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AI PC風光登場,PC產業將改朝換代?

生成式AI從雲端落地,掀起新商機

陳品融
user

陳品融

2023-12-28

瀏覽數 3,550+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2023年11月份來台會面供應鏈伙伴,並對外展示AI PC的強大應用。黃菁慧攝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2023年11月份來台會面供應鏈伙伴,並對外展示AI PC的強大應用。黃菁慧攝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1月號雜誌 老闆要補修的一堂催生課

近期科技圈最熱議的話題,不再只有AI伺服器,2024年最受關注的趨勢是「AI PC」,附有人工智慧能力的個人電腦,這也是生成式AI從雲端走向邊緣裝置的關鍵轉捩點。AI PC為什麼會爆紅?在PC產業歷經長年低迷後,這真能促成一波換機潮嗎? 

2023年末寒冬之際,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預告已久的新品,替低迷的PC產業注入活水。 

「我們已經看到2023年生成式AI的熱潮,而我們認為,AI PC將是2024年的主角!」美國時間1214日,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紐約「AI Everywhere」(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發布會上,宣告AI PC時代正式來臨,推出英特爾首款整合NPU(神經網路處理器)、代號為「Meteor Lake」的Core Ultra處理器。 

與此同時,包括聯想(Lenovo)、惠普(HP)、戴爾(Dell)、華碩、宏碁、微星等PC品牌廠,都紛紛公告搭載Core Ultra處理器的AI筆電開賣,英特爾更預估,2024年全球將有超過230款採用Core Ultra處理器的電腦推出,至2025年出貨規模可達一億台。 

此次發布會之所以受到矚目,因為這是生成式AI從雲端走向邊緣裝置的關鍵轉捩點。其後幾日,AI PC話題的熱度更直接反映在供應鏈股價上,華碩、仁寶等相關概念股強漲,成為疫情宅經濟消退後,難得一見的新氣象。 

英特爾正式推出Core Ultra處理器,包括宏碁、華碩、微星等多家PC品牌廠也順勢推出新品。英特爾提供

英特爾正式推出Core Ultra處理器,包括宏碁、華碩、微星等多家PC品牌廠也順勢推出新品。英特爾提供

AI有助提高效率、維護資安

AI PC」,這個近期出現的熱門詞彙,其實至今在業內尚未有明確定義,但廣義上指稱能夠運行生成式AI應用的電腦裝置,若以硬體規格視之,主要會具備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NPU(神經網路處理器)。 

所謂的NPU,就類似於人類的「神經系統」,相比CPUGPU,能以更低功耗快速處理大量資料,因而適用於AI相關應用。在英特爾的Meteor Lake之前,包括蘋果自2020年開始推出的自研晶片、AMD今年推出的Ryxen系列等,也都已整合NPU 

話說回來,在PC上直接運行生成式AI真的必要嗎? 

「這是一個數學問題,」PC品牌大廠戴爾技術長羅伊斯(John Roese)表示,微軟人工智慧助手Copilot對硬體的算力要求,約為2060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算力單位),「20TOPS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如果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算力,世上沒有一個數據中心大到能提供這種性能,」他點出關鍵,「所以,他不能是雲服務,而必須是分布式的,才能實現規模化。」 

這說明在雲端運算之外,AI落地到終端裝置的必要性,理想上,當PC裝置便能執行運算,不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時能將資料留在裝置中,提高防護。 

回到具體應用,產業界目前多半認為,未來商用、消費用PC,都會有運作生成式AI的需求。 

舉個日常例子,當你需要從電腦中找出寫有某件事情的文檔,過往可能需要憑檔名、日期等一一尋找,但透過AI,它就能馬上從龐大資料庫中讀取你所要的檔案;對創作者來說,則可以在電腦用文字下指令來生成圖片等。 

一名研究AI應用的產業分析師認為,理解AI PC的方式,就是把它當成現有PC的升級版,如同手機iOS系統會隨著更新而陸續出現新功能,AI PC也是在既有基礎上慢慢作出優化。 

未有殺手級應用,難普及

不過,隨著英特爾Core Ultra處理器風風問世,是否代表AI PC真能如市場預期般帶來大規模換機潮?其實以現階段來說,應不至於出現「爆發性」的成長。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原因就出在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以最近的新品來說,產品的AI功能,其實並沒有特別驚豔,滿多都是著重在背景模糊、抗噪等智慧管理,」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黃馨直言。 

他指出,以筆電約四到五年的汰換週期來看,明後年AI PC的成長,主要還是受2020年疫情宅經濟後的換機需求所驅動。加上明年微軟作業系統將全面升級至Windows 11,在此前提下,若只需提高510美元區間便能買到AI PC,就有望促成購買意願,尤其看好在注重隱私安全及生產效率的商用市場優先落地。 

但對於一般消費市場,普及恐怕更有難度。「現在強調要在地端運算的,很多人在意的是隱私,但目前來說,速度與性能的重要性,遠大於隱私。」一名經常使用AI工具的白領工程師指出,如今雲端服務背後是由輝達(NVIDIAH100A100等級的GPU在支撐,運算速度已相當快,他認為AI PC中的處理器性能要能與之媲美,至少還得歷時五年以上的發展,因此現階段並不考慮購買。 

調研機構TrendForce亦發布文章指出,若短期內未出現有感升級AI體驗,將難以快速拉抬消費型AI PC普及,尤其高通膨讓企業正面對融資借貸的資金壓力、消費者也面對可支配所得愈來愈低的情況,如今要換購一台售價高卻又非必需的電腦相當困難。 

儘管現階段不會是爆發性的大採購,長遠來看商機仍然值得期待。 

若以時程來看,各界多半視2024年為AI PC發展元年,預計20252026年才會成熟。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則預估,至2027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達1.5億至2億台間,占全年總額的六成。 

這對供應鏈的意義同樣重大,除了晶片廠、品牌廠外,AI PC同時也仰賴更多記憶體、更優質的電池、規格更高的相機、以及更好的散熱設計,「每一個環節,都代表著一個商機。」DIGITIMES研究中心總監黃銘章表示。 

軟體將是判別高下關鍵 

但廠商要能真正搶到商機,決定性因素還是得回到「應用」來思考,在新的PC時代,誰能最懂客戶需求、推出具差異化的軟體,將是判別高下的關鍵,也才能真正促成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所說,「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轉變。 

黃馨強調,畢竟只要是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腦都能應用AI智慧助手Copilot,所以,如果真的要做出差異化,有賴品牌透過跟第三方軟體廠商合作等方式,推出新應用。 

綜觀目前態勢,確實也不難看出這是各大廠發展的方向,一方面致力於打造更好的大型語言模型對話體驗,如華碩旗下台智雲已推出半年多的本土「福爾摩沙大模型」,可供企業端在自家伺服器進行訓練,日後有望導入AI PC中;另一方面則加速自研軟體的開發,如微星宣布即將推出AI智慧引擎、AI Artist等軟體,提供自動調整硬體設定、輕鬆生成圖像等功能。 

羅伊斯對此也樂觀看待,他強調,近年來由英特爾、微軟、高通等大廠共同主導的開源深度學習模型「QNNX」也持續發展中,一旦開放平台趨於成熟,日後將不再只有Copilot,而能進一步讓更多AI工具在終端裝置運行。 

隨著多款AI PC在近期陸續問世,為新戰局正式揭開序幕,或許短期不會看到跳躍性的大成長,但對低迷許久的PC產業來說,無疑已是令人振奮的時刻了。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