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演化到最後,會讓社群媒體加速發展,還是將之推向終點?《經濟學人》近期的封面故事標題,赫然就是「社群網路的終結」!這是末日預言或危言聳聽?
Meta旗下的社群媒體臉書,2月4日才迎來20歲的生日。《經濟學人》近期的封面故事卻指出,演算法讓人們活在同溫層中,難以連結世界。尤其是爭議纏身的臉書,就像一個傲慢、試圖打破一切現狀的年輕人。
但,「這個年輕人」的作為並不為人樂見。
「你的手上沾滿鮮血,你的產品正在殺人,」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在1月31日的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向Meta執行長兼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這麼說。
所以,《經濟學人》推導出結論:社群媒體即將終結。
對此,Meta用亮眼的財務數字回應,而包含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媒體在內,活躍用戶也增加了。似乎,「社群媒體終結」還言之過早?
減少公開發文,轉發私訊
《經濟學人》分析,社群媒體雖然吸引外界大量關注,但同一時間,也正經歷強烈且鮮為人知的轉變。結果,原本社群媒體是用來讓個人連結外在世界的;但現在,社群媒體反讓人們與世界愈行愈遠了。
也就是說,社群現象已歷經許多轉變,原本動態牆上好友的狀態更新,逐漸被陌生人的影片取代;而原本設定公開的發文,也漸漸轉移到封閉的同溫層中。
於是,社群媒體不再像以往那麼「社交」了。為什麼會如此?
最關鍵的原因,出在「演算法」。
近來風靡全球的TikTok,就是因演算法而一舉成名。看到TikTok的成功模式,臉書等社群媒體也跟著仿效,以AI來分析使用者的行為,而非社交關係,來推播使用者有興趣的事物。
結果,過去一個議題要在社群上大規模傳播,需要使用者分享才辦得到,但現在,因為演算法的關係,使用者光是看過,就代表對內容表達認可了。而且,演算法還會獎勵吸引多人參與的內容。
於是,演算法大行其道之下,同一時間,人們在動態牆上的發文也逐漸減少。自從2020年以來,會發布貼文的美國人,已經從原本的40%降到28%。人們不再於開放式的社群媒體發文,紛紛轉往封閉的即時通訊軟體,像是WhatsApp等。
此外,社群媒體不只逐漸缺乏社交性,真實新聞也愈形稀缺。
祖克柏曾表示,他希望臉書可以像一份「個人化的報紙」。但隨著社群媒體愈來愈娛樂化,新聞內容現在只占動態牆上的3%。2018年,原本有26%的民眾每週會分享新聞,如今只剩下19%。
《經濟學人》認為,社群媒體已然是式微的傳播媒介,平台和使用者應減少花在這些舊戰場的時間,而花更多心力去應對新的挑戰。
廣告業績成長、用戶數大增
難道,社群媒體真的走向沒落?Meta並不這麼認為。
根據《美聯社》報導,Meta在2月1日公布2023年第四季財報,在數位廣告業務成長、成本削減和裁員的推動下,2023年第四季的利潤成長了兩倍,甚至首度配發股利,以及提出買回500億美元庫藏股的計畫。因此,2日盤後股價飆漲了21.7%,市值更大增約2045億美元,創下美股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日市值增幅。
科技分析師威廉森(Debra Aho Williamson)指出,Meta仍有能力繼續發展AI和元宇宙,但它的主要營收還是廣告收入,「顯然,廣告主目前仍然中意Meta。」
Meta則表示,2023是關鍵性的一年,他們加強營運紀律、提供最好的產品服務,也提升了廣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Meta旗下的應用程式用戶數也增加了。截至2023年底,臉書、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的月活躍用戶,已達到39.8億,比2022年成長6%。其中,臉書的月活躍用戶達到30.7億,年增3%。
Meta也預估,2024年第一季營收可達345億~370億美元,高於華爾街分析師的339億美元。
雖然藉由裁員節省22%的人事支出,但Meta預計,人事部分的支出,在2024年將會更高,因為Meta將祭出高薪,招募更多AI專家,以便與其他科技巨頭一較長短。
Insider Intelligence分析師恩伯格(Jasmine Enberg)分析,Meta對成為AI領頭羊的野心昭然若揭,投資者和廣告主都將有所回報。
不過,恩伯格也提醒,Meta仍然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也就是如何將AI和元宇宙兩者做結合。
與此同時,恩伯格提到,中國廣告商的撤出,可能對Meta的廣告業務形成阻力,如果Meta的廣告業務陷入困境,投資者可能就無法忽視Reality Labs(專門研發混合實境的技術和產品)不斷增加的虧損。
Meta的財報表現,透露出社群媒體仍一息尚存,但油箱裡還剩多少油,就有待時間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