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世代群像:做自己,更國際!

楊方儒
user

楊方儒

2006-07-06

瀏覽數 40,200+

20世代群像:做自己,更國際!
 

本文出自 2006 / 7月號雜誌 出路-小台灣大藍海

類型1:跨領域

從創投業務到藝品玩家,洪紹凡不當商場精英,要當老骨董傳人

這一代年輕人,擁有無限可能。學商、搞金融,再到玩藝術,不少人優游不同領域,怡然自得,展現新生代的活力。

坐在千年古物地下收藏間,20多歲的摩登小女生洪紹凡,暢談一件件古玩藝品,細數家珍。

洪紹凡的父親是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董事長洪三雄、母親是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律師陳玲玉。她,是獨生掌上明珠,給人感覺卻像個鄰家女孩,待人真誠,講話做事沒有嬌氣。

小學畢業就赴美當小留學生,洪紹凡在賓州大學念的是行銷與傳播,雙主修日文,年少時想當記者。大學畢業,她回國念台大商研所,曾任職中華開發海外部,負責海外創投業務。年紀輕輕,洪紹凡不靠父母庇蔭,歷練就不少。

她不但懂生意,更愛文藝。兩年前,從小就對古物收藏耳濡目染的洪紹凡,接下家中雙清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位子,跟著父親洪三雄學鑑賞,每年要跑數十個國內外骨董拍賣場。

買賣骨董,背後的歷史、文化意義,還有不同朝代的專精工藝、色彩美學,樣樣都是學問。比起有年紀、有錢、有閒的傳統買家,洪紹凡成了台灣這個圈子的罕見新血。

藏傳佛教藝品,比父親還專精

「藏傳佛教、唐卡、漆器,我現在最喜歡,」言談間不脫年輕人的直率、洪紹凡微笑著說,曾經有算命先生說她前世是尼姑,與佛祖有感應、有緣分,現在她也特別喜歡藏傳佛教藝品。洪紹凡語氣拉高了說:「這個領域,我爸爸都要參考我的意見。」

洪紹凡認為,現在什麼產業都要年輕化,重視年輕世代的需求,所以她夢想塑造一個空間,用現代的展演手法,把老骨董引介給年輕族群,「希望以後能夠做到像故宮一樣有名,外國人來台灣,一定會想要來這逛逛。」

這個夢想,已經開始慢慢實現了。洪家收藏本來就豐富,洪紹凡的選物眼光也愈來愈精進,近期在各拍賣盛會都有斬獲,萬事皆備,只差找到一個好地方。

在洪紹凡口中,好友滿天下的洪三雄與陳玲玉,希望把他們的人脈存摺,傳承到她手上。一家三口總是親暱出席政商聚會,也是名流圈佳話。自承很喜歡接觸人、不會排斥大小場合的洪紹凡則體認到,經營「關係」在中國社會還是很重要的,「因為以後很多計畫,可能都需要大家一塊幫忙,一個人是做不好的。」

左腦理性瞭解商場邏輯、右腦感性懂得骨董文藝,洪紹凡是台灣新世代π型人才的代表人物。

不過,承認自己懶、也沒有什麼大志向的洪紹凡卻坦白說,爸爸媽媽都是很優秀的社會精英,很難超越他們的地位,「所以我常常要教育他們,這個女兒可能不會成就什麼了不起的事業,千萬不要有太高期望。」

類型2:自主性

政治名人的叛逆女兒,張懸15年家庭革命只為唱歌

6年前,焦仁和正任職海基會祕書長,他的19歲女兒,卻窮得連一本新台幣250元的小說都買不起。

張懸,是她的筆名,也是唱歌、出唱片的藝名。今年25歲,已經從事15年家庭革命。

高中沒畢業,青春期叛逆的張懸,跟父母親天天吵翻天:對世界質疑,對爸媽不滿,也對自己失望。

為了要女兒繼續學業,焦仁和特地送張懸到英國倫敦,結果她語言學校念了一年,還是不想念書,又跑回來台灣,搬出家裡一個人住。那年,張懸19歲。

抵死不接受家裡援助,從小就喜歡寫詞、譜曲的張懸,倔強走上音樂創作路。在她口中,這個音樂夢,是長輩眼中的無所事事,可是她願意堅持,縱使離家後生活拮据無助。

慢慢的,張懸開始在台北市各大Pub現場駐唱,也到墾丁春天吶喊等音樂季活動登台,累積不少小眾樂迷。曾經,她有一次出唱片的機會,整張唱片都錄好了,結果唱片公司經營不善,胎死腹中。

張懸說,她想做的音樂,就是像70年代的搖滾樂一樣,直接、簡單、好聽,因為真正好聽的旋律,禁得起時間考驗,充滿動人的力量。

堅持創作,不賣臉不套交情

在網路討論區人氣十足,口碑愈傳愈遠,音樂人李壽全多次聆聽她的現場唱功後,決定引薦她給SONY BMG唱片。今年6月上旬,張懸終於順利推出首張個人專輯,11首歌全都出自她的手筆、她的人生體驗。

個性直來直往的張懸,面容清秀,曾經被建議可以多上電視爭取曝光。她一聽就說:「我不是賣臉的歌手。」

張懸也不喜歡跟人套交情。曾經好幾次有人要跟她談簽約,說「我認識你爸」「哪天跟你爸一起吃個飯」,她一聽就當場翻臉,轉頭就走。

雖說名人之後,張懸1∕4個世紀的人生路,卻走得比一般人還另類。她自認是個菸槍、酒鬼,常常在舞台上忘情大罵三字經,粉絲都習慣了。

開始「入世」後,想到社會看一看,張懸卻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來,「好幾次要崩潰」。非主流樂迷,批評她「髒了」,八卦媒體緊盯在後,以及主流音樂圈的商業結構,都是她從未經歷過的。

「回歸基本面,我希望我的音樂,能流傳下去,」從小就很敏感、總是情緒一動就掉下淚來的張懸說,為了這個目的,她會堅持下去。

一直以來,焦家門內的對峙關係,隨著張懸選擇微微拉近與社會的距離,現在也開始慢慢緩和下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張懸開始會回家陪父母吃飯,在焦仁和眼中,張懸是已經改邪歸正,終於變得比較理性一點。

同樣是歌壇創作才女,不少人拿張懸與早已成名的陳綺貞相比。張懸不太理會媒體的評比,心裡只希望,她的聲音能夠像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人安心,讓人休息。她相信:只要有一點點誠實、一點點勇氣,每個人都能好好的生活下去。

類型3:國際觀

台灣女孩當國際志工,黃伊君走上德蕾莎修女的路

哥斯大黎加,在哪裡?是台灣友邦?政局穩定或不安?這個面積僅台灣1.4倍、盛產咖啡的中美洲小國,在台灣人印象中,盡是模糊。

儘管遙遠又陌生,黃伊君,一個嘉義長大的22歲纖細女生,還是勇敢地出發了。剛結束國合會的海外志工訓練課程,她就搭上飛機飛越半個地球,一個人,遠赴哥斯大黎加投入長達一年三個月的電腦志工服務。

說話帶點台灣國語純樸腔,黃伊君去年才從稻江科技管理學院畢業。她自認不是個精明女孩,願意無償到異鄉奉獻自我。

大二時,黃伊君看了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寫的勵志書。書中真情介紹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照顧痲瘋病人的善行,激勵她:想到台灣以外的地方,做些與一般人不同的好事情。

2004年初,南亞發生海嘯慘劇。黃伊君二話不說,買了張機票,透過國際志工協會安排,自費到印度災區幫忙。

走上德蕾莎修女的慈善路,同樣在加爾各答收容中心裡,黃伊君不僅看到災民的無助,也親身接觸到痲瘋、精神病、甚至愛滋病患,受困在貧窮線下的情形。一開始,她心理還有障礙,不敢直接面對病患,但一轉念,她不僅成了醫生護士的好幫手,更成了收容病人傾吐心事的對象。

黃伊君前後去了印度六個小城,完全感受不到想像中金磚四國的富裕景象。在返台班機上,聽了她單槍匹馬的經歷,不僅空姐、空少讚揚她的勇敢,連鄰座乘客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到印度三週,花不到8000元

黃伊君家境普通。為了去一趟印度,她拚命打工,系上幾千塊的獎學金也捨不得花,好不容易才湊出4萬元成行,前後在印度的三個禮拜,生活費只花了新台幣8000元不到。

但是這個服務奉獻之旅,卻讓她「我的眼界,整個打開來了,」黃伊君看到台灣同年齡年輕人看不到的世界。從印度回來後,她還到台北的「垂死之家」,照料接近危急的臨終病人,其中大部分,是沒人想多瞄一眼的遊民。

德蕾莎修女曾經說過:「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就成了黃伊君的奉獻座右銘。

今年國合會志工服務團中,總計有94人報名,24人獲選,而黃伊君是年紀最輕的。在哥斯大黎加期間,她將在COVAO技職學校,負責對學生與社區民眾進行電腦教學,做更多不一樣嘗試。

「一個人真心要完成一個夢想,全世界都會伸出援手,」黃伊君感觸良多地說,她手上沒有資源,卻完成了很多人無法企及的好事情,都是靠她一點一滴爭取來的。

父親是種水稻的農夫,母親一輩子都待在嘉義鄉下家中。黃伊君爭取走出的國際志工路,不僅跟上一代截然不同,她默默為台灣外交付出的努力,相信更值得一面外交勳章肯定。

類型4:創意

不接班的營建業小開,邱耀正當企業第二代,不如當創業第一代

不少企業家小開的刻板形象,邱耀正身上都有。

開跑車追女主播的情史,讓29歲的邱耀正成了影劇版常客。一身雅痞行頭的他,父親是贊泰建設董事長邱家雄,第二代的多金身分,讓他一舉一動總是被人拿著放大鏡檢驗,不過,這位好事者眼中的多金小開,腦袋裡其實很有創意料。

邱耀正從小愛塗鴉。不愛念書、高中功課不好,高職畢業、服役後,赴美念大學,堅持攻讀長輩眼中不賺錢的室內設計。

「設計師一定要有逆風而行的作為,是非常自我的一群人,」邱耀正回憶起往事,直說個性反骨,是他的理念源頭。

四個人,創造700萬營業額

比起一群念MBA的二代同儕,邱耀正當年是個異數。誰也料不到,當今台灣設計產業正熱,創意野火全面燃起。

兩年前,邱耀正開口向父親要了新台幣500萬元資本,找來三個伙伴,創立「six studio」設計工作室。那時他正好與「noodool」談定代理權,要把這個英國青少年人氣品牌服飾引進台灣;不甘於純代理的他,還一併談好為「noodool」設計新商品的權利。

「noodool」在青少年小眾市場本來就受歡迎,邱耀正這兩年又接連為「noodool」量身訂做多款衣飾、公仔與周邊商品,甚至回銷英國賣到缺貨。

邱耀正還為台灣大哥大等多家企業設計禮品、贈品,幫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設計T恤,四個人的小工作室,去年營業額近新台幣700萬元,逐漸嶄露頭角。

室內設計本來就是邱耀正的老本行,他近期也幫國華高爾夫球場設計休憩空間。不落俗套的風格,並成功改裝淋浴間與廁所,備受業主與球友好評。

不過,相較於天馬行空的商品設計,室內設計囿於中國風水觀,邱耀正大歎生意不好做,不喜歡被傳統限制的個性,再度展露。他嚴肅地說:「台灣很多設計師,都是為了生存而接案,這不是我想要的。」

對於台灣的創意大環境,邱耀正認為,現在才剛萌芽,未來還有很大的茁壯空間。他好幾次到泰國考察,發現曼谷春秋兩季的設計展,成功扶植了當地大批年輕人,設計出具有泰式原創風味,卻能征服歐美消費者的新鮮商品,他強調,「台灣設計商機撮合不足,土壤還不夠豐富,在國際上還是滿辛苦的。」

在邱耀正口中,因為家族事業有哥哥頂著接班,所以他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創意空氣,自己創業,完全做自己想做的事。

是「營建業的第二代」,還是「創意創業的第一代」?談到自我認知,邱耀正一秒鐘都不考慮,選了後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