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除了因老化造成的「加齡臭」,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也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不佳,引起「疲勞臭」!想改善肝功能、避免疲勞臭,如何從睡眠、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調整?
文/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身體產生不好聞的異味,讓人尷尬困擾之餘,其實也可能代表著身體發出的警訊!
造成體味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老化導致皮脂分泌物質改變產生的「加齡臭」,如果經常感覺身體疲累、缺乏休息或是壓力大的時候容易有異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疲勞臭」。
而這個味道的來源,就是尿液內也會含有的「阿摩尼亞」-氨。
疲勞臭可能是肝臟的求救訊號,清潔身體也無法完全去除
台大內科醫師葉佳衢表示,氨素會在人體消化系統分解蛋白質時自然產生,在正常的人體機制中,肝臟會把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再從尿中排出,但是如果因為疲勞或壓力影響其運作,體內的氨濃度增加,就可能從血管經由皮膚散發到體外。
也因為這和一般汗臭、加齡臭主要是由分泌腺體在皮膚表面形成不同,即使洗澡、清潔也無法徹底消除。除了疲勞和壓力之外,如果在日常飲食中長期攝取太多肉類或是酒精,也同樣會對肝臟造成負擔。
不少慢性病患者因為肝腎功能受損,身上也可能會帶有這種像是尿臭味的體味;體內堆積過多毒素和老廢物質,更會造成身體內的慢性發炎,影響健康。
至於常見的「口臭是因為火氣大、肝火旺」的說法,葉佳衢指出,其實口臭最常見的原因還是來自口腔問題,包括沒有做好口腔清潔導致細菌滋生而產生異味,另外像是抽菸、吃了味道較重的食物,或是消化系統出問題如胃食道逆流、腸阻塞,以及更年期賀爾蒙變化造成唾液減少、口腔乾燥,都可能導致口臭。
中醫觀點:肝主掌體內循環,氣血不暢也會影響情緒
提到「肝火旺」這個概念,中醫觀念裡的肝和西醫不同,不只單指「肝臟」這個器官,而是一整套經絡系統。
中醫師賴睿昕指出,在傳統醫學中,肝是人體的重要12條經脈之一,「肝經」從腳底一直延伸到下肢、腹側、經過肝、膽、肺等器官,再順著呼吸道經過口腔、眼睛最後到達頭部,幾乎貫通全身,對血液、消化、神經和內分泌等系統都有影響。
中醫觀點認為,肝主要掌管身體氣血循環,有「疏洩」和「藏血」兩大功能。疏洩是指疏通調節,幫助體內循環系統平順運行;藏血則是指肝能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
因此,中醫說「肝不好」,其實就是指肝經的氣血循環出了問題。若行氣不通鬱結於肝臟,除了容易胸悶、胸痛,情緒上會覺胸脅悶痛,容易發怒或鬱鬱寡歡(中醫觀點中,五臟六腑都有各自主掌的情緒,而肝臟對應的是憤怒與抑鬱)。
「肝火旺」則是因為氣血鬱積太盛,沿著肝經往上,便會造成口乾舌燥、眼睛乾澀、視物模糊、頭痛等問題。所謂「肝開竅於目」,肝臟不好也可能引起眼睛方面的不適與症狀。
因此,很多人認為「疲勞等於肝不好」,其實不全然正確。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如果因為肝臟出問題而產生明顯不適症狀,那可能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例如嚴重發炎、肝硬化晚期等等,而不會因為一兩天的熬夜,就馬上有感覺。但如果身體長期處於勞累或壓力狀態、沒有控制飲食或酒喝太多,的確會影響肝臟機能。
護肝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怎麼吃有助保養肝臟?
既然「疲勞臭」的產生原因和外在因素影響肝臟機能有關,那麼要加以預防或緩解,自然也要從生活習慣方面著手。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並且維持生活作息規律、包括三餐和睡眠都宜定時定量,並適時透過運動、轉換心情等方式來抒發壓力。
此外,維持腸道健康讓體內減少老廢物質囤積、偶爾泡個澡促進血液循環,也都有助於改善身體疲勞;中醫觀點則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與肝經運行的時間,《黃帝內經》裡說「人臥則血歸於肝」,充足的睡眠,有助於保養肝臟。
至於那些食物的護肝效果最好?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建議,不妨可採取「地中海飲食」,以各式蔬菜、穀物、海鮮搭配好的油脂,以及全穀類、糙米和瘦肉含有的維他命B群,豆類等植物性蛋白,都是肝臟所需的營養素。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富含胺基酸的食物如蛤蜊、鴻喜菇、鮪魚和起司,以及醋、梅乾或是柑橘類等含有豐富檸檬酸的食物,都有助於消除疲勞;具有抗氧化效果的食材如藍莓、核桃、花椰菜,也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發炎、提升免疫力,降低肝臟的負擔。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reurl.cc/qNYVND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