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在曙光中震撼,數十輛經過偽裝的戰車和運兵車,爭先往前奔馳。頭頂上飛機不斷投下照明彈,以混淆導熱飛彈的準確性。
橘紅色的太陽升起時,一隊士兵潛近一排有倒鉤的鐵絲蛇籠,甩出抓鉤,戰車跟著扯開蛇籠,頭戴別著一顆小紅星的黑扁帽的士兵,投出綠色的煙幕彈,標出蛇籠破裂的位置,同軍的車隊立即開過來,攻克了敵軍的防線。
戰鬥結束了。戰場上遺留下毀壞了的戰車、運兵車和死傷的士兵;可是沒有人流血,車輛也沒有損壞,只有一閃一閃的黃燈和警笛聲,標示出如果在其實戰爭中,應已折損的人、車。
二十二歲的裝甲兵杜洛奇中士,爬出一輛仿造蘇聯T-72的坦克車,為訪客解說剛才這場戰鬥。
殺光藍軍
杜洛奇是一名美國軍人,可是在這裡,他被嚴格訓練成一名蘇聯軍人。他的任務是攻擊美軍,運用蘇聯的戰術,手段愈兇猛愈好。當訪客問到,在剛才這場戰鬥中,他的心裡想些什麼?杜洛奇毫不猶疑、一點不開玩笑地回答:「殺光藍軍(美軍)。」
在戰場的另一邊,凱斯勒中士爬出美製Ml坦克車。為了這場戰鬥,他的部隊整訓了九個月;而現在他的戰車和伙伴都被紅軍帶走。
「看到黃燈亮起,我的心立刻涼到腳底。」凱斯勒心有餘悸地說:「如果這是一場真實的戰爭,我現在已躺在裹屍袋裡了。」
訓練一支武器精良、戰技純熟的「敵軍」,供美軍學習對抗戰術的構想,始於一九六八年。當時美軍航空母艦珊瑚海號艦長法蘭克.奧特發現,在和平狀況下訓練出來的美國空軍,在越戰中吃盡了苦頭。海軍接受他的建議,成立了海軍戰士武器學校(Navy Fighter Weapons School,暱稱Top Gun,編按:即電影「捍衛戰士」中的訓練中心)。訓練成果驚人;美軍戰鬥機和北越戰鬥機較量時的損失比數,從一比二驟升到一比十三。
由於這種訓練方式受到肯定,且精密的電腦和雷射儀器,使軍隊得以塑造更逼真的假想戰,又能夠詳細地紀錄、分析戰鬥的過程,因此類似的訓練中心在陸、海、空三軍中陸續設立,且被視為極端重要的戰術訓練。軍方唯一感到遺憾的是,目前的科技還無法做到陸空聯合演習的境界。
過去的美軍在面對敵軍的第一場遭遇戰中往往傷亡慘重,而此種訓練的用意就是讓美軍在逼真的戰鬥中,加強未來面對敵人時的戰鬥準備。陸軍訓練中心的發言人說:「我們希望在下一次的戰爭中,我方可以免去第一場戰鬥的犧牲。」
軍事發言人查普拉中將則指出:「在新武器的戰爭中,死亡率會大幅提高。」未來在敵對雙方都擁有精密武器的情況下,很可能不再有拖延戰;「戰鬥會很快結束,我們必須充分準備。以為靠著鬥志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的想法,在今天已經不切實際了。」
營造蘇聯軍隊氣氛
擔任蘇聯軍角色的士兵在海、空軍是經過特別挑選,而陸軍則是隨意挑選的。陸軍必須先在「敵軍學院(Opposition Forces Academy)」上課數週,才能進入訓練基地。
所有的訓練中心都有同一的特色:蘇聯軍隊的氣氛。學校牆上塗上蘇軍的口號,教室裡的裝飾品是蘇聯戰車、機槍、飛彈等武器畫報,蘇聯擴張版圖的地圖和戈巴契夫的肖像;雜誌架上是英譯真理報和蘇聯雜誌;課程內容是學習使用蘇聯或東歐集團的武器、蘇軍在歐洲的部署、蘇軍的組織及其心理性格、蘇聯的歷史和政治等等。
教材多半是由美國軍事情報機構提供。內容則出自蘇聯的出版品或蘇軍在戰場上--特別是阿富汗戰場--的活動報告。
這些假蘇軍當然不完全是蘇聯軍人的翻版。他們不說俄國話,不住在俄國村莊,也不吃俄國菜;但是跟在蘇聯一樣,這些美國兵都被灌輸絕對服從的觀念,即使面臨死亡也絕無二念;當他們面對敵人時,會像蘇聯軍人一樣地思想、反應。
到訓練基地時,每一名「蘇軍」都會拿到一本手冊,內有十數種蘇軍的進攻方式;經過無數次的演練後,他們可以機械性、直覺地扮演蘇軍的角色。
被送來對抗的軍隊事前幾個月就會加強戰技和心理訓練。雙方對這場假想戰都很認真,認真到上級必須規定,在陸地戰鬥中,雙方不得接近到五十公尺以內,以免發生肉博戰。
一名「蘇軍」說:「藍軍尊敬我們,可是在戰鬥中,他們真的會恨死我們。」這些假蘇軍扮演得如此成功,以致他們彼此之間團結心特別強;有許多士兵甚至對戰鬥中的緊張和贏得戰鬥的亢奮上了癮。一位士兵開玩笑地說:「做共產黨還真有意思!」
作家漢斯.哈伯史塔特則認為:「美國軍方竟會訓練一支蘇聯軍隊,還讓他們打贏,實在是不可思議。」
蘇聯表示不悅
然而,絕大多數美軍經過兩週的戰鬥訓練後,在對付敵人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這正是軍方的目的。
雖然蘇聯塔斯社對美國人用蘇軍做為假想敵表示不悅,但是美國堅持這種訓練的目的並不是要升高兩個超級強權的敵意。
軍方發言人說:「我們只是學習應付蘇聯的威脅,它的本質是防衛性,而非挑戰性的。」更確切地說,美國軍方認為這種訓練可以大幅提升軍人的水準,達到嚇阻敵人的目的,甚至進而減低戰爭發生的可能性。
(取材自New York Times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