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2024新鮮人人才需求與薪資調查!行情超越資通訊,工程人才含金量最高

胡華勝
user

胡華勝

2024-02-26

瀏覽數 6,950+

以當前的職缺狀況來看,其相對應的新鮮人職缺月薪中位數行情最高的為「工程」領域。蘇義傑攝
以當前的職缺狀況來看,其相對應的新鮮人職缺月薪中位數行情最高的為「工程」領域。蘇義傑攝
00:00
00:00

本文出自2024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大學是企業、國家人才最重要的養成中心,而各大學培育出的社會新鮮人究竟能取得多少薪資,則成了檢視各校辦學績效的重大KPI。《遠見》與104人力銀行合作,帶你掌握2024最新大學畢業生薪資行情,將成為選校時的重要參考。

缺工、少子化、人口老化,導致勞動市場上的供需比嚴重失衡,再隨著AI的崛起、ESG綠領人才當紅……,讓部分專業人才更為稀缺。只是,在這看似為「勞方市場」的當下,卻仍有不少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持續待業中。因此,企業如何尋到好才、上班族如何謀得好職,儼然成為就業市場當下的首要課題。

為讓大學新鮮人在面對「求職」這樁終身大事不迷航,甚至在一開始進入大學時,就能清楚掌握職涯地圖,《遠見》特與104人力銀行合作,從該公司的求才資料,一窺時下「資通訊」「商管」「工程」及「社會與人文」四大領域社會新鮮人的就業行情,揭露各領域的熱門職缺及其月薪中位數,以做為社會抑或大學新鮮人的學(職)涯導航。

求才反映市場供需、專業與環境

同時,從各領域職缺的社會新鮮人薪資中位數,亦可反映出各領域的未來「薪情」。為此,在大學教授心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課程的104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也進一步解析時下趨勢。

王榮春分析,若以當前的職缺狀況來看,其相對應的新鮮人職缺月薪中位數行情依序為「工程」「資通訊」「商管」及「社會與人文」。一則反映出台灣當下的缺才現狀,同時也與工作的專業要求程度有關,愈講求專業技能的,愈是短缺。

以薪資行情最高的「工程」類職缺來說,由於本身就對專業職能要求甚高,多半指定相關科系人才,加上近年該產業擴廠或擴產(能)者眾,因此,相對而言,就比「商管」及「社會與人文」來得求才若渴。

至於資通訊類人才,雖然亦有一定的專業門檻,但其泛相關領域間的互通性較高,不似工程類,即便次領域間,也隔行如隔山,換言之,不同產業的資料人才遠比工程人才,來得容易流動。再加上,台灣坊間亦有不少學習資通訊的場域,因此,資通訊人才的養成管道,也比工程人員來得多元。所以,工程人才的不可取代性略比資通訊來得高。

其次,近年來台灣的企業正進行大規模的數位轉型,在自動化後,除了部分資通訊人才功成身退外,一般員工的資通訊技能也隨之提升,且不乏已能應付基礎的數位化流程。因此,工程類人才順而取代資通訊,成為最熱門的搶手貨。

四大領域畢業高薪工作出爐

接下來進一步解析「資通訊」「商管」「工程」及「社會與人文」四大領域各細項工作的新鮮人「薪情」。

據104統計,資通訊領域畢業生的整體月薪中位數為3.4萬元。而前三高薪工作職業別分別是半導體設備工程師或軟體設計工程師、系統維護或操作人員、國內業務人員,月薪中位數分別是4.3萬元、4萬元及3.5萬元。

至於商管領域畢業的大學新鮮人,月薪中位數為3.2萬元。

前三高薪工作依序包括查帳或審計人員、國內業務人員及銀行辦事員,以及行銷企劃人員,月薪中位數分別是3.8萬元、3.5萬元及3.2萬元。

再來看看工程領域,其大學新鮮人月薪中位數為3.5萬元。前三大高薪的工作,依序是半導體設備工程師,月薪中位數4.5萬元。營造工程師月薪中位數為4萬元。而生產技術或製程工程師的月薪中位數為3.92萬元。

社會與人文領域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月薪中位數則是3.2萬元。而其中前三高薪的工作中,依序是社工人員3.49萬元,其次是人力資源人員及國內業務人員,3.3萬元,第三高薪是行銷企劃人員3.2萬元。

最新亮點職缺大解析

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眼尖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同時出來在資通訊跟工程兩個領域,但薪資卻略有差距,其中工程領域的半導體設備工程師行情較好。

對此,王榮春解答,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職缺原本就多,而該職缺又粗分為兩大系統,資通訊領域偏向後勤屬性,主要解決機檯的管理、良率問題,工作偏軟體而非生產第一線的範疇。

因此,不像較偏硬體工作的工程類半導體設備工程師,隨著機台得24小時運作,於是就得值夜班。反映在薪資,資通訊的半導體設備工程師薪水就會略少。

查帳人員與審計人員。商管領域中,以查帳人員跟審計人員的薪資最高,王榮春舉例,國內四大會計事務所就聘用了不少查帳與審計人員,多半則是會計相關科系畢業的。由於這樣的工作相當辛苦,常得在極度的時間壓力下,處理龐大的資訊量,因此薪情相當不錯。

不過,王榮春也觀察到,以往會計相關科系學生畢業後,皆以會計師事務為求職首選,但近幾年則愈來愈多投入金控集團。主要因為金控集團公司夠大,也有財會方面的需求,發展路徑也較為開闊,同時也較能讓生活與工作取得平衡。促使以往職缺供不應求的會計與審計工作,如今也得壓下身段來求才,像是台北市會計師公會,就與104合辦高中校園寒暑假會計營,把觸角往下伸,往下扎根找出對會計有興趣的人。

商管領域中,以查帳人員跟審計人員的薪資最高。取自pexels

商管領域中,以查帳人員跟審計人員的薪資最高。取自pexels

營造工程師。工程領域科系中,除了半導體設備工程師,以及生產技術或製程工程師⋯⋯等主流職缺外,營造工程師居然也在工程類的眾職缺中,脫穎而出,成為此領域畢業社會新鮮人,薪資第二高的工作。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王榮春指出,由於近年來半導體擴廠快速,加上許多台商回台設廠,這使得廠辦相關的營造工程人員也變得奇貨可居。

社工人員。社會與人文領域中,社工人員成為該領域薪資最高的工作,亦引人注目。王榮春表示,主要是跟政府的政策有關。以往社工人員向來需要高「心理耐受度」及高工時,令人望之卻步。然而,自2024年起,行政院將開始補助民間單位社工人員薪資,起薪調高8.16%,使社工人員薪資起薪達為3萬7765元、社工督導4萬4239元,未來還比照軍公教調薪幅度調整。

此外,還會依社工人員實際服務工作內容與工作時間核給風險加給,擴大風險加給補助。對用人單位也調增雇主應負擔費用至6000元,以減輕雇主的負擔。

王榮春提醒,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倘若社工人力不足,將成為國安問題,於是政府得扮演領頭羊,提高實質誘因。

八成五企業接受不指定系

在缺工、缺才的浪潮下,104調查也顯示,整體新鮮人的工作數也逐年成長,相較於2023年6至8月(以下稱統計基期)間有69萬7726個工作,相較前一年同期只有67萬6314個,前兩年的同期更少,只有51萬8828個,三年來成長幅度達34.5%。

進一步看整體歡迎新鮮人工作數中,對於科系專業的要求情況,以統計基期來看,有85.5%的職缺不指定科系,數量為59萬6783個,而指定科系的占14.5%,工作數為10萬943個,這凸顯了企業選才著重的是跨域專業人才。

整體而言,王榮春認為,當下人才市場就是一個「缺」字,致使企業不得不調降徵才門檻。甚至許多科技大廠不但不再堅持非頂大生不用,也不乏往人文社科類的系所尋才。

王榮春進一步分析,時下企業漸漸鬆綁名校包袱,同時也認知到,無論畢業於哪裡,進公司後,還是得花時間教育訓練,亦即,無論師出何處,入職後的訓練才重要。反倒是,人的心理素質、配合度及學習力、工作態度,才是重點。

進公司後,無論師出何處,入職後的訓練才重要。取自shutterstock

進公司後,無論師出何處,入職後的訓練才重要。取自shutterstock

值得關注的是,在四大領域中,哪個領域的指名度有日漸升高的趨勢?拉開時間的長河,以近三年數據來看,增幅最大的是人文社科領域,其次是商管科系,增幅分別多達57.5%及22.9%。

王榮春解析,近幾年社會上出現文創、地方創生等項目,促使人文社科類的人才大增。其次,諮商、顧問相關專業也漸受矚目,使得人文領域的社工、傳播、法律等人員的需求增加。

此外,近幾年消費趨勢買東西不一定要到大賣場,電商愈來愈蓬勃,也帶行銷、品牌、物流、廣告、社群等工作需求。

至於工作增幅分別只有3.3%的資通訊領域及5.7%的工程領域,王榮春認為,這是因為這兩大領域的職缺需求已走向穩定成熟期。同時,由於2022年這兩大領域的人力需求爆增,大幅墊高了基期,因而增幅有限,進入盤整期。

2024企業與人才三大亮點

總之,對於台灣產業與人才發展的趨勢,王榮春看好三大題材:AI人工智慧、ESG永續發展、長照醫護。其中又以AI人工智慧最夯。

統計數字顯示,58.4%企業看好AI人工智慧、41.9%企業看好ESG永續發展、32.2%企業看好長照醫護發展。

104人力銀行徵才資料庫中,平均每月約有2.4萬個AI工作機會,五年來成長29%。其中又以軟體設計、演算法開發、韌體設計工程師是需求大宗。

若工作內容描述與AI相關時,平均月薪可從4.1萬元成長至5.7萬元,含金量增加38%,以AI資訊軟體系統類平均月薪8萬元最高。

ESG永續發展議題方面,2023年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營運,並在同年底完成首批碳權交易。金管會也推動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企業從觀望轉向積極投入,已經是擋不住的趨勢。

台灣將於明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中高齡人口持續增加,長照醫護需求隨之提升,也是台灣企業與人才迎向長照醫療與照護的發動機。

你可能也喜歡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