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力的根本,也是城市升級的關鍵。新竹縣打造「科技首都‧幸福竹縣」,特別在教育政策上展現多元特色,尤其在科技教育、雙語教育,以及十二年國教精緻化的創新,為學齡到青創挹注豐富資源,驅動城市的進步。
「AI時代,科技素養是很重要的一環。新竹縣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讓科技教育不僅結合校本課程、特色課程,兼具市場導向、符合現代社會脈動,同時打好基礎建設、提升教師的科技能力,創造跨領域、具國際視野的數位學習能力。」新竹縣楊文科縣長表示,新竹縣科技教育充分與文化底蘊結合,在2項關鍵指標展現:一、閱讀能力扎根:透過閱讀深耕數位平台的閱讀訓練思考思辨、作文書寫,深化學習;二、多元展能的舞台:讓學科學習的成效能不設限傳統模式,強化綜合表達、肢體展演的各項展能,每個孩子更能適性發揮。
運用科技軟硬體,給城鄉均質均優的教育資源
新竹縣教育局長楊郡慈分享,新竹縣推動AI機器人陪伴幼兒園和特教學童,「會說台語、客語的機器人,用科技鏈結本土教育,突破以往的創新,不僅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學習動機,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更能幫助老師探索特殊孩子的心靈,給予更多的協助。」運用AI科技、平板智慧數位載具的AI教案共享系統,解決新竹縣教育資源分配問題,也讓科技教育更貼近人性需求。
據內政部統計,竹北是臺灣近五年「淨遷入」之冠,教育施政的升級正是青壯人口「移/宜居竹縣」的關鍵之一。楊郡慈指出,淨遷入帶來就學人數增加,讓新竹縣成為全台少數新建校舍的縣市,近年在竹北、竹東、新豐、湖口等地增建校舍。楊郡慈說,楊縣長讓她感動的,就是他不斷心心念念帶動同仁一起去推動「就近入學」目標,打造均質均優的學校,讓拔尖、扶弱同時進行,讓城鄉的學力一起進步,就像他說的:「為孩子打下基礎,竹縣就能更好!」
同時,新竹縣提供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不但每週供應2次在地有機蔬菜,更推動「聰明營養午餐」,選用具有Omega3的深海魚類、全穀雜糧類、海藻類及黑豆等食材入菜,藉由優質午餐食材,開啟每天的靈活腦力,讓學童在面對課業壓力時,能擁有更清晰的思考能力和記憶力。
協助青年創業就業及營造終身學習環境,給世代安居竹縣能量
許多移居新竹縣的家長很年輕,讓青壯有更多就業、創業的機會,方能在縣內安居。楊郡慈表示,新竹縣政府教育局的青年事務科,為了協助年輕朋友創新創業,推動系列的青創政策與規劃,如2022年8月成立竹縣首座青年創業基地「新竹青創基地 Hsinchu Startup Hub」,迄今已有21組團隊進駐並攜手24名專家學者成立「A+竹縣青年創業輔導團」,提供創業所需諮詢輔導,同年也開始推動竹縣AIoT 加速器平台,以AI產業為主軸,在企業導師與創業輔導師協助下,串連各方資源,扶植青創快速掌握市場端的需求,透過技術支援、場域驗證、行銷通路等多面向合作,由企業給予青創實證場域,讓創意點子落地,成果豐碩。
而在青年就業面向,2023年首度推出數位青年創新培育就業計畫,針對大專院校學生,規劃「數位」與「跨域」雙管齊下工作坊及至企業實習平台,希望能藉此培養青年職場數位創新超能力,減少學用落差,更期待在進入職場實習的過程中,建立在學青年與企業間的默契,讓學生畢業即就業。
「未來,新竹縣將打造第一個線上青年創新創業資源整合平台,整合中央到地方創業資源提供一站式線上服務!同時,新竹縣也將成立第3所社區大學,透過終身學習,讓青壯與熟齡的民眾都能找到隨時學習的新資訊。」
展望未來,楊文科表示:「新竹縣以『重文教』為核心,為教育挹注豐沛資源,扎根關鍵競爭力!」將以三大重點項目,持續精進提升。一、十二年國教精緻化:推動「新竹縣教師培力地圖」提升師資,打造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初階、進階專業人才培訓,落實課堂教學實踐。二、雙語教育:推動「在職教師雙語教學進階培訓認證課程」外,更積極課室英語,讓師生習慣教室常用的英語對話,營造自然融入的語言教育環境;同時,透過課程博覽會、高階教師培訓獎勵,以及縣內46位外師協助共備教學,並融入學科教案,創造雙語教育全面性的支持系統;三、科技教育:在完成A1、A2數位學習工作坊之後,融合教師專業做增能課程培訓,從分科、跨域到精進,並透過新竹縣自行開發教學平台「米立雲線上教學平台」,讓老師教學更智慧,學習零距離。此外,特教資源大樓的落成,將為特教緊密串聯家庭資源、社會處資源,同時,落實「三級制度培訓優秀選手」,透過獎勵獎金參賽補助、營養金、企業贊助、運動科技、防護檢測等,培育在地運動人才,更要積極留才。
「堅持說到做到並謹記鄉親託付!」楊文科表示,竹縣有議會的支持,以及民眾對教育的關注,上下齊心、共進共好地推動各項政策。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學校之間打破界線,沒有競爭、彼此共好,促成區域合作的美事,讓教育真正跨越圍牆,新竹縣的未來正充滿希望。
(新竹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