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oT廣大的跨域應用,不僅在產業界掀起一波波數位轉型浪潮,業界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再侷限於單一領域專業;為回應業界需求與新興科技持續融入教學現場的挑戰,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一上任就積極推動「產學共創」創新的人才培育模式,結合臺灣標竿企業與頂尖大學,在校內透過各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及設立「AIoT智慧製造產業碩士專班」,加速跨域人才的培養,也為學生邁入AIoT熱門領域打造優質學習環境,開創大好就業前景。
科技日新月異,車用電子、穿載、智慧家電、工業自動化、AI軟體多項高科技正持續整合發展,對人類的生活與工作模式帶來巨大的改變。面對此一發展趨勢,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表示,「無論是頂尖大學或是技職體系,大學教育如果還固守現有的學分學制,培養出來的學子們恐無法符合未來工作型態所需。」他強調,科技一日千里,以「百年不變」的傳統心態來辦教育絕對是緩不濟急。
產學共創,培育AIoT智慧製造的高階人才
因此,2023年2月甫上任,吳校長就積極導入緯創資通和陽明交通大學歸仁校區共同建置先進物聯網智慧製造類產線平台,三方共組「智慧與綠能產業創新」聯合研發中心(JCAG)。為此,也設立「AIoT智慧製造產業碩士專班」並將於113年3月進行招生。
同時,「物聯網學分學程」、「自動化與控制學分學程」等相關跨領域學分學程,也早已在校內預熱,緯創資通提供充足的研究獎助學金,鼓勵工學院機械、電機、電子、資工及半導體系學生修讀,透過跨領域學習,從前端就開始培育優秀學生,也為了之後報考碩士專班作好準備。
新的「AIoT智慧製造產業碩士專班」,課程針對智慧物聯網與智慧製造所需技術量身訂做,緯創資通也積極參與課程規劃、教學內容與論文主題訂定,並提供業師參與教學及技術指導,師生亦可在先進且與產線接軌的「智慧自動化實驗室」進行研究與實作。
不同層級、多元套餐跨領域學程,回應產業人才需求
「頂尖大學著重前端研發設計,而南臺科大可以從技術實務及系統整合來培育相關人才,雙方協力加速智慧物聯網 / 智慧製造人才的培育。」吳校長指出,臺灣產業擅長的代工模式,受到疫後全球產業鏈的重組和少子化影響,勢必走上智慧製造,加上AIoT應用層面愈來愈廣,產業在數位轉型的壓力下,對跨領域人才的需求愈來愈迫切!近年來,南臺在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補助下,以「箍桶式創新工程實務」讓學生除必修學分外,也透「動手做」、「做中學」得到良好的效果。
「今年以來,南臺科大對跨領域學習推動的速度不僅更快,層面也更廣。」南臺科技大學教務長余兆棠表示,早年透過輔系和雙學位制度,鼓勵學生展開跨領域學習,但修習學分門檻過高,即使學生一開始躍躍欲試,能夠完成的比例卻偏低。考量學生能力與適才適性,目前改推20個「套餐式」跨領域學分學程,讓學生有更多元的選擇;自主學習動機較強之學生也可以在老師輔導下自行組合跨系選修課程,就好比吃「自助餐」,加上「至少修讀外系兩門課」才能畢業的門檻,設計不同層級的跨領域學習選項,鼓勵學生們從認識其他領域開始,學習跨領域溝通,到邁入另一項新領域的學習與跨域融合。
跨域人才當道!創新學習南臺領頭跑
「跨領域人才在各個產業的需求都在增加。」吳校長認為,對學生而言這也代表著跨界、跨跑道的機會變得更多,透過跨領域學習,自我未來發展的彈性與競爭力也會更高。南臺科大將持續透過新的教育方式,協助學生們多元學習,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此外,為整合院際不同層級跨領域學習型式,南臺科大今年進一步向教育部提出成立「億載永續學院」的申請,就是以跨域學習為主軸,在課程設計中納入「多元共融」、「做中學」的核心理念,培養學生善用科技分析解決問題及創新應用能力,並從各項永續議題的討論與實踐中,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與挑戰。
「這一代學生在網路中長大,不會有資訊貧乏的問題,但臺灣未來的發展並不會侷限在傳統代工業和製造業,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發展。加上未來職涯中無可避免的會遇到產業變遷或跨產業轉職的機會,年輕世代的學習方式也要跟著改變。」吳校長鼓勵,除了培養問題解決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外,最重要的是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持續吸收最新知識,跟上科技快速發展的腳步,建立自我未來進入職場的「薪」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