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Francisco,照其英譯應是三藩市,19世紀美國淘金熱時,此地被華人稱為金山,後美國淘金熱潮衰退,澳洲墨爾本取代而稱新金山,相對這裡就成了舊金山。
舊金山英文音為聖法蘭西斯科,天主教稱聖方濟各,此乃中世紀最著名的一位苦修聖人,因其母系是法國人,故被戲稱為「法國佬」,「法國佬」義大利文為francesco即方濟各,他出身富貴之家,卻放棄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出家修行,有點像我國近代名僧弘一苦修佛教律宗成道的故事。
曾去過古巴的哈瓦那,當地即有聖法西斯科教堂,建於17世紀,是由歐洲來的西班牙人始創。教堂外牆是由石灰、海沙和貝殼的混合物砌成。
後來,傳教士登上美洲大陸一路由東岸、中西部傳教發展到了墨西哥、南加州、北加州,一路發展到現在的舊金山地區,並命名此城為聖法蘭西斯科。也就是華人通稱的舊金山。
整個舊金山海灣地區的地理,是地處加尼福尼亞州北端,西臨太平洋,更有一內凹的內海大灣。舊金山灣區氣象萬千,人文彙集,三百年的發展終成此西岸名城。
灣區老地段聖馬太(San Mateo,這是聖馬太的西班牙文,英文是Matthew),舊金山國際機場這在其北側附近,太平洋國際航線多由此進入美國。
曾坐遊輪,中秋次日大清早,背著一輪晨月,由西邊的太平洋向東穿過金門大橋下,正面直對著初升朝陽,船橋上播放「我心失落在舊金山」(I left my heart in Sanfrancisco),此情狀至今餘韻在耳。此曲對離鄉遊子或召喚遊客再返,都是動人心弦!
橋柱高227 公尺,嘗試從正面角度觀金門大橋作過一畫,大橋是橘紅色的,油漆保養工作由這頭刷至另一頭,需時一年。周而復始。
馬克吐溫曾說過,他來舊金山過了一生中最冷的夏天!
尤其來到金門大橋附近遊玩,千萬記得多帶外衣一件!
整個灣區範圍甚廣,各區微氣候亦不同,早晚相差十度c都有可能。靠東邊山區內陸異常乾燥!南邊的聖荷西有一埃及博物館,還真有點如臨開羅的感覺!
船入港即泊入漁人碼頭,岸上山岩高處為電信山、其右側就是中國城,城內不少中國餐廳,還有孫中山曾試過的館子。找一些用毛筆書寫貼於牆上的老鋪子,可以吃到粵菜原汁老滋味!
華人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到這裡,又挖金礦又修鐵路、千辛萬苦在此落地生根,中國城就是一部活歷史!
沿著帶坡的道路漫步可摸到聯合廣場,場中央有古典石柱,上有勝利女神像單足佇立作飛奔狀。場西側有古老的三座式「舊金山大旅店」,廳內有不少老物件陳列展覽,當年由此乘軍船出發去打太平洋戰爭,打越戰能幸運回國的戰士,多來此住上一晚慶祝重生。門廳旁的時鐘酒廊(the Clock),牆上名言Time stands still(時光永駐)。飯店門口Powell街就是登山纜車線,上行至山巔,可見金門大橋灣景,尤其在破曉薄霧中晨星之下,更是一番浪漫情景!
舊金山周邊可遊覽之處頗多,如17哩小鎮優勝美地、赫氏古堡。
穿行通過金門橋可到彼岸一風情小鎮紹莎里多(Sausalito),有若到了歐洲小山城,閒步其間不少藝廊,餐室、小吧、小商店,可供消遣半日,買個手握霜淇淋邊走邊吃,是不錯的想法。
再往北駛可抵那帕Napa。因靠地理優勢,處舊金山北丘陵地,近沙漠性氣候,陽光充足,但有太平洋的涼爽濕氣由灣口灌入,白天高溫入夜濕寒, 這最利於葡萄生長,自然發展為舉世聞名酒鄉。
有多間可試酒的酒莊,一家伊朗人投資的「大流士」酒莊,盡顯現波斯王朝的貴氣。另一間Opus One酒莊造型呈金字塔狀值得試飲!該酒30年來由不到百無一支漲目前的400美元。
Napa有間路邊店Gott's road side的番茄湯,洋蔥圈也有特色。不妨一試。
取名「洗衣房(Laundry)」的法式餐廳要提前訂位。人均250美元以上。
半月灣(Half Moon Bay),在灣區老區San Mateo翻過山脊的太平洋邊,氣候與灣區又不相同。雖炎夏之際此處寒涼多霧,景色極似愛爾蘭的海邊岬岸,電影《雷恩的女兒》中不少場景,我都懷疑是取景於斯。
曾下午與數位老友到此,起霧帶毛毛雨,找到沿岸的豪華酒店Riz Calton戶外咖啡座,在大雨傘下歎飲愛爾蘭黑啤,在北美感受愛爾蘭風光亦頗異類。查此酒店最低住宿價是900美元一夜。
由舊金山可選乘火車去洛杉磯,沿途看太車洋岸慢行十小時,風光宜人!上車帶上啤酒及下酒小菜,一路才不會孤單!
亦可選晚春初夏乘火車向東翻山去雷諾(Reno),行程七小時,沿途可見一年四季景象,中午於餐車用餐,外望山巔猶見白雪蹤跡。
疫情三年未去舊金山,2022秋後至今去過二次,景況大不如前,尤其老城中心區,遊民到處、名店收攤、大麻味四溢,往日美好情懷不復再現!
此次欣逢APEC盛會,政府出手整飭,希望名城能借此契機再見天日、重現舊日盛況。一如名歌中最一句Your golden sun will shine for me.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建築師;原文刊載於作者本人部落格,經同意重新編輯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