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業龍頭摩根大通看好AI選股能力,正在開發一款名為IndexGPT的金融服務產品,風格類似ChatGPT,並向專利局申請了商標。未來批准後,投資人將得以向AI尋求財務建議。然而,這個業界首創服務,將搶了人類財務顧問的飯碗?AI選股可以幫投資人更賺或承擔更多風險,也讓專家憂心。
摩根大通正在開發一種類似ChatGPT的服務軟體,運用一種具顛覆性的AI模型為客戶選擇投資標的。5月,摩根大通的高層在年度投資者大會上,描述了他們將AI結合各項業務取得的進展,全球技術主管比爾(Lori Beer)表示,該銀行聘僱1500名數據科學家和機器學習工程師,正在測試GPT技術的大量使用情況,「我們無法在不提及GPT和大型語言模型的情況下討論AI,我們已經充分見識這些工具的力量和發展機會,並致力於探索其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所有可能方式。」
摩根大通總部位於紐約,也是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該公司表示,5月申請了一款名為IndexGPT的產品商標,根據申請文件內容,IndexGPT將利用結合AI技術的雲端計算軟體來分析、選擇符合客戶需求的證券。華盛頓特區的商標代理律師格本(Josh Gerben)表示,摩根大通可能是第一家直接向客戶發表類似GPT產品的金融機構。
「這表明他們可能會在商標通過後不久推出新的服務產品」,格本並表示,像摩根大通這樣的公司並不只是為了好玩而申請商標,該公司必須在獲得批准後大約三年內推出IndexGPT,以確保商標安全,由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施壓,申請通常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獲得批准。
通常一間公司在申請新的產品商標時會寫得比較含糊,以保護其法律權益,然而,摩根大通的文件確實指出,IndexGPT使用了與ChatGPT風格相同的生成式AI技術。
人機合作過渡期,取代人顧問言之過早
2022年OpenAI的ChatGPT技術病毒式擴散,迫使各行各業竭力應對AI時代的到來,ChatGPT使用大量語言模型,方能像人類一般回覆五花八門的問題,更進一步引發科技巨頭和晶片製造商之間的軍備競賽。
AI技術在金融領域有十足的可能性,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服務機構已經開始進行內部測試,AI幫助高盛的工程師編寫程式碼;也回答摩根士丹利財務顧問的疑問。財務顧問長期以來一直擔心類似技術的發展會取代他們在市場中的角色,然而這些擔憂尚未成為現實,摩根士丹利和美國銀行在內的財富管理公司雖然也提供簡單的機器人顧問服務,但這並沒有影響人類顧問的飯碗,他們持續賺進數十億美元的資產。
財務管理公司Mayb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皮格福(Josh Pigford)在 ChatGPT首次亮相時,也一直嘗試建構一個可以幫助人們做出財務決策的個人理財管理平台,他認為現在做出機器顧問取代人類的假設言之過早,過渡期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人類將與AI頻繁地合作。
投資有賺有賠,能相信ChatGPT?恐曝隱私、假資訊
然而金融評論員和比特幣評論家希夫(Peter Schiff)對摩根大通的計劃並不樂觀,5月25日,他在推特發文提及該銀行,「我想知道AI給出的投資建議是否會像他們的人類顧問給出的建議一樣糟糕。」
AI選股的風險在於,投資者必須提供非常多私人數據和訊息,年齡、所在位置、職業、收入等無一倖免,如此AI方能結合稅法等機制給出最完善的財務建議,隱私問題浮上檯面。
另一個問題是錯誤資訊,使用過ChatGPT的人,多少都曾經體驗過機器人回覆牛頭不對馬嘴的窘況,開發者需要更努力地測試、修正,才能使客戶願意依賴AI財務顧問。
不過,無論是否依賴AI,涉及投資的行為都有一定風險,資訊時代的金融業正面臨轉變,用戶都應該抱著更謹慎的心態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