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單車界特斯拉」VanMoof破產,爆財務危機禍及台廠?

郭逸
user

郭逸

2023-07-14

瀏覽數 40,900+

VanMoof曾被譽為「單車界特斯拉」,但如今遭到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取自VanMoof臉書
VanMoof曾被譽為「單車界特斯拉」,但如今遭到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取自VanMoof臉書
00:00
00:00

電動自行車(E-bike)蔚為風潮,新創公司VanMoof備受關注,近期卻傳出財務不順,還燒到台灣合作伙伴太康精密,究竟發生什麼事?

《CNN》在內的許多外國媒體,在荷蘭電動自行車(E-bike)新創公司「VanMoof」成立時,紛紛投以高度期待,更給予「單車界特斯拉」、「全球最美電動單車」等美名。但VanMoof如今遭到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而且早有跡象。

業內人士指出,VanMoof的2021年年度報告就已指出公司的融資只能延續到2022年的春季,也就是說,當時公司的金庫顯然幾近枯竭,急需新的投資者。電動載具外媒《electrive.com》報導也證實此事。

業內人士也提到,VanMoof在2021年的融資還算順利,募得約1.085 億歐元,VanMoof當時還對外宣稱,這是歐洲E-bike品牌有史以來最大的C輪投資。但以現況來看,投資人只想趕快拿回他們的錢。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翻看, VanMoof過去2年財報,每年都虧損約7800萬歐元。業內人士認為,主因在於電動自行車(E-bike)生產製造相當花錢,維護、維修的成本更是可觀,因此衝擊VanMoof的營收。

根據了解,VanMoof現在已經「暫時停止」銷售產品,以趕上現有訂單的生產與交付進度,公司也已關閉全球20個城市的所有門市,希望藉此止血。

VanMoof財務卡關恐重創太康!

VanMoof財務卡關,連帶影響連接器大廠信邦(3023)的子公司太康精密(6833)。太康本週四(13日)晚間召開重訊記者會,旗下E-bike客戶VanMoof因所屬集團發生財務與資金調度問題,延遲支付8.14億元貨款,太康已提列7495萬元減損損失。

而太康對信邦的應付款項為3.56億元,這筆錢若全數提列減損損失,雖然不會明顯影響營運,但公司淨值將大幅減少。

太康發言人張賴弘指出,已得知荷蘭阿姆斯特丹地方法院批准VanMoof母公司VanMoof Global Holding B.V.申請的暫停付款(surseance van betaling)程序,荷蘭法院已對VanMoof下達兩個月的冷靜期,並指派管理人與管理階層共同評估、尋求解決方案,盼維持繼續營運。

據了解,VanMoof現在已經「暫時停止」銷售產品,公司也已關閉全球20個城市的所有門市,希望藉此止血。取自VanMoof臉書

據了解,VanMoof現在已經「暫時停止」銷售產品,公司也已關閉全球20個城市的所有門市,希望藉此止血。取自VanMoof臉書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訂閱遠見,贈送24吋行李胖胖箱

曾在台灣聘百名員工,成功做出產品

VanMoof由Taco Carlier與Ties Carlier兄弟創辦,與台灣的關係相當緊密,因為他們2012年就在台北的舊公寓裡成立海外研發辦公室,Ties更來台定居,當時的VanMoof台灣研發中心還有超過300名設計師、工程師及採購人員。

Ties當時來到自行車工業大國台灣,找到願意接受少量、客製化訂單的合作伙伴,加上在地的設計師、製程工程師加入團隊,公司終於有能力推出整車產品。

VanMoof成立初期創造話題,更一一突破技術瓶頸,如今卻落得瀕臨破產的下場,會不會衝擊台灣的E-bike市場?

事實上,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公會初步統計,今年第一季台灣整車與E-bike出口市場雙雙出現「量減價揚」現象,E-bike出口量罕見衰退,主因在於中低階產品庫存攀高。

不過,出口平均單價大幅提高,整體出口值依然雙雙逆勢成長。

但法人認為全球自行車產業受到俄烏戰爭、通貨膨脹影響,缺工、缺料且消費力銳減,整車廠和零組件廠都出現高庫存壓力,去化速度也不如預期,今年E-bike可能跌破去年締造的百萬台大關。

巨大(9921)、美利達(9914)、其他自行車零組件廠以及許多跨領域投入的電子業者,仍對E-bike的發展深具信心,VanMoof的成本管控與公司經營,或許可做為未來推動E-bike的借鏡。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