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科技近期股價震盪,導因於遠在法國的大客戶SES響起「空襲警報」,週四股東會上董事長李政昊仔細說分明。另外,在本次股東會上宣布的董事變動,也可看出身為何家女婿的李政昊領導態勢似更具足。
電子紙供應商元太科技週四(6/29)舉辦股東會,帶著一點意外,也不那麼意外的,元太創辦人、也是母集團永豐餘大家長何壽川,卸任董事,其子何奕達也同時卸任董事,意味著何家女婿李政昊在元太歷練18年之後,得到股東與家族的信任與肯定。
元太實體股東會因為疫情睽違3年,成為李政昊2019年12月自總經理接任董事長之後,首次跟散戶股東面對面,「三年來元太達成營收兩倍、獲利三倍,這個成績來自團隊共同努力,」李政昊表示。
回顧2022年元太財務表現,全年營收突破台幣300億元大關、達300.61億元,年增52.98%,稅後純益約99.39億元、年成長90.69%,大賺近百億元,年營收、獲利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上升狀態延續至2023年第一季,元太單季營收達72.3億元、淨利為17.6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1.54元,皆創下12年來同期新高。
今年電子業展望普遍低迷,元太保守推估年成長率「個位數」,對應2022年年增五成的大氣魄,難道成長已進高原期?
李政昊樂觀表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已看到潛在急單;新推出的彩色電子紙,客戶正在轉換。此外,去年成為最大營收應用領域的電子標籤(ESL),打開北美市場後,發展值得期待,「接下來的每一季,會比上一季好,所以下半年營收也會比上半年高」。
大客戶SES遭遇「空襲」,元太加碼投資力挺
談及電子標籤,散戶股東與現場媒體紛紛聚焦元太的大客戶SES-imagotag(下文簡稱SES),本周所遭遇的「空襲」,成為發展隱憂。
研究機構上週五指出,SES營收虛增,讓SES本周股價重挫將近六成,並一度暫停交易,連帶元太本周二股價跌停開出。作為法國上市公司的SES-imagotag正面駁斥研究機構報告,並考慮對放空機構提起訴訟,迅速在資本市場止血。
SES是全球最大的電子標籤系統整合商,是元太主要客戶之一,不僅貢獻元太營收一成,元太也持股約5%,「元太第一時間跟SES溝通,經過一連串判斷後,我們相信SES的財報,所以我們加碼投資SES,作為支持,」李政昊表示。
元太財務長陳樂群分析,研究機構指稱SES「營收虛增」,是因為SES合併營收,大於旗下子公司營收的總和,但SES有直營客戶,合併營收本就該大於子公司營收總和;報告又指SES與其他公司往返銷貨,以疊高營收,但這其實是電子供應鏈彼此協力的常態,「再加上SES經過KPMG、Deloitte,兩家會計事務所雙簽,從財務視角來看,可信度非常高。」
但從企業永續觀點來看,倘若SES真的出狀況,元太可有備案?尤其是看好的北美電子標籤市場,就是SES與美國零售龍頭Walmart所談定,將有超過五百店導入6億片電子標籤。
李政昊沉默幾秒,表示「我們相信SES,但如果SES怎麼了,我們生態圈裡也有其他同類廠商,可以接續訂單」。
複製電子標籤發展路徑,瞄準「電子海報」領域
元太科技早期為中小尺寸面板廠,後來改切入電子紙,原本期待亞馬遜電子書閱讀器引爆商機,但在2011年遭遇蘋果iPad的殊死競爭。
隨後,元太決定開創新的電子紙應用,也就是切入全新電子標籤領域;爾後又將電子紙尺寸放大,走向電子看板,並從「賣材料」走向「賣方案」,例如智慧公車亭的整包方案。
「我們現在要複製電子標籤的發展路徑,到電子海報。電子標籤增加了零售客戶,現在我們嘗試尋找廣告客戶,」李政昊指出。
這套發展策略,也可從剛剛出爐的董事名單中看出脈絡。
元太今年引進三位新任獨立董事,包括清大材料科學工程系教授楊長謀,協助彩色電子紙技術推進;其次則是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她不僅是公衛專家,對於行銷推廣也很有想法。最後為李奧貝納集團前營運長鄭夙雅,元太期望透過她,更為理解廣告市場生態。
本次股東會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細節,是元太董事會席次由原本的9席,減少為7席,縮小規模的董事會,除了能讓營運討論更聚焦,其實也代表李政昊帶隊三年的優異成績,讓他實質領導權更為集中,三年營收兩倍、獲利三倍,這份不凡的戰功,是不是能更靠近母集團的領導班底?頗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