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讓科學家成為新時代的大眾偶像

楊振宇
user

楊振宇

2023-12-28

瀏覽數 1,400+

讓科學家成為新時代的大眾偶像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1月號雜誌 老闆要補修的一堂催生課

科學家創業,正從一開始的乏人問津,到現在的火遍中國大陸;而科技投資,也從一開始的邊緣,已成為如今中國大陸投資圈的「主流」。 

科學家走上創業前台,也不過是這幾年的事情。時下的中國大陸,由於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技術進步不斷累積到了噴發期;加上近幾年美國打壓,中國大陸不得不在科技領域自我創新。資金、人才、政策紅利等,都在向科技創新集中。 

在我印象中,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幾位上海交通大學校友的參與。時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兆振、電信研究所所長康寶煌、行政院祕書長費驊、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以及被稱為「台灣半導體之父」的潘文淵,都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 

創新、創業基因,深深印刻在上海交大人的血脈裡。不久前,我們在上海召開「2023上海交大創業者(秋季)大會」,邀請眾多交大背景的科學家參會。

我在交大時的兩位同班同學,一位是沈南鵬,曾連續多年獲全球最佳投資人的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另一位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葉軍,他被稱為世界上「最準時的人」之一,為超冷化學、關聯量子物質和物理常數的測量奠定重要基礎。 

兩位昔日的同班同學,如今都站在各自行業的頂峰。在會上,葉軍分享對科研的洞見,他認為科學家的熱忱非常重要,對他個人來說,「學術就是生活,學術相當於娛樂」。

在會上,大家還有一個共識是,從科技成果到商業化過程,科學看待事物的視角,與產業的角度不太一樣。做科研,哪怕做了一萬次,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是重大科學突破;但若要將其產業化,一萬次中哪怕只有一次失敗,就很難走向市場。 

歷史來回擺動,技術進步一往直前

另一個區別在於:用人。大學教授出身的企業家,往往會覺得任何人都可以被教育、被培養,在用人上表現了過大耐心。事實上,用錯人所產生的成本是巨大的。科學家在用人上容易犯的另一錯誤是,團隊過於同質化。在創業時,科學家最好能搭建一個背景不同,同時又志同道合、互相補位的團隊。 

本次大會主題是「向科學家致敬」。我們這一代小時候,夢想往往不是成為官員、明星,而是成為科學家。最近看到一篇報導,說如今中美兩地的年輕人,理想工作都是成為網紅,在他們眼中,網紅是既輕鬆愉快,又掙錢容易的最理想工作。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此刻重提「向科學家致敬」格外重要。沈南鵬說,紅杉中國鼓勵更多科研工作者解決人類面臨的愈來愈多緊迫難題,要讓科學家成為年輕人的楷模。

大會上一位交大校友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歷史,如同一個鐘擺在來回擺動,唯有技術進步一往直前。」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首席投資官)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