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料峭寒冬,隨著暖春3月而來的,將是一系列讓台灣樂迷興奮不已的期待。不論交響樂、音樂劇、歌劇、室內樂甚至世界樂壇知名的獨奏家,都將以閃亮陣容輪番登「台」。
在最具指標性的交響樂團方面,未來十個月中,不僅萊比錫布商大廈、費城交響兩支重量級樂團將陸續訪台,連從未造訪過台灣的柏林愛樂,都將在指揮賽門拉圖(Simon Rattle)率領下首度現身,票房盛況不難預期。
不僅交響樂團獨領風騷,挾兩廳院2006「歌劇魅影」上演之勢,音樂劇熱潮亦將於今年席捲台灣,「鐘樓怪人」與「芝加哥」將輪番上陣。由國人製作的本土音樂劇更是來勢洶洶,包括去年實驗劇場的票房黑馬「天堂邊緣」以及挾插畫家幾米繪本市場優勢的「幸運兒」,都將衝擊音樂劇迷們的感官世界。而古典歌劇在年初國家交響樂團「諾瑪」引起的騷動下,繼續加溫,包括台北市交的「茶花女」,以及國家交響樂團邀導演魏瑛娟共同製作的威爾第最終巨作「法斯塔夫」,都將共同締造今年的歌劇盛事。
在室內樂方面,除了將可聽到維也納木管五重奏及包羅定絃樂四重奏的經典樂聲外,小提琴家慕洛娃(Viktoria Mullova)及克萊曼(Gidon Kremer),今年也將再度帶著所屬樂團造訪台灣。
在獨奏家部分,以親切笑容虜獲樂迷芳心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確定了2005年訪台行程。集「酒神」與「中提琴奇才」稱號於一身的巴許密特(Yuri Bashmet),也將在下半年兩廳院「世界之窗」中現身。鋼琴家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郎朗、李雲迪將再度訪台;大師波哥雷利奇(Ivo Pogorelich),亦已在國家交響樂團的力邀下敲定訪台行程,將帶來極具震撼力的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彌足驕傲的市民管絃樂團
預告了一系列即將陸續登場的音樂盛會,卻絕不能因此忽略了的打頭陣的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三度訪台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創自1743年,據稱是德國最古老的一支管絃樂團,比柏林愛樂還早一百三十九年誕生,甚至比維也納愛樂也整整早了一世紀左右。在他們傲人的文獻記載中,樂團的前身甚至可追溯到十五世紀,連被古典音樂界奉為神明的巴哈,都被寫進了萊比錫音樂發展歷史光環中。
除了歷史悠久之外,另一個讓這支樂團驕傲的重大理由是,它的成立並非來自貴族豢養或王權贊助,而是由「市民的力量」所締造出的成績。
1743年,十六位萊比錫當地富商共同出資贊助了十六位傑出音樂家,他們的首場音樂會,對象不是皇宮貴族,而是當時新興的中產階級市民,從此成了德語世界裡第一支彌足驕傲的市民管絃樂團。1744年,樂團搬進萊比錫布商大樓做為練習與駐團場所,於是1781年起正式定名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也許正因為如此純正崇高的「血統」,使得即便在社會主義東德統治期間,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依然受人尊敬,以至於在東德政權瓦解前夕,三十萬民眾走上萊比錫街頭搖旗怒吼的畫面中,一場一觸即發的暴動,竟在當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指揮庫特馬索登高一呼下,不可思議的化解了這場可能的血腥動亂。
然而歷史上真正為這支樂團奠定堅實的基礎與名聲的,則要歸功於十九世紀著名的作曲家孟德爾頌。這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猶太銀行世家子弟,一生三十八年短暫壽命中,留下了無數甜美精采的作品;然而經常被樂迷們忽視的巨大貢獻,卻是他對近代交響樂團所開創出的經營概念。
孟德爾頌自1835年起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指揮,立刻為德國的交響樂發展開啟新氣象,他四處延攬樂界好手,擴編樂團人數至五十位演奏者,是近代交響樂團邁向大編制的起步。此外,他更是指揮棒的發明者,從此指揮法有了革命性的轉折。在樂團經營上,他親自參與每個行政細節,甚至創立團員退休金制度,奠定了現代交響樂團的經營基礎。而這支在他魔棒下脫胎換骨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從此在歐洲聲名大噪,締造出無數音樂會盛況。
挾著輝煌的歷史光環,本次來台演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排出兼具傳統精神與聽覺饗宴的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3月1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演出場次搭配了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3月2日彰化演出則輔以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擔任指揮的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曾親隨二十世紀指揮大師伯恩斯坦習藝,並在二十八歲以前即獲得庫塞維斯基(Koussevitzky)以及薩爾茲堡指揮大賽首獎,一生轉戰歐美及亞洲各大知名交響樂團,更因音樂上傑出的成就受封為瑞典及丹麥爵士。現年七十八歲的他,據稱本次將是他音樂總監任內最後一趟親自領軍的亞洲巡演,想一嘗歐洲精緻古典樂風的交響樂迷們絕不能錯過!(作者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行銷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