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座落於阿里山腳下,嘉義市成為台灣林業重鎮,更有著「木都」的美名。
放眼嘉義市,不論是嘉義火車站、嘉義公園,還是街道巷弄間的民宅,不乏以阿里山檜木做為建材的建築物。經過60~70年的歲月洗禮,根據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的統計,目前全市仍保有超過6000棟木屋老宅,成為嘉義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此外,這群老宅合計面積更達1000多公頃,儼然成為另一座阿里山。
市容風貌多元,承載歷史記憶
從嘉義市的市容上,仍可看到荷蘭、西班牙、日本等殖民文化的歷史痕跡,例如錯落在大街小巷中的各時代歐風或日式古典建築。
僅有26萬人的嘉義市,相當於台北市文山區的人口規模,以縣市層級來看,不僅資源缺乏,年齡結構也偏高,但近年卻有回春趨勢。由於地方創生、青年返鄉的風潮,年輕人口回流嘉義,也帶來了新的觀點和活力,讓不少人驚呼「原來嘉義不只有雞肉飯」!
不只民間力量動起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早在十年前,開始推動「舊屋力」計畫,針對市內的老屋宅以經費補助的方式進行翻修改造,讓屋齡超過50年的老宅從閒置空間變身精緻的營業空間,提升老宅價值,創造老宅經濟,至今超過150棟完成改造。
此外,嘉義市也是觀光客前往阿里山的必訪之地,想要體驗馳名中外的阿里山小火車,就得從此出發。
想要探訪阿里山的美景,一定得從嘉義市開始,而想要重新發現嘉義,建議可以從老宅著手,來一趟回溯檜木時代的懷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