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當金融業者積極地在立法院遊說,為箭在弦上的雙卡利差新制緩頰時,威士(VISA)國際組織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卻帶著大批媒體記者上北投春天酒店泡湯、大啖懷石料理。
雙卡風暴颳到北投山區,宛如已雨過天晴。近來,發卡銀行可說「失了面子、賠了裡子」,但與信用卡息息相關的信用卡國際組織,卻仍不斷推出新產品、抽獎遊杜拜等行銷活動,他們憑什麼老神在在?
原因是,現金卡屬於無擔保信用貸款,是銀行自身的業務,信用卡國際組織本來就不涉入其交易過程。
至於信用卡市場,套句萬事達卡(Master Card)國際組織大中華區執行副總經理江威娜的話:「消費者已養成卡片消費習慣,這是不會回頭的。」
雖受雙卡風暴衝擊、信用卡剪卡率高於發卡率,但信用卡市場整體流通卡數仍為正成長。2005年12月整體流通卡數為4549萬張,較2004年同期增加131萬張,成長近三成。去年總簽帳金額約為新台幣1.42兆,也較前年的1.25兆元,成長了13.27%。
萬事達卡資深總監楊雅婷以非常成熟的美國市場為例,信用卡交易金額約占GDP30%,在台灣才20%,說明台灣信用卡市場仍大有可為。
不衝量 改衝刷卡金額
然而,由於呆帳金額擴張,銀行哀鴻遍野,發卡組織的策略,已不在刺激發卡量,而在增加每張卡的刷卡金額,誘使消費者不論支出大、小錢,都不忘把卡拿出來刷一刷!
兩大信用卡國際組織VISA與萬事達卡,下一步將改採「精耕」市場策略。國際組織評估,未來信用卡數會下降,但簽帳金額還是會繼續成長,而且將重新收取年費。
未來信用卡產品也將更分眾。如中國信託商銀針對女性發行,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可例外持有的「WoFe」卡、富邦銀行針對商務人士設計的「a miles」航空卡、台新銀行的「游藝卡」,標榜將回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是唯一貢獻台灣藝術的信用卡等。
便利商店等小額通路,及繳學費、繳稅等高額支出,國際組織也設法要消費者刷、刷、刷!江威娜估計,刷卡繳稅市場有新台幣300億元的商機,麻少華估計刷卡繳學費有新台幣70億元的市場規模。
小額簽帳方面,感應式信用卡,如萬事達卡的拍立購(PayPass)、VISA的「VISA WAVE」都在設法簡化刷卡程序,增加信用卡使用頻率,逐漸在改變消費者的用卡習慣。
此外,商務卡是未來趨勢。VISA大中華區總經理柯如龍曾誇口,「一張商務卡的消費金額,可抵十張信用卡」。
據萬事達卡統計,歐美國家一年平均商務刷卡金額為8880美元,一般個人卡則是2165美元。以美國而言,信用卡支付金額中,有一成為商務卡支出,在台灣商務卡卻只有0.43%,估計台灣商務卡簽帳金額潛力有新台幣8000至9000億的商機,麻少華估計今年商務卡的成長將超過100%。
白金卡 短收229萬美元
然而,樂觀、積極的國際組織,真的可以自外於台灣當下信用卡市場的低迷景氣?
國際組織的收入幾乎都是來自發卡、收單銀行,收費項目可達上百種。
「羊毛出在羊身上,他們當然比較不痛,但發卡減少,對他們還是有影響,」銀行信用卡部門主管解釋,每一張信用卡成本中,發卡銀行必須支付給國際組織的可分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變動的成本,刷卡時才會隨著該筆簽帳的卡別、金額等產生的手續費,交易金額愈高、流程愈複雜,產生的費用就愈高。
另一部份,只要發卡就有的成本。亦即,每張信用卡給卡友的優惠,分別由國際組織與銀行業者提供,無論消費者是否使用,國際組織都會按季向銀行收取維持這些優惠的費用。以白金卡為例,每一季、每一張卡的收費就是1美元。
目前發卡量遽減、剪卡率高於發卡率,致國際組織維持卡片的固定收益大幅減少。去年一整年,台灣區白金卡剪卡數約為兩百二十九萬張,國際組織整體可能因此減少約229萬美元的收入,影響可觀。
因此,國際組織只好拚命鼓勵卡友提高單次簽帳金額、增加刷卡頻率以彌補收入。下回合信用卡市場孰勝孰負?現在正在一個新起跑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