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學申請備審資料怎麼寫?教育部:把握3原則展現自我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4-02-15

瀏覽數 4,450+

大學招聯會提醒考生,大學審查備審資料「重質不重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大學招聯會提醒考生,大學審查備審資料「重質不重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大學申請入學招生管道將於3月開跑,大學招聯會提醒考生,大學審查備審資料「重質不重量」,提醒考生注意「3重2不原則」,並展現自身亮點。

113學年學科能力測驗已於1月考完,學測成績預計2月27日公布,考生可用學測成績參加大學申請入學招生管道,並利用寒假期間,預先準備3月申請入學管道的備審資料。

教育部提到,大學申請入學管道分為第1階段篩選和第2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甄試需繳交的備審資料,自111學年起改從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中勾選製作,學生可從累積的學習檔案中,挑選適合的資料上傳,展現自己的亮點。

根據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布的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提醒考生「3重2不」原則,重視基本素養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校內學習活動、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不是所有項次都要具備、不以量取勝。

招聯會補充,大學校系選才不是集點積分式去加總各項資料的得分,而是從資料呈現的動機、成果、感想,觀察學生是否具備解決問題、學習熱忱、邏輯推理、溝通表達等能力,因此不需以量取勝,校系更看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反思。

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主持人林國明建議,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要有脈絡,完整呈現探索學習的歷程,包括動機、遭遇的困難、解決方法、收穫等;並強調個人獨特性和真實性,建議資料可與個人興趣連結,或是與生活情境連結,而非千篇一律的內容。

本文轉載自2024.02.14「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