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總統大選落幕,總統票的部分,國民黨侯康配最終獲得467餘萬票、33.49%的得票率,落後民進黨賴蕭配91餘萬票,屈居老二敗選。特別是侯友宜的本命區新北市,藍營選票竟落後綠營8.4萬票,遠低於黨內的期待,讓侯須先面對新北市保衛戰,除要挺過可能來襲的罷免戰之外,若未能讓自己的聲望止跌回升,侯友宜的政治路恐將到此為止。
國民黨北市議員詹為元指出,選前10天民調封關前,國民黨自己內部做的幾份民調平均起來,藍營侯康配的支持度約落後民進黨賴蕭配3~5個百分點。沒想到實際投票結果出爐,藍營與綠營的差距不但沒有縮近,反而拉開至6.56個百分點。
基本盤對決、操作棄保的時代正式落幕
其中一個原因,是投票日前兩天,爆發前總統馬英九的「信習論」,但後續黨內對整起事件的處理方式不佳,導致部分選票流失。
另外,回顧選前之夜民眾黨在凱道舉行的大造勢,「看起來是非常非常成功」,在民調已經蓋牌的情況下,讓部分選民相信柯文哲會勝選,導致藍白雙方各自棄保。這兩個因素交互影響下,也拉開了藍營與綠營的差距。
國民黨革實院副院長、清大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認為,這次總統大選,藍營將選戰主軸放在基本盤對決,但從趨勢上可發現,國民黨的基本盤正持續萎縮。另外,選戰結果也顯示,並未出現國民黨期待的棄保效應,顯示中間選民已朝「理念型選民」發展,不再願意為了拚換黨執政,將手中的選票投給第二喜歡、或沒那麼討厭的候選人,而更願意投給心中的第一人選,即使這人的客觀條件不容易當選。
從整個選舉結構來看,民進黨的基本盤已穩定在4成以上,「這是擺在國民黨眼前的迫切問題」;且從這次選舉來看,會發現國民黨離中間選民愈來愈遠,導致票都跑到民眾黨去,顯見未來拚基本盤對決、訴求政黨輪替的棄保操作時代已過去。
他說,在這樣的狀況下,藍營必須思考,未來黨內的整個權力結構是否要進行調整,畢竟若持續擁抱深藍,藍營在未來總統大選中要能勝選,機率將愈來越低。
朱立倫短期內不會遇到逼宮聲浪
撇除總統、副總統這一局,這次國會改選,國民黨表現相對亮眼,最終贏得52席立委席次,席次較上屆大增14席,雖未能單獨過半,但已擠下民進黨,成為未來的國會最大黨。
也因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並未請辭,激起黨內些許反對聲浪。國民黨前發言人蕭敬嚴就在臉書點名:球隊戰績不好,除了主將會被檢討、應該要反省外,總教練更是會被開除以示負責,「朱立倫理所當然要請辭黨主席負責。」
不過何志勇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次選舉顯示的是國民黨的結構性問題,若只是因為敗選就要誰下台負責,這樣的處理方式過於廉價;與其看黨主席下不下台,不如加大藍營的轉型力道。否則就算換了一個新人,藍營還是老套的基本盤對決,內部權力結構也未能年輕化、跳脫深藍思維,那意義並不大。
詹為元指出,畢竟這次藍營立委「選得滿漂亮的,」預計朱立倫短期內不會有被逼宮的聲浪。選戰結束後,各縣市首長將回到各縣市去,黨內權力結構不太會翻盤。然而,也因為這樣,敗選檢討力度很可能不足,包括兩岸路線等各式爭議,檢討聲浪將比過去小很多。這麼一來,4年過去了,下一位藍營選將,還是難免「被抹紅」、貼上親中標籤。
這次選戰,新北市原本應是侯友宜的本命區,開票結果卻不如藍營預期,輸給綠營8.4萬餘票。何志勇坦言,這對侯友宜本身「滿傷的」,畢竟外界總認為侯在新北市的聲勢很不錯,因此新北票應該開高一點,來抵消藍營在中南部輸掉的選票。
回顧這場選戰,侯友宜在拋出巴氏量表政策時,民調有明顯衝高,「代表大部分民眾對提出政見的侯市長,理性、人性的這一面是感興趣的,」反倒是在藍白合的過程中,侯民調明顯走下坡。
何志勇觀察,民眾黨的選舉策略,就是透過藍白合來拉抬自己的聲量,整體策略相當成功,表現在民眾黨的政黨票,由上次的150餘萬票倍增至現在的300餘萬票。
在大家仍欣賞侯友宜理性、人性的這一面,只要侯友宜繼續做好市政,還是有機會拉回分數。
罷免泥淖、市政滿意度,侯友宜將面臨兩道坎
詹為元則坦言,侯友宜回到新北市後將面臨兩道關卡,一是可能會碰到2020年韓國瑜碰上的罷免泥淖;二是必須將自己的聲望,拉回至連任當初的8成以上,而非現在這樣五五波,才能維持自己的政治能量,否則政治路恐將到此為止。
詹為元指出,對國民黨來說,侯友宜是一位選過總統、這個最高階選戰的政治人物,也是目前藍營內部中生代、本土派的代表,對國民黨來說,侯友宜仍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除非他(侯友宜)對政治沒興趣,不然不會單純新北市長結束後就消失了,」但對侯友宜來說,能否挺過上述兩道坎,將是政治生涯的期中考。
另外,這次總統大選過程,台中市長盧秀燕以藍營新共主之姿崛起,不但輔選中部幾位立委小雞成績出色,在強力操作藍白合示範區的當下,還能兼顧藍營在中部地區的總統票、政黨票,讓盧秀燕被黨內視為下一位代表藍營角逐總統大位的可能人選。
詹為元分析,這次選戰伊始,盧秀燕即對外表明,就算侯友宜當選,自己也不入閣,「某種程度來說,她(盧秀燕)已經在對未來總統大選鋪路,」若盧秀燕真的代表藍營角逐下屆總統,盧也將是藍營這三次大選後,唯一一位沒有帶職參選的候選人,不需再向朱立倫、韓國瑜、侯友宜為帶職參選爭議搞到焦頭爛額。
特別是在台中市,雖然藍營的總統票仍輸給綠營,但並沒有被民眾黨超越,政黨票的得票數更是位居第一,顯示盧秀燕既能跟民眾黨合作,又能維持國民黨自家利益。
盧秀燕這次代表藍營向民眾黨遞出橄欖枝,若未來真的代表藍營角逐大位,有機會爭取民眾黨支持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