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台鐵公司化是靈丹?工會批一成不變,學者:建立全新企業文化

郭逸
user

郭逸

2024-01-03

瀏覽數 5,700+

2024年1月1日,台鐵公司掛牌成立,這家軌道事業的老店,宣告重起爐灶。取自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1月1日,台鐵公司掛牌成立,這家軌道事業的老店,宣告重起爐灶。取自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00:00
00:00

為了解決債務危機,同時讓營運更加靈活,台鐵正式邁入公司化發展階段。然而,經營階層還是同一票人,安全、財務、人才也有許多難解問題,公司化後真能展露曙光?中華郵政、台灣港務的轉型經驗,又適用於台鐵公司的營運模式?對此,專家學者建議全方位改變企業經營心態。

公司化對百年台鐵來說,究竟是重生的靈丹妙藥,還是陷入另一段深淵的禁忌毒品?

2023年10月20日,台鐵公告鐵路特考走入歷史,未來加入台鐵的員工將不再是公務員,因為2024年1月1日,台鐵公司掛牌成立,這家軌道事業的老店,宣告重起爐灶。

台鐵究竟為什麼要公司化?台鐵過去自行吸收支線的優待票價,且許多小站的營收過少,加上必須自負大量營運設備折舊與報廢的費用,又礙於法規導致房地產處置績效差,多年下來,台鐵肩上的債務愈來愈沉重。

現在,台鐵公司將千億元債務甩到償債基金。台鐵公司首任董事長杜微指出,原有的負債交付償債基金會處理,公司化後只會產生短期負債,將加速償還,現金流預計2026年轉盈;會計帳部分,損益表必須沖銷龐大折舊費用,預估2028年轉盈。

交通部長王國材說,台鐵公司未來不再受《國有財產法》限制,可提升土地開發價值,多角化經營並提升營運收入,同時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提升運輸安全。

台鐵公司化可說是蔡英文政府卸任前萬眾矚目的成績單,但已在公務體系載浮載沉多時的台鐵,仍由交通部百分之百持股,經營階層換湯不換藥,還是得到立法院備詢,種種窠臼真能讓台鐵公司培養足夠競爭力,在市場上與其他企業一搏嗎?

公司化後毫無改變,工會反對 

提到財務現況,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朱智宇顯得忿忿不平,他提到,台鐵若要清償債務,其實修法就能解套,卻直接大動作搞公司化,「而且我們對公務機關負債存疑,沒有一個機關是真正負債,警察、消防也沒收入,我們會說他們是賠錢貨嗎?」

「我們一向反對台鐵『一成不變」的公司化!」朱智宇強調,台鐵即便成了公司,員工做的事情沒有變,管理階層也是原班人馬,而且王國材還曾提及,員工未來只能向公司抗議,頻頻釋出「出事就找公司、所有問題都找公司」的卸責思維。

更重要的安全疑慮,朱智宇認為交通部與台鐵公司只會買新車,基本的維修經費,交通部僅願意補助一半,過去提議建置維修物料物流系統,至今也毫無下文,「這樣是不是做半套?之後是不是又要推給公司?」

另一方面,台鐵公司化前,已有大票員工轉調、優退,新進員工今年下半年才能補齊,面臨人力斷層,未來還會有同工不同酬、待遇不及其他事業體、競爭對手的窘境。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大家現在覺得工作更累,這段時間悶著頭做,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朱智宇無奈地說。

「我們一向反對台鐵『一成不變」的公司化!」朱智宇強調,台鐵即便成了公司,員工做的事情沒有變。取自臉書@臺灣鐵路產業工會

「我們一向反對台鐵『一成不變」的公司化!」朱智宇強調,台鐵即便成了公司,員工做的事情沒有變。取自臉書@臺灣鐵路產業工會

學者:台鐵公司應建立全新企業文化

台鐵公司前身為台鐵局,除了財務與安全備受質疑,也常給外界固步自封的刻板印象。淡江大學運管系教授張勝雄認為台鐵公司應建立全新的「企業文化」,換了招牌、改變制度架構後,也要以全新思維面對市場競爭,「不只是經營者,員工、工會也要改為企業經營的心態。」

張勝雄認為,「票價調漲」或許是讓大眾觀察台鐵公司是否改變的指標,根據杜微說法,今年會研擬票價漲價方案,但過去的台鐵局只要提案,中央政府就會根據大眾的輿論風向決定可行性,如今台鐵公司成立,經營階層、管理單位還是同一票人,「不一定真的要漲票價,而是要看政府能不能給台鐵公司營運自主性,這才符合公司化的意義。」

中華郵政、台灣港務先一步公司化,成效有好有壞

事實上,台鐵並不是交通部第一個公司化的下轄單位。同樣是百年老店,中華郵政在2003年改制為國營公司,卻遭逢許多難關,例如注重績效太過扭曲,許多考核、KPI等指標都已經過時,員工卻無從調整、討論。

另外就是官僚主義不改,當年中華郵政2019年本來要調漲包裹費用,卻被甫上任的時任交通部長林佳龍打槍,顯然公司自主權淪為空談。

中華郵政在2003年改制為國營公司,卻遭逢許多難關。取自wikimedia

中華郵政在2003年改制為國營公司,卻遭逢許多難關。取自wikimedia

但也有正面案例,前身為交通部港務局的台灣港務公司,2012年公司化初期,當然也面臨薪資過低喪失競爭力以及人才大量流失的狀況,但經過詳盡的人力資源需求盤點,提供更人性化的員工福利,近年來離職率降到3,2022年的全年營收更翻倍至219.2億元的歷史新高。

公務機關公司化固然有其優點,但企業若要永續經營,就得拿出解決問題與改革體制的決心,台鐵公司化之際,可以把「本是同根生」的中華郵政、台灣港務當作借鏡,確切落實公司化,進而說服員工與大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