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二手衣市場起飛,2027年可望達3510億美元。而歐美跨平台最受歡迎的品牌,竟包括快時尚龍頭ZARA!不僅熱度贏過一票精品,甚至被列入禁售對象。ZARA勝出的祕訣何在?這是否證明快時尚也能賺永續商機?
一件件衣褲從天空傾倒而下,在人來人往的紐約時報廣場,堆出一座座小山。摩天大樓牆上的看板閃過各大快時尚品牌,白底黑字的ZARA、紅白相間的H&M、深藍底色的GAP……。
這是法國知名二手衣平台Vestiaire Collective在2023年底釋出的廣告,搭配禁售快時尚品牌的三階段計畫,提倡永續消費「Think First, Buy Second.」(先想再買),掀起社群熱議。
走向二手市場,ZARA仍然火熱
為何二手衣平台大動作禁止快時尚?分析各大轉售市場受歡迎的品牌,答案就藏在其中──跨平台名單上,ZARA總是名列前茅。
2022年,慈善募資與折扣網站Savoo調查四個全球知名二手平台(Depop、eBay、Vestiaire Collective、ASOS Marketplace),架上ZARA商品總數超過67萬件,不但贏過運動大牌Nike、Adidas,連精品品牌香奈兒、LV、Gucci等的排名也瞠乎其後。
美國二手衣平台龍頭ThredUp,2023年研究報告也指出,ZARA在該平台受歡迎程度排名第四,僅次於Torrid、Lululemon、Madewell。不僅如此,主導東南亞二手市場的「旋轉拍賣集團」,2022年報告也指出,ZARA在印尼、菲律賓的搜尋量,在全品項中排名第一。
明明款式緊跟潮流,新品只放兩週就過季,價位也相對可負擔,為何ZARA到了二手市場,依舊魅力無法擋,甚至勝過精品品牌?
釐清轉售市場消費者的需求與樣貌後,答案不言而喻。
隨著環保意識崛起,人們增加在二手平台的購物頻率,外加當前的通膨環境下,追求節省、物有所值的趨勢興起,讓大眾比起精品,更傾向選擇以更低價格購入,相對實惠的中階品牌。
ThredUp執行長雷哈特(James Reinhart)接受CNN訪問時指出,二手購物者特別注重「價值」,尤其購買衣物時,而中價位品牌正處於絕佳位置。其競爭對手Poshmark也觀察到,ZARA、Nike、Free People、J.Crew等中階品牌,是平台上持續受歡迎的品牌。
「ZARA為什麼會受歡迎?因為它有強烈的設計感,」專攻趨勢研究的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分析,二手消費者同樣追求「時尚感」,更迭的流行趨勢也反映在轉售市場。不過,比起當季、最新的穿搭潮流,劉維公認為,消費者購買二手衣時更注重「客製化」,也就是衣物要符合個人的穿著品味,並能適時展現。
2023年的ThredUp轉售報告也顯示,在眾多影響二手消費者的購物動機中,「流行」是影響力最低的因素,56%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放棄跟隨最新潮流,轉而追求獨一無二的造型」。
由此可見,在二手市場中,ZARA具有指標性的時尚設計,以及「平價奢華」品牌印象,正好滿足這群消費者的需求,在一票中價位品牌中,成功脫穎而出。
尤其,劉維公指出,ZARA商品的短生命週期,形成類似「限量生產」的效果,增加獨特性,意外成為二手市場的優勢之一,錯過購買新品機會的人,會轉而尋求二手市場;另一方面,也維持商品的轉賣價值。
ZARA擴大歐洲轉售業務
不讓其他平台專美與前,2022年,ZARA在英國首度推出二手平台ZARA Pre-Owned,提供修補、捐贈,以及轉售服務。2023年,ZARA Pre-Owned進軍法國,年底再宣布,將該服務擴大至歐洲14國的計畫。
點開ZARA Pre-Owned官網,風格簡約、整齊的白底商品照,與瀏覽新品的感受幾乎沒有差別!若想看到賣家實拍照片,只需點選有興趣的衣物,便能進一步確認衣況細節、尺碼、購入年份等;買家也可透過平台,與賣家溝通,詢問想了解的資訊。
事實上,許多服飾品牌也紛紛推出二手平台,如Lululemon、Levi's,就連其他快時尚也先後加入戰局,推出H&M Rewear、Shein Exchange等業務,進攻正蓬勃發展的二手衣市場。
德國知名時尚電商Zalando,2022年推出轉售平台後,觀察到18至29歲的消費族群,購買二手衣的需求特別強勁。
數據統計資料庫Statista估計,2027年,全球二手衣市場將達到3510億美元,與2022年的1770億美元相比,幾乎翻了一倍。不僅如此,ThredUp數據顯示,二手衣市場的成長速度,是一般成衣市場的三倍之多。
而ZARA從試水溫到正式加入歐洲戰局,可望進一步推動二手衣市場成長。
劉維公觀察,全球知名大牌最適合拓展二手市場,「品牌就是最好的資產。」此外,ZARA的強項還包含「數據」,對提供轉售服務的二手平台正是一大利器。ZARA Pre-Owned和ThredUp等平台相同,以「轉售服務導入」(Resale As A Service)做為商品,並非販賣實體物品,而是包括整理、上架、運送等一套轉售服務流程,往往需要大數據參與,以提供更佳的顧客服務。
快時尚推二手衣,賺錢嗎?
雖說歐美的服飾零售商看到商機,先後進軍二手衣市場,但根據《華爾街日報》,分析師直言當前轉售部門頂多打平收支,或是微幅盈餘,數年內,恐怕難成為服飾業的重要獲利來源。
也就是說,各大品牌不惜斥資,推出轉售服務,環境與永續仍是背後考量因素。
時尚產業對大自然的破壞不勝枚舉,從產製到回收,都需消耗大量資源,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在2016年估算,每五件架上嶄新的衣物,有三件在一年內淪落垃圾掩埋場。
此外,快時尚更因為壓低價格、量產的生產模式,長期遭到環保人士抗議抵制。隨著大眾消費道德感提高,如何永續轉型、符合消費者需求,已成為時尚服飾業的重要課題。
劉維公也指出,ZARA已領悟「需跳脫傳統獲利思惟」,才會拓展歐洲的二手平台業務,試圖延長商品售出後的生命週期,並增加循環性,以符合企業社會責任與消費者期待。
從產製源頭改善,才能治本
快時尚投入二手市場,有意降低環境汙染,當然是美事一樁。不過,若想拿下持續壯大的永續消費商機,仍須回溯至產製過程,改善汙染與原料選擇。
Vestiaire Collective的禁售計畫,正是一大警鐘。根據該平台2023年「影響力報告」,隨著禁售計畫上路,高達七成的平台用戶,轉而購買其他更環保的品牌。快時尚要過永續轉型這關,擺脫「漂綠」之嫌,恐怕仍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