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機器人藍圖」是什麼,得靠投資本土新創女媧補齊?

陳品融
user

陳品融

2023-10-25

瀏覽數 4,900+

女媧創造服務機器人能用於賦能企業的物件遞送、顧客經營、數據蒐集、分眾行銷場景。女媧創造提供
女媧創造服務機器人能用於賦能企業的物件遞送、顧客經營、數據蒐集、分眾行銷場景。女媧創造提供
00:00
00:00

鴻海投資的台灣機器人新創女媧創造,過去幾年以教育陪伴機器人聞名,今年正式跨足工業型及服務型機器人,8月更獲以鴻海領頭的2億元B輪募資金額。女媧究竟要靠什麼招打入新市場?又如何補齊鴻海3+3策略中的機器人藍圖?   

「辛苦你了~」「大家和我一起比讚吧!」可愛逗趣的機器人睜著雪亮大眼睛,底下的3層架擺滿食物,在會場中穿梭自如。它懂得招呼客人、能交流對話,引在場眾人不禁會心一笑。 

這是台灣機器人新創「女媧創造」的最新力作——Collibot服務型機器人,採用「漢堡式」的模組設計,能依照不同應用別進行調整,部署至餐廳、賣場、飯店、醫療等場域。 

女媧創造的來頭不小,2016年由前鴻海、和碩高階主管郭柳宗創立,初期便成功切入教育市場,並獲小米、鴻海等大咖投資,旗下AI教育機器人Kebbi(凱比同學)曾破千萬群眾募資紀錄,至今於海內外超過千所學校落地。 

女媧創造自2016年成立,歷經8年完成多次產品革新,今_24日_也展示出歷年產品原型的演進。女媧創造提供

女媧創造自2016年成立,歷經8年完成多次產品革新,今_24日_也展示出歷年產品原型的演進。女媧創造提供

今年起,女媧則積極跨足工業型、服務型機器人,8月獲得由鴻海所領投的B輪資金,將近2億元台幣,整體估值上看24億元台幣,團隊預計明年轉虧為盈,緊接著準備上市。 

「我們非常希望女媧成為台灣第一個機器人獨角獸,」女媧策略長林謂立喊出目標。另一方面,也因其濃厚的「鴻海色彩」,攸關集團機器人新事業的發展走向。 

藉模組化設計,部署時間從半年縮到兩週  

相較靜態式的教育機器人,跨領域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場域更複雜,比如在餐廳要閃避障礙物、在飯店要能搭電梯上下樓。女媧同樣因全球大缺工,看見龐大商機,但身為市場新進者,優勢在哪?又為何備受大咖青睞? 

答案是一套優化成本、快速部署的模式。一方面透過自研核心軟硬體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模組化設計讓客製化更加容易,換言之,可輕鬆打入更多應用場景。 

女媧專案管理部總監張皓鈞以小隻凱比機器人為例,其中最重要、也是占一般多關節機器人中成本比例最高的「伺服馬達」,早在六、七年前就由女媧自主設計,因而成本只有市場價的十分之一。全新的Collibot雖非採用同顆馬達,但會由女媧及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同樣能藉此維持價格競爭力。 

凱比機器人中最重要的伺服馬達,早在六、七年前就由女媧自主設計,成本只有市場價的十分之一。女媧創造

凱比機器人中最重要的伺服馬達,早在六、七年前就由女媧自主設計,成本只有市場價的十分之一。女媧創造

【遠見 x 未來少年】全家一起培養國際視野>趁週年慶入手加送1期,還送《未來少年》知識庫!

軟體部分同理,因擁有獨家的RaaS Suite機器人即服務解決方案,以及導航、避障技術,因此日後開發衍生性功能時,成本就能相對壓低。 

延續過往優勢,如今女媧進一步提出「模組化」策略,機器人由上而下分為社交互動層、任務擴充層、載具平台層,基本上透過抽換中間層,就能符合不同應用需求;再加上今年推出的「NUWA Roflow」編輯器,內建10款No Code雲端開發工具,毋須程式背景即可進行客製調整。 

「對客戶而言,部署整個服務的時間是從半年縮到兩星期,速度是我們非常大的優勢,也是競爭者沒辦法短時間跟上的,」林謂立點出關鍵。 

替鴻海補齊超龐大服務型市場 

若回頭盤點鴻海的機器人布局,旗下法博智能移動主要專攻工業型AMR,目前導入鴻海燈塔工廠、友達面板廠;旗下工業富聯(FII)投資德國思靈機器人(Agile Robots),看好3C精密製造、新能源車供應鏈、醫療、農業等領域應用;7月則與日本軟銀攜手投資的機器人新創Telexistence(TX),聚焦在零售業補貨AI機器人。 

如今,女媧宣示進軍跨領域服務型機器人市場,正好補齊集團尚未涵蓋的超龐大市場。 

更重要的是,目前潛在訂單看似有一定規模。張皓鈞回應提問,預估明年在台灣出貨500800台Collibot,海外市場以美國、日本先行,預計明年第三季起出貨。 

其中,美國有4到6名洽談中的客戶,涵括零售、飯店、長照領域,初估單一客戶明年至少出貨2000台。至於日本,團隊並未透露具體數字,僅回應「數量很驚人」。整體換算下來,明年出貨量至少上萬。以第一年來說,算是亮眼的成績。 

而且事實上,女媧過去甚少對外提及的工業型機器人領域,也在今年飛速成長,目前營收占比超過五成,已導入鴻海工廠、特斯拉上游供應鏈工廠。林謂立透露,B+輪投資主要吸引許多智慧製造領域的新投資人,雖然此領域相比服務型市場競爭激烈,一樣有機會複製成功經歷到到更多工廠。 

走過8年,從教育機器人起家,到如今廣泛布局至多元領域,小小百人團隊證明了自己的能耐,準備迎來飛速發展;鴻海的機器人事業,也慢慢走向百花齊放。 

女媧創造今(24日)宣布推出移動式服務機器人Collibot。(由左至右)女媧創造策略長林謂立、台灣微軟全球合作夥伴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陳仲儒、女媧創造共同創辦人暨設計長陳信孚、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女媧創造業務處處長張皓鈞。女媧創造提供

女媧創造今(24日)宣布推出移動式服務機器人Collibot。(由左至右)女媧創造策略長林謂立、台灣微軟全球合作夥伴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陳仲儒、女媧創造共同創辦人暨設計長陳信孚、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女媧創造業務處處長張皓鈞。女媧創造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