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喝荼與喝湯

何志毅
user

何志毅

2005-04-01

瀏覽數 18,600+

喝荼與喝湯
 

本文出自 2005 / 4月號雜誌 第226期遠見雜誌

幾年前聽朋友說過一個笑話:某領導帶祕書出國,與洋人共餐,喝湯時發出聲音。祕書提示,喝湯有聲音是不文明的表現,某領導尷尬,此後小心翼翼不發出聲音。飯後,賓主喝茶,某領導又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祕書又提示,喝茶有聲音也是不文明的表現,也不能有聲音。某領導按捺不住勃然大怒道:TaMaDe,喝湯不知道是誰發明得早,就算學他的,喝茶肯定是我們早,憑什麼要學他?祕書語塞。

中國企業國際化趨勢出現得比我們想像的早。無論是TCL併購湯姆遜,還是聯想併購IBM的PC業務,都沒有準備好,但又不得不做,因為機會找上了中國,中國的行業老大不知不覺地被推上了捨我其誰的位置。

儘管對於風險眾說紛紜,但我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我認為像TCL、聯想這樣的中國優秀企業,其管理水平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差距並不大。而中國在不同行業間的企業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在開放較早、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在開放較遲、競爭不充分的行業中,企業的管理水平較低。

家電行業和資訊行業都是開放較早的行業。中國彩電業的競爭之激烈眾所周知,在生產、質量、規模、價格、服務、渠道、資訊化、物流等什麼方面都拚殺過,而且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在市場與計畫雙軌制中競爭的。本來按市場規則應該淘汰的企業,在計畫體制的扶持下得以苟延殘喘或又拚死一戰(如獲得貸款或上市指標等),使得中國彩電市場的競爭慘烈程度,較國外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在中國彩電市場江湖勝出的TCL,當然有資格到國際江湖去一拚高下。

再看看IT行業裡的聯想。二十年前,十幾個人揣著人民幣20萬元,對當時的部屬企業七三八廠、七三四廠等只能望洋興歎,白日做夢都想不出今天的樣子。

戰略上藐視敵人 戰術上重視敵人

毛澤東說的,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中國優秀企業與跨國公司相比,主要的不足在於跨文化管理和矩陣式管理。就TCL和聯想的案例而言,由於都是單一產業,全球矩陣式管理的問題還不是太突出,而跨文化管理會成為首要問題。這兩個併購能否成功,主要在於文化。而文化的問題之一在於民族文化:一是要認識民族文化的差異;二是要理解民族文化根深柢固,很難改變;三是少一點改造心態,多一點包容。

回到喝湯喝茶的故事上來。中國喝湯喝茶的方式就比西方不文明嗎?西方人喝湯是分食制,一人一碗,拿勺子舀到嘴裡抿著喝下,因此沒有聲音。中國是大碗喝湯,大家拿著勺子舀出湯來喝,體現了彼此不分的集體或大家庭意識和氣氛。看似西方的方法更衛生,但西方的瘟疫流行並不比中國的少。

仔細想想,中國人喝湯,舀出湯來放在嘴邊是吸進去的,雖然有聲音呼嚕呼嚕的,但勺子與嘴的接觸面積最小,勺子上幾乎沒有唾沫,因此傳染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經常跟老外朋友說:你到我家喝湯一定要呼嚕呼嚕有聲音,我到你家吃飯儘量沒聲音。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美國人曾經自豪地說美國是民族大熔爐,但太多的民族衝突使他們認識到,美國其實更像是沙拉碗,看上去澆了一層奶油,白花花的,其實蘿蔔還是蘿蔔,白菜還是白菜。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民族文化的難以改變。

中華文化深具包容力

中華民族繁衍了幾千年,中華民族的文化一點兒也不差。按照當代最偉大的經濟歷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計算,西元元年時,中國的GDP占世界GDP總量的26%,1000年時占22.7%,隨後一直超過20%,1820年達到32.9%。後又落到1870年的17.2%、1913年的8.9%,1950~1980年一直在4.5%左右,但從1998年開始又上升到了11.5%。

根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國際元的測算,中國在2015年就會恢復歷史上的地位,GDP總量占世界的20%,與美國等量齊觀。高盛公司以美元為單位的預測是,中國2050年左右將超過美國。

這裡引用這些資料是為了說明,我們呼嚕呼嚕喝湯是有深刻原因的、是文明的,不能只用西方人的文明標準來衡量中國人。從1842年英國砲艦對香港的攻占到1978年偉大的改革開放,我們也只衰敗了一個半世紀。用大歷史的眼光來看,那是一個短暫的時期。

一百八十年前中國GDP約占世界GDP總量三分之一的時候,世界是封閉的,世界沒有感受到中國,中國人也沒有感受到跨文化問題。但是時隔兩百年,當中國有幸又成為世界GDP第一時,世界會強烈地感受到中國(其實現在就開始了,美國《BusinessWeek》2004年12月6日的封面文章大標題是:「對美國產業最可怕的三個字:The China Price——中國價格」),中國也會強烈地感受到跨文化管理的問題。中國文化是包容性的。在歷史上我們包容了很多民族,還包容了元朝,包容了清朝,我們也一定能夠包容世界。

旁論了一番,其實就兩句話:首先我們絕不能有文化上的自卑心理,其次我們也要多多包容別人的文化。

(本刊文、圖皆轉載自《北大商業評論》2005年2月號,作者為《北大商業評論》執行主編;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