亨們又回過頭拚企金,是否能為銀行再創獲利高峰,值得觀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