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根本沒有社會運動,我以前說是「騷動」;現在我看連騷動都談不上,我特地去查康熙字典,找到一個恰當的詞,就是「蠕動」。
只有蠕動,沒有運動
所謂「運動」,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不是向別人索求。所以挖掉勞工心裡的障礙,比什麼都重要,但目前的社會運動,都過度政治化。
政治化不是不好,問題是現在的政治化都是「跳躍式」的,真是恐怖。農民上街,叫的是「國會全面改選」,其他的街頭活動也是如此。
我就不懂,國會全面改選,對工人、農人有什麼好處,換個老闆而已。
政治人物都想把運動政治化,他們集中社會資源,卻從不回饋,回到基層跟民眾生活,教育他們。這些政客要的,只是權力、權力、權力。
一九八九年又是選舉年,政客當然想藉機「打家劫舍」,但我所接觸自主工聯的頭頭,都非常明白這點,他們不會輕易上鉤。
這些工會領導人,應該不會公開宣布支持那個黨,但是會聲明支持那個候選人,他們其中可能也會有人出來參選。
最近,工會在組織上,就會有一個突破。
由於目前資方聯線得很厲害,媒體都把勞工變得好像很兇惡,但事實並不如此,勞方受到強力壓制。光是高雄,就有好幾百個人因參加工會被開除,真是「遍地哀號」。桃園客運的曾茂興只是浮出來的個案而已。
健全發展勞工意識
面對這麼大的壓力,勞工運動前景並不樂觀,所以最近這些自主工會,將會有整合的趨向。這並不保證工運發展會更順利,只是保住生存的機會而已。
但這些都不是最基礎的,勞工意識能否透過教育工作,其正有健全發展和覺醒,這才是最重要的。
(簡忠孝為假名,三十五歲左右,曾在美遊學十多年,關心社會運動,常在政府勞工單位、工會組織演講。)
(李慧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