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聯電新董事長 胡國強95萬股東的執行力大帥

楊方儒
user

楊方儒

2006-02-09

瀏覽數 40,150+

聯電新董事長 胡國強95萬股東的執行力大帥
 

本文出自 2006 / 2月號雜誌 新塞翁學

剛過去的2005年,聯華電子營運擺盪不安。

2005農曆年剛過,和艦案即爆發,檢調大動作搜查,曹興誠、宣明智一同被告上法庭。第三季法說會後,本業虧損使得法人一致看跌,聯電股價重挫至16.35元新低。到了年尾,更因美國財報公告疑雲,引燃聯電經營誠信導火線。

和艦案喧喧擾擾,曹興誠多次公開說過,他最遲會在2007年股東會前,將董事長重棒,交到胡國強手上,這句話的真實度,當時外界多半存疑。直到財報事件掀起軒然大波,和艦官司接踵起訴,致使曹興誠、宣明智退位,改任榮譽董事長、榮譽副董事長。2006年初,比預計時間早一年,胡國強已正式掌管這家市值近4000億的台灣半導體巨擘。如同郭台銘之於鴻海,過去二十五年來,聯電幾乎與曹興誠劃上等號。曹興誠宣布辭職後,聯電甚至被部分外資調降評等,法人憂心,「檯面上少了老曹掌舵,聯電會不會失了方向?」

胡國強又究竟是誰?儘管已經接任執行長兩年半的時間,在近九十五萬名聯電小股東心目中,這個名字,仍然陌生。

得賞識 喻為大將軍程不識

過去,宣明智曾形容,聯電團隊最大的特色,就是「沒大沒小」。大家「吐嘈求進步」,一步步打造出聯電霸業。

不過,曹興誠深知,聯電要賺微利時代的「管理財」,內部文化勢必得做一番轉變,沒有派系包袱的胡國強,就是肩扛重任的變革人物。

2003年中,為了接替一度過於疲累的宣明智,曹興誠開先例以內部票選方式,遴選出新任執行長,這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前所未見。

結果出爐,由毫無知名度、加入聯電不滿一年的胡國強出線,造成聯電內外,眼鏡碎片聲滿地。

曹興誠對胡國強的賞識,公司內外有目共睹。他曾對《遠見》記者獨家透露,胡國強帶兵,有如漢武帝時代,與李廣齊名的大將軍程不識。

《史記》記載,「飛將軍」李廣出征,單槍匹馬驍勇善戰,但軍紀怠弛、士卒散漫;反之,善打團體戰的程不識,治軍拘謹,處處講規矩。

史家司馬遷直陳,「士卒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律兵甚嚴,造成麾下將兵,敢怨不敢言。

胡國強與程不識的管理風格極相似,凡事鞭辟入裡、執行力一把罩,雖然使得底下幹部個個神經緊繃,但這卻正是聯電亟需的領導人特質,「Jackson(胡國強英文名)進聯電後,我們就有了一位程不識,」曹興誠眉開眼笑的說。

愛創業 矽谷風雲人物

要瞭解曹興誠眼中的程不識,必須從他的背景談起。

胡國強是曹興誠建國中學的學弟,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的台大電機系同班同學,比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還要高兩屆;1971年大學畢業後,在那段「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時代中,他負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電腦碩博士學位。

「他功課非常好,」蔡明介回憶起昔日椰林時光笑著說,「Jackson從小就是個非常積極的人。」

1979年,正值而立之年的胡國強,從矽谷Zilog公司基層工程師開始幹起。一步步練熟IC設計基本功的他,後來接連創辦Veitacom、S3,成為矽谷風雲創業人物。

專攻顯示加速晶片,S3一度坐上全球第一寶座,並成為聯電的重量級客戶。S3並在1995年參與聯誠投資案,胡國強因此出任聯誠董事,與聯電高層互動頻繁起來。

直到1997年,總是「愛創業」的胡國強,看準全球定位系統(GPS)市場風起雲湧,加入成立不滿一年的瑟孚(SiRF),並順利引進聯電與多家台灣創投的資金。蔡明介也在這時與老同學在事業上重聚首,代表聯電擔任瑟孚董事。

2002年底,胡國強剛剛卸下瑟孚總裁暨執行長職務,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與曹興誠敲定回台擔任聯電新事業發展群總經理。

治軍嚴 幹部都緊繃神經

擁有二十五年矽谷資深半導體產業經歷,胡國強擔任聯電執行長兩年半來,持續灌注新文化,兩大方向是:做事情的方法(methodology),以及強化內部溝通。

胡國強長年專精IC設計領域,非常強調「設計方法論」(Design Methodology)。因為設計晶片,是一段冗長又繁複的持久戰,矽谷眾家IC設計公司,都會明令工程師遵守一套完善且嚴謹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藉此保證晶片能夠品質無虞,並在確定的時間內上市。

的確,在矽谷的公司裡,「methodology」是基本態度,這正是擅打遭遇戰的聯電,亟需增添的一板一眼精神。

「跟Jackson做事情,皮要繃緊,絕不能虛應故事,」一名聯電主管說,跟胡國強開會,每個人都要提早就位,因為他從不遲到,而且開會預定結束時間一到,他一定直接掉頭走人,從不拖泥帶水。

胡國強一再地緊迫盯人,讓聯電在90奈米製程的出貨實績看俏,近期並發展出特殊間隙壁製程(Ultimate Spacer Process, USP)的應變矽技術,透過電路驅動流程的改善,更可提升6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晶圓效能。

另外,胡國強上任後,每一季都會安排大鳴大放的溝通時間,讓各廠區每一個員工,都有機會跟他說出心裡話。

聯電目前擁有一萬一千名員工,是世界第二大晶圓專業代工業者。組織龐雜,溝通效率自然降低,胡國強特地強化各單位橫向鏈結,要打團隊戰。

擅溝通 照料客戶有一套

胡國強自述,兩年多來,他對內花了很多時間與員工互動,「告訴他們公司的方向是什麼,為什麼要走這個方向,我們應該要做什麼事,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是一個典型American style(美式風格)的人,」與各晶圓廠在製程研發上關係密切的美商新思科技(Synopsys)台灣區總經理葉瑞斌觀察,胡國強雖居高位,但對誰都不擺架子,善於溝通協調。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胡國強認為,台灣企業內部紀律非常好,服從性非常高,常常主管一個命令,員工不問為什麼,都會去執行完成。但如果事情講得清楚,同心協力去做,動力與成就都會更大。

對內設章法,對外、對客戶,胡國強更是有方法。

「他跑客戶的勤奮程度,是歷任聯電執行長最用功的,」高盛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呂東風觀察,胡國強深知上游IC設計業者喜歡什麼、需要什麼。

聯電頭號大客戶,智霖(Xilinx)執行長羅蘭德(Wim Roelandts),就對胡國強看緊65奈米的研發進度非常滿意,他貼切形容,「Jackson沒有廢話,是位執行力大帥。」

世界第二大IC設計公司——博通(Broadcom)近兩年大幅提升在聯電的高階製程投片比重。博通資深製造副總曼尼恩(Vahid Manian)強調,從點13微米到90、65奈米,胡國強親力親為照料客戶成長需求,令他與博通執行長麥格瑞格(Scott McGregor)印象深刻。

二代目 風雨過後新挑戰

過去,聯電「一代目」的鐵三角陣容是:曹興誠找方向、想策略,宣明智拚業務、經營客戶關係,前副董事長、已經退休的劉英達則管廠練兵。

現在,聯電「二代目」由五十七歲胡國強、六十歲張崇德撐大樑。張崇德承繼劉英達志業,掌研發、管生產,來自產業上游的胡國強,扛下宣明智擔子,點滴經營客戶關係。

度過風雨2005,聯電與胡國強,正要掌穩舵,迎接挑戰。

老聯電人、普誠科技董事長姜長安分析,在製程技術上,聯電與台積電有如在光明頂上的龍虎之爭,每一次的出招,都是幾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投入,「該要如何進行差異化(differentiation)競爭,就看Jackson的策略手腕。」

一位外資分析師則明言,聯電大陸投資案,與政府「積極管理」正面衝突,「胡國強會如何因應變局,不僅考驗他的經營智慧,也可從中觀察曹興誠是否真正放手。」

「擔心,而不需要懼怕,」力晶半導體總經理謝再居認為,接班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外界不需要過度擔憂。

廣達電腦總經理梁次震觀察,「江山代有才人出」,聯電交棒是良性權力轉移。

蔡明介則鼓勵老同學說:坐上大位,就要積極接受挑戰。

愛籃球 就是愛團隊合作

拋開沈重接班話題,常保赤子之心的胡國強,跟《遠見》記者開懷暢談男人最愛的運動話題。胡國強說,籃球是他的最愛,他最喜歡這項強調團隊合作的運動。在聯園(竹科聯電人的育樂中心)籃球場上,常看到他與宣明智一起鬥牛。

聯電員工都知道,年屆五十七歲的胡國強,打起球來攻守拚勁十足,活力四射像個十八歲高中生。

喜好穿針引線、在球場上擔任控球後衛的胡國強,私不離公,自認目前在聯電扮演的角色是「coordinator」(協調者),要為同仁製造得分機會。可以預見的是,將來的他,在扛下董事長重擔後,不能只會傳球助攻,籃板、抄截、火鍋、得分都要一手抓,帶領聯電繼續求勝。

時刻緊記父親教誨

Q:曹董公開請你接班,外界對你既陌生又好奇,可否談談你的成長過程?

胡國強答:我家裡很清寒,從初中到大學,都是拿獎學金才能夠讀完。

建國中學畢業的時候,我參加軍校聯招,就是害怕如果沒有考上台北的大學,要到其他縣市念書的話,家裡出不起住校費用。

幸好我順利考上台大化工系,再轉念電機系,就一直住在家裡,省了很多錢。我父親是退役軍人,四十幾歲就得到肺結核,那時候因為沒有特效藥,爸爸長期臥病在床,造成家裡環境一直都很不好,靠母親撫養三個小孩長大。我們家小孩,只有我比較不一樣,一路從商創業。哥哥是軍人,目前已經退伍,妹妹則是公教人員。

爸爸是影響我很深的人。直到現在,我的辦公室牆上,還掛著父親題給我的字:社會上萬事萬物、一切現象都是學問,必須敞開胸懷、竭盡智慧,接納它、觀察它、研究它、分析它,以窮真理知其幾。

這些話我時時記得。過去我在美國這麼多年時間,沒有在父母身邊隨侍在側,對於這一點,我心裡有很大的愧疚感。

Q:這個產業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

胡:我想所有在這個領域的人都會有一樣的感覺:半導體技術不停地在變動,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戰,這些元素加起來,就產生了無窮的樂趣。

對我來說,經營事業如果是一攤死水,就沒意思了。我覺得在這個產業這麼多年,自己的個性也訓練成比較「dynamic」(有活力的),因為產業變動實在太快,要學著去適應跟征服。(楊方儒整理)

胡國強 小檔案

‧1949年出生

‧台大電機系,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腦博士

‧曾任職美國Zilog、Verticom、S3,並任SiRF總裁暨執行長

‧現任聯電董事長兼執行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