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網路之父柏納李再推語意網

著/佛洛恩菲爾德.譯/張彥文
user

著/佛洛恩菲爾德.譯/張彥文

2005-04-01

瀏覽數 19,700+

網路之父柏納李再推語意網
 

本文出自 2005 / 4月號雜誌 第226期遠見雜誌

全球資訊網的前身是柏納李(Tim Berners-Lee)在1980年時主持的探索(Enquire)計畫,當時他是歐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的程式設計師;十多年後,柏納李正式制訂出全球資訊網的技術標準,不過他將這個發表的權利交給了該中心。

就在許多人因為這項新技術賺進數百萬美元的時候,柏納李卻悄悄地跑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立全球資訊網協會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持續推動全球資訊網路的發展。

最近柏納李的貢獻終於得到肯定。去年7月,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授與在英國出生的柏納李騎士爵位。隨後他又獲得芬蘭的千禧科技獎(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以表彰他在提升人類生活品質和價值的卓越貢獻。

身為W3C的領導人,五十歲的柏納李目前最關注的網路發展計畫就是語意網(Semantic Web)的建立。柏納李相信,語意網將可以使電腦更快速地在龐雜的網路資料中,取得對使用者有用的資訊,其中包括供殘障者使用的存取標準,以及行動裝置所使用的軟體等,讓所有資訊和所有使用者,都可以採用這種網路技術。以下是這位全球資訊網之父前往赫爾辛基領獎前接受專訪的內容:

Q:你花了幾年的時間推動語意網,不過好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注意,為什麼?

A:我不是頭一次碰到這個問題。在網際網路發展之初,人們也覺得這種東西根本不會成氣候,現在語意網也有相同的情形。

Q:那你打算怎麼辦?

A:現在我們把一些應用程式放進語意網,與網際網路連結,測試它的實用性。讓人振奮的是網路的效率增加了;我們的願景是讓網路真正達到無遠弗屆,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連結到網路上,增加網路的價值,提升人們使用的興致。

語意網可以無限地擴展人類的知識庫,但現階段懂得這項技術的人並不多,所以就需要一些真正瞭解它無窮價值的人,來持續這項工作。

Q:語意網的價值在哪裡?

A:現在網路上有數不盡的金融、天氣、企業等等的資訊,散布在不同的資料庫以及網頁當中。關鍵在於電腦無法判讀這些已存在的資料,也不知道它們有什麼關聯性,人們無法寫出一個程式來掌控這一切。

而語意網可以將你已知和未知的資料連結起來。有了語意網之後,人們更可以設計出讓電腦瞭解資訊意義的程式,而不是只把資訊秀在螢幕上。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舉例來說,你在網上發現一個研討會的訊息,打算去參加;雖然這個網站上有著所有相關的訊息,但是你的電腦並不瞭解這些訊息對你究竟有什麼意義。所以,你得自己把日期和時間輸入電腦中的行事曆,寄封email通知朋友們;再把地點輸入你的PDA,以便到時可以用衛星定位系統找到會場……。

這實在是太麻煩了,如果有了語意網,你只要告訴電腦:「我要參加這個研討會」,電腦就會瞭解哪些工作與這個事件相關,它會自動幫你完成上述的工作,甚至會自動幫你連結到所有參與研討會的成員,包括他們的個人資料和連絡方式。你電腦中的通訊錄不再只是一個封閉的資料庫,而可以連結到全世界與這個事件有關的人身上。

Q:所以語意網可以取代我們的助理或是祕書?

A:這倒不是。人類的思考是透過以往經驗,綜合相關的資訊做判斷;我們並不是採用人類的智能模式來設計語意網。或許語意網未來有可能發展出所謂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使現在我們也嘗試放一些人工智慧的設計機制在裡面,不過仍然相當的制式化;也就是說,語意網仍然只是一個程式。

Q:你曾經說過語意網的第一階段已經完成,這代表什麼?

A:語意網的運作必須先為電腦交換資訊的工作定義出新的語言,所謂的第一階段就是設計出這些關於語意和文句的電腦語言,並且讓這種語言成為W3C會員所支持的標準。

這項技術的精神在於資訊的交流,如果只是一大堆資訊躺在那邊不動,就不能稱之為語意網,現在我們把基礎建立起來,之後任何人都可以依循這個標準來發展應用。

像在生命科學上的應用就是一個很令人興奮的例子。目前人類對癌症、愛滋病或是各種新藥的發明,都需要大量資訊的交流,這些資訊可能涉及基因體醫學、傳染病學等等,這些資訊有些是公開的,有些可能涉及藥廠的專利或是病人的隱私;語意網就要將這些跨領域的資訊整合起來,這項工作的挑戰極大,不過帶來的好處將不可限量。

Q:除了語意網外,你對網際網路的未來還有什麼願景嗎?

A:哦,太多太多了!我一直期盼網路能更有創造力,成為一個提供組織化資訊來源的媒體。現在許多新發明都讓我極為興奮,像手機上網、語音分析技術等。進入了這個領域,你才會發現網路的無限可能。

(本文節譯自《MIT’’’’s Magazine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view》,2004年10月號,作者佛洛恩菲爾德為駐洛杉磯特派員。2004 by Technology Review.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ed Tribune Media Services. )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