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登場,被形容為「有史以來最接近實戰」的一次,首度徵用兩座民用機場:台東豐年機場、桃園機場,並將演練重點從過往的「灘岸殲敵」轉向「國土防衛」,反應中國對台的武力威脅確實顯著提升。
國軍這次的漢光演習,除了參考遠在地球另一端俄烏戰爭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反應中國解放軍近期擾台不斷所透露的威脅。在長達5天的實彈軍演中,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認為最重要的項目,就是針對東台灣防務的強化科目。
東部不再安全
這次漢光演習,首度徵用台東豐年機場進行戰機轉場科目,「過去我們認為中共可能對台灣東部比較不形成威脅,但現在狀況有點不一樣。」舒孝煌指出,現階段解放軍的擾台行動,戰機常常刻意從原來西南部的ADIZ(防空識別區)轉到東南方。
另外,上次中國航艦「山東號」,還在台灣東南方起降艦載機,頗有封鎖台灣的意圖。2022年的「圍島軍演」,中方也放話對台「毀三線,建三區」,之後水面艦艇常駐台灣周邊,尤其是西南與東南方海域,反潛直升機演練不斷,對台灣新潛艦部隊預作準備。諸如此類的狀況,都說明了未來的戰場想定與過去將有顯著差異。
過去國軍認為解放軍的遠程武器投射能力「力有未逮」,因此純粹強化海空戰力,就足以嚇阻中國武力犯台,但隨著解放軍遠程武器投射能力愈來愈強,台灣的海空軍戰力,極有可能在開戰前遭受攻擊,讓解放軍登島的威脅愈來愈大。
「美方的兵推也認為,中共最後仍有可能站上台灣的陸地,」這是台灣強化國土防衛作戰能力的主因,舒孝煌說。
此外,長期研究軍事議題的前親民黨文宣部主任吳崑玉也直言,過往漢光演習強調「灘岸阻絕」,但後面都沒有東西,從現實角度出發,中國比台灣大得多、軍力也強得多,「必須預期,即使在灘岸已有阻絕,中國的部隊可能還是會上來,」國軍在這次漢光演習中,已經這個狀況列入想定。
但吳崑玉強調,儘管解放軍極有可能登島,若無佔領港口、機場等關鍵設施,運送重裝備的能力就會受限,這些先鋒部隊多半只會攜帶輕裝備,在這樣的狀況下,國軍仍有取勝的可能。
考慮戰時軍用機場可能被毀,此次漢光首度徵用台東豐年機場進行戰機轉場演練,雖然正式演習由於颱風襲台取消,但在數日前已預演多次,演練效果已達。專家強調,在國際情勢劇烈變化下,台灣東部的戰略位置水漲船高。
一方面,未來台灣新採購的F-16D/D block 70(俗稱F-16V)戰機,加上勇鷹高教機等新型機型,都將進駐台東。另一方面,未來兩岸戰爭一但打響,東台灣極有可能成為台灣的後門。
「以前台灣的防衛作戰,我們不敢想像國外會願意支援我們,」吳崑玉表示,西部港口在戰爭中極有可能遭到封鎖,隨中國犯台意圖、美國協助台灣的態勢漸趨明顯,美國或相關友好國家的物資,甚至部隊,都只能從東部進來台灣,這都讓東部的防務能力,越來越重要。
本次漢光的另一個重頭戲,就屬同樣首度被徵用的桃園機場。舒孝煌強調,觀察過往戰史,中共一但發起犯台戰爭,定會設法奪佔機場,才能將重裝備、補給源源不斷送進來,若辦不到,對台作戰的難度將大大提升。因此,桃園機場的守衛戰,必定是重中之重,「這次演練把桃園機場納入,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無人機運用與反制有待加強
儘管這次漢光演習提高「實戰化程度」,但仍有改進的空間。讓我們想像一個情景:解放軍的無人機,飛在國軍部隊附近進行偵蒐,沒過幾分鐘,遠程PHL-191火箭砲就砲轟台灣的地面部隊,摧毀灘頭守軍,並為登陸的先頭部隊開路。
未來兩岸一但開打,上述的情景可能會成為國軍必須面對的課題,因為這類的情景,目前正頻繁於俄烏戰場上發生。
俄烏戰爭的經驗顯示,只要被敵方無人機標定位置,幾分鐘之內該地就會彈如雨下。舒孝煌認為,這次漢光演習顯示,包括如何運用無人機發揮作戰效益,或是反制敵方無人機等各方面,國軍都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
特別是地面的砲兵部隊,除了近期向美國採購的「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以及國造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外,精準火力與機動力均跟不上現代戰爭,打不打得上海上移動目標,令人充滿疑惑,且從發現目標到打擊,需費時1-2小時,與他國3分鐘以內相差甚遠。
舒孝煌建議,未來國軍的火砲部隊,或許可以借鏡歐洲國家的「車載化」提升機動力,並能運用無人機,迅速回傳相關參數、修正砲位,就能顯著改善目前砲兵部隊的缺點,「趁歐洲國家提高對台海問題關注度的時候,可以跟他們談合作,」將國軍精準火力的最後一塊拼圖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