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當地晚上7點,距離台灣6600公里外的阿布達比(Abu Dhabi)酋長皇宮飯店(Emirates Palace),在華航董事長魏幸雄致歡迎詞後,直航慶祝酒會也正式展開。
一同搭乘首班直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班機的外交部長黃志芳、交通部長郭瑤琪、國安會副祕書長張旭成等政界要員,以及由觀光局長許文聖領隊的旅遊業參訪團,再加上當地僑界人士,把酒會現場擠得水洩不通。
「這是台灣到中東唯一客運定期航班,」黃志芳抿笑說道,除了促進雙邊經貿旅遊的交流,更方便非洲、歐洲和中東人士,經台北轉機到美國西岸。
遺憾的是,原本應允到場的阿布達比觀光局長蘇坦(Sheikh Sultan bin Tahnoon Al Nahyan)等阿聯政界人士,卻因中國駐阿聯大使館人員的干預施壓,而不克出席。
不過以往航空公司開闢新航線,國內政府官員頂多到機場剪綵,這一次,兩位重要內閣全程參與華航首航之旅,也算創下航空史的紀錄。
台灣每週19班貨機
與我友好,10年航線復航
嚴格來說,華航直航阿布達比應該是復航,而非首航。因為早在1995年,華航的羅馬客運航線,就曾中停阿布達比長達10年,可惜由於市場不成熟,華航才將中停點改為泰國曼谷。
兩個小時的首航典禮上,不少從杜拜趕來與會的僑民,都交頭接耳地互問,為什麼華航選擇阿布達比,而不考慮這幾年迅速竄紅的杜拜?
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兩國邦誼正逐漸加溫中。去年總統陳水扁的專機中停阿布達比一次,還從阿布達比搭直昇機降落在杜拜的帆船飯店,在帆船飯店內停留了三個小時。今年5月初陳總統「興揚之旅」出訪,過境美國不順,最後也是降落阿布達比加油解圍。尤其去年9月底陳水扁出訪中美洲,回程過境阿布達比,當時交通部長林陵三就曾與阿聯國就華航客運復航簽署備忘錄,推動簽署正式航約。
迄今為止,華航仍維持每週有19班貨機飛往阿布達比,既有關係穩固,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到阿布達比未來的潛力,」啟程前,華航行銷副總經理周國興接受《遠見》專訪時,摩拳擦掌地說。
人均所得46311美元
18世紀小漁村,20世紀石油國
阿布達比之於杜拜,就好像華盛頓之於紐約,一個是政治中心,另一個則是現代化的商業城市。
近一年來國際媒體多把焦點放在經濟蓬勃發展的杜拜,對阿聯國的印象,似乎也集中在杜拜商業貿易、金融和觀光的亮麗成就,忽略了阿布達比才是阿聯國的首都。
面積是台灣兩倍大的阿布達比,位於波斯灣的一個三角型小島上,也是阿聯國七個邦國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都市。因此阿聯國的總統一直也是順理成章由阿布達比邦長擔任。
阿布達比更是傳說中「挖石油挖出超級富國」的典型代表。阿布達比在阿拉伯語意指「有羚羊的地方」,據說18世紀以前,這裡不過是一片有羚羊出沒的落後小漁村,只能靠捕魚和撈珍珠維生。
直到1958年發現石油,擁有超過阿聯國90%、占全球10%的石油蘊藏量,阿布達比一夕致富,去年預估平均每人GNP達4萬6311美元,是全世界最有錢的都市,連杜拜都不是對手。
10年後觀光成長3倍
擺脫石油,改靠陽光和海灘
只不過,還可以開採100年的石油蘊藏量,讓阿布達比慢杜拜一步想到,必須擺脫對石油的倚賴。
看到自己國內的另一個都市杜拜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為了搶回鎂光燈焦點,三年前,阿聯國前總統兼阿布達比邦長那哈揚(Shaikh Zayed bin Sultan Al Nahyan)決定,急起直追發展非石油產業。
現任總統哈里發(Shaikh Khalifa bin Zayed Al Nahyan)不只一次強調,石油是耗竭性能源,阿聯國以石油累積的財富,並非永遠享用不盡,「阿布達比必須發展觀光、金融投資及高科技,才能維持現有榮景不墜。」
2004年9月才成立的阿布達比觀光局(Abu Dhabi Tourism Authority,ADTA),就是最好的開始。
繼去年2月在倫敦設下第1個海外辦事處,法蘭克福、德國的辦事處也會在今年陸續成立,甚至從去年11月至今,局長蘇坦還不遠千里,兩次親赴台灣推銷阿布達比。「阿布達比2004年的觀光客少於100萬,我希望2015年能成長三倍,」蘇坦估計,未來10年阿布達比至少還需要17000個房間,才能滿足來自國際和地區市場的需求。
為了因應未來激增的旅客,觀光局已經規劃了八個旅館建案,平均每一個擁有300~400個房間,提供全球或當地旅館業者投資的機會。
今年4月,觀光局已和薩巴集團(Al Jaber Group)簽下第1份合約,那是一個靠近波斯灣海灘,擁有230個房間、228個公寓及全功能會議室的旅館,順利的話,將在2007年開幕。
「未來像這樣的合作,將不斷發生,」蘇坦十分看好這個他稱之「靠陽光和海灘」的旅遊產業。
斥資2800億台幣
辦大展塑形象,擴機場搶轉運
受到去年底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在酋長皇宮飯店舉辦的影響,阿布達比想要順勢挺進國際會議市場。
爭取國際會議及商展的計畫裡,包括斥資80億杜幣(約新台幣720億元)、預計兩年內完成的阿布達比國際展覽館。
蘇坦指出,這個國際展場將在2015年吸引300萬個參觀者,「它在創造阿布達比的國際知名度上,無疑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當飛機降落阿布達比機場,大部分國際旅客都會對由五顏六色馬賽克磁磚,所拼貼出的樹狀航廈驚豔不已。
儘管設計極富中東風味,空間卻稍嫌太小。尤其身為首都機場的阿布達比,面對杜拜的強力競爭,如何爭取國際航班入駐,成為當務之急。
阿布達比政府決心投入68億美元(約新台幣2200億元)擴建國際機場,矢志成為中東及歐亞轉運中心。半年之內,他們將完成兩個新的臨時航站,增加300萬乘客的容納量,待2010年完工後,阿布達比航站將擁有處理2000萬人次的能力,空間也將是現有機場的兩倍。
工程費破1兆
房地產熱銷,花大錢蓋新城
不只如此,為了留住即將出走的本國資金,去年哈里發總統核准了達爾(Al Dar)房地產公司投資147.5億美元(約新台幣4700億元),在Rah Beach建設阿布達比新城的計畫。
「新城建在通往杜拜的高速公路旁,未來將徹底改變阿布達比的城市面貌,」達爾總經理沙葉赫(Ahmad Ali Al Sayegh)說。
根據阿聯國當地兩大報之一的《Gulf News》報導,達爾房地產公司在去年6月開始銷售的第1期連排或獨棟別墅,45分鐘內被搶購一空。一位當地房地產專家估計,目前阿布達比正在實施的工程金額就高達1000多億杜幣(超過新台幣1兆元)。
也許阿布達比的建設才剛起步,但絕不能忽視它蓄藏已久的能量。因為在現任總統哈里發帶頭與杜拜一較高下之前,他的父親、也就是前年底去世的阿聯國開國元勳那哈揚,早已用綠化為阿布達比奠下展翅的基礎。
種1億2000萬棵樹
綠化沙漠,花掉大部分石油收入
第1次到阿布達比的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道地的沙漠國度。阿布達比機場通往市區的路上,兩旁盡是蓊鬱的樹林,鳥語花香,綠草茵茵,像是神燈巨人從歐洲憑空挖來一大片淨土,突兀地擺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荒地間。
從1966年,那哈揚當上阿布達比邦長後,出身艾茵(Al Ain)綠洲的他就深刻體認,沒有綠化,就談不上城市現代化。於是成立綠化專門機構,由市長親自督導,綠化成果凌駕阿聯國其他六邦。
阿布達比的城市規劃往往和綠化工作同步進行。都市規劃局規定,任何公司或個人在申請建案時,必須劃出綠化面積,否則不予批准。
市政府還規定3月6日為植樹節,這一天,上達政府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動手埋水管、栽上幾棵樹,也因此市區公園高達12個,居阿聯國七邦之冠,「愛護花草樹木」的告示牌在阿布達比更是隨處可見。
「阿布達比把賣石油收入大部分花在綠化,在沙漠種了1億2000萬株樹,」因為直航任務,近兩個月頻繁進出阿布達比的周國興印象深刻。
可期待的明日之星
台灣借鏡,發展與合作的企圖
到過阿布達比六次、且與阿方高層接觸頻繁的黃志芳,很能感受他們對發展石油以外的其他產業,十分具企圖心。
他指出,看到1980年代電子業撐起台灣的經濟奇蹟,阿布達比提供相當優惠的投資條件,希望與台灣進行高科技及人才培育的合作。
一位隨行的外交部官員也提及,即使阿聯國10多年前就與中國建交,但其中一位親王就曾向中國嗆聲,「你們可以和台灣做生意,為什麼我就不行?」
從波斯灣沿岸的窮苦小漁村,到現在穩坐世界首富之位,石油催生了阿布達比,但是當新阿布達比開始起跑,能不能順利繼杜拜之後,演出中東下一個明日之星,值得期待。
阿布達比 小檔案
地理為阿聯國首都,同時也是第1大邦,
面積67300平方公里,占阿聯國80%。
人口約160萬(外籍人75%,阿拉伯人25%)
經濟2005年GDP預估為825.5億美元,平均每人GNP為46311美元。
石油980億桶,占阿聯國90%強,約占全球10%。
日產250萬桶石油,僅次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為海灣地區第3大。
另外,天然氣蘊藏量200兆立方呎,為全球第5大。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