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前所未有的氣候變遷考驗,在地球的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肩負減碳排放責任。對此, Mercedes-Benz 提出 Ambition 2039 目標,從陸地、海洋、空氣三個面向出發,以負責任的做法實踐淨碳中和移動、成就星未來。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氣候變遷減緩》報告,人類必須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半,才有可能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在眾多減碳行動中,是以低碳運輸最受矚目,理由在於,交通運輸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16%,只要停止製造與銷售燃油車,同時,採用低碳原料與降低製程碳排,即可帶來顯著成效。
Mercedes-Benz 作為各類型移動的先驅代表,不僅擅於技術創新以提供頂尖服務,更於日前提出Ambition 2039 目標,從陸地、海洋、空氣三芒星驅動品牌前進,以全面純電移動、善用海洋再生資源以及實踐淨碳中和等措施打造永續未來星象徵。對此,Mercedes-Benz AG 行銷與公關副總裁 Bettina Fetzer 直言:「 Mercedes-Benz 星芒代表著我們獨一無二的歷史、刻入品牌基因的先鋒精神,以及持續創新的力量。接下來將以『新時代印記』重新詮釋,彰顯品牌在奢華質感與環保永續的並駕同行,展現獨特的魅力。」
響應永續,Mercedes-Benz 不僅推電動車更專注建構綠色充電站
Mercedes-Benz 提出的「 Ambition 2039 」藍圖是從陸地、海洋、空氣三大領域切入汽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如研發,原材料獲取、生產製造、銷售、使用跟再回收等,藉此實現新車淨碳中和願景並推動地球永續。
在陸地這個領域,Mercedes-Benz 的做法是以純電汽車體驗重塑移動星未來。在純電汽車方面,目前,Mercedes-Benz 在不同車型級距中都已推出純電車款,如提供 190 匹馬力的 EQA、228 匹馬力的 EQB 以及 245 匹馬力的 EQE 車款,接下來的目標是:2025 年,全車系新車都只有純電車款、每種車型都會有全電動替代方案可以選擇;2030 年,在當地市場狀況允許下,將實現全電動化目標。
除提供更多元豪華的電動車選擇,Mercedes-Benz 也十分重視綠色充電站的建置,計畫在 2027 年前,在北美、歐洲、中國與重要市場等 2,000 個據點建構一萬個充電站以搭建高功率充電網絡,同時,在歐洲、美國與加拿大等市場的公共充電站提供綠能充電服務,降低電動車產生的二氧化碳。
在台灣,Mercedes-Benz 除積極打造如手機充電一般輕鬆的電動車充電體驗,更針對居家、市區、旅途等不同場景提供智慧充電服務,如Mercedes-Benz 旗下電能子品牌 Mercedes-EQ 偕手原廠授權經銷商與充電合作夥伴在北、中、南跟東部建立環島快速充電站,目標是在2025年於全台建立超過 600 座公共直流快速充電站,滿足車主的不同充電需求。
從再生材料、低碳材料到自有工廠,Mercedes-Benz 積極擁抱永續星未來
在海洋這個領域,Mercedes-Benz 的目標是在 2030 年實踐全車採用 40% 再生材料。為實現這個目標,Mercedes-Benz 除持續提升車身上的鋼與鋁等金屬回收再利用率,更大刀闊斧的將創新再生原料應用到各個車款車身與內裝。例如,將漁網與地毯等可回收材料的尼龍紗線製成汽車地墊、以仙人掌與蕈菇製成地毯、採用 100% 可回收 PET 寶特瓶製成各種內裝布料、以替代性生物可分解塑膠材料( UBQ™ )製作 EQS 跟EQE車型的電纜導管,以及在 2023 年下旬於 EQE 與 S-Class 車款導入以化學再生原料製作的車門把手等。
最後在空氣方面,則是以實現平衡表上的淨碳中和為核心,具體實踐方式有二:首先是透過綠能生產、流程優化與減少耗能等措施,讓 Mercedes-Benz 自有廠房自 2022 年起便是以淨碳中和的方式生產車輛跟電池。例如,Mercedes-Benz 的未來汽車工廠— Factory 56 —屋頂有一套可以將自行生產的綠電饋送到廠房的太陽能系統,同時,透過在 40% 屋頂種植植物的方式幫助保留雨水、改善廠房的空調,進而減少耗能;其次是透過綠色供應鏈的方式有效去碳,如計畫在 2025 年採用幾乎零碳排的鋼材原料,藉此降低製程碳排,更好的實踐汽車價值鏈與生命週期皆符合淨碳中和的新車與商用車款。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Mercedes-Benz 會將車輛的環境永續性資料記錄在合格的環保證書上,讓車主可以隨時隨地掌握能源耗損、排放、車輛生命週期評估跟使用再生原料與回收物等資訊,更好滿足車主對永續消費的需求。
展望未來,Mercedes-Benz 除從陸地、海洋、空氣等三個面向一步一腳印的實踐Ambition 2039目標,以永續營運成就綠色地球,還會持續不斷的透過自我突破提供以車主為核心的智慧純電駕乘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