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今天,許多美國的民眾都還籠罩在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當中。尤其令他們憂懼的是,如果那一架美國航空的客機,是撞上了紐約郊區的印地安岬核電廠(Indian Point),那現在紐約會是什麼光景?
更可怕的是,就在核電廠旁邊,還有兩幢大樓,裡面裝滿了核廢料;這讓美國人的核廢料論戰再起:政府不是已經選定猶卡山做為核廢料最終貯存場了嗎?這些六年前就應該被移走的東西為什麼到現在還在我們身邊?
其實這正是一個讓我們檢視猶卡山計畫的好機會。政府的說法是,猶卡山必須等到2010年才能啟用;不過許多核能專家指出,至少得等到2015年,甚至永遠沒法啟用。因此現在印地安岬電廠決定只把核廢料稍微搬個一百公尺,在哈德遜河(Hudson River)的峭壁上另建一個貯存場,這個貯存場將可以放置七十二個鋼筋混凝土的核廢料桶。
另外在全美各地還有二十個以上的核電廠打算採取類似的作法,這明顯告訴美國民眾:猶卡山計畫已經失敗。
猶卡山的失敗或許也是一個轉機。之前大家期望將全美的核廢料埋藏在深山中,讓它們永不見天日;但是我們應該想想,真有必要找出一個核廢料的終極解決方案嗎?「如果我們只有五十年的時間來解決核廢料,那事情可能很棘手;不過我們面對的是一場一、兩百年的戰爭,」麻省理工學院的地質學者麥克法蘭(Allison Macfarlane)分析指出,「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跟它(核廢料)玩。」
猶卡山的重重挑戰
猶卡山計畫迄今已花了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900億元),其中包括了建造一條八公里長,貫穿山區的U型通道;未來還將花費500億美元建造十數條類似通道,預計將全美國所有的核廢料都集中到這裡。
不過猶卡山在建設之初就碰到許多問題。支持者表示,當地是非常乾燥的沙漠地區,沒有水份侵蝕的問題;不過當地每年仍有大約一百九十公釐的雨量,長時間下來,雨水仍然可能腐蝕貯存桶外的合金,使放射性物質隨著雨水滲入地下水當中,沒人知道誰會成為受害者。
另外像核廢料中的銫和鍶,都會釋放高溫,高溫可能會將地面上的水分蒸發,水蒸氣將會侵蝕貯存桶,甚至危害到整個建築結構。有人認為或許可以將貯存桶擺得分散一點,讓高溫得以疏散,不過這樣則會大大地減少猶卡山的儲存空間。再者,核廢科中的高能粒子(high-energy particles)也可能和周遭的礦物質作用產生氫氣,甚至有爆炸的危險。
2004年初,內華達州政府曾委託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進行研究,將貯存桶的金屬樣本,和當地的礦物質混合加熱,發現會造成這些金屬的熔解。「整件事情必須重新思考,這中間真的有一些很嚴重的問題,」曾經擔任加拿大核廢料處理顧問的布倫德(Stewart Brand)指出。
時間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有人反對印地安岬採用暫時性貯存場的做法,認為那是向核廢料投降,不過「暫時」或許就是最大的機會。一百年後,即使核廢料可能仍然有致命危險,「但隨著時間流逝,它會愈來愈安定,」印地安岬貯存場的計畫主持人史瓦茲(Geoffrey Schwartz)表示。
像核廢料中含有大量的鈾和鈽,都可以萃取再利用。雖然現階段這項工作的成本還相當高,不過在一百年後的情況可能完全不同,人們可能會發現低成本的新技術,而且到時候核廢料的放射性可能也會減低很多。
一百年後,我們的能源供給可能和現在大不相同:或許石油已經耗盡,火力發電因為破壞環境遭到禁止,核能電廠全面關閉,全世界改採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這些事情現在都無法預料,那我們何必急著把核廢料永久封存呢?先將它暫存起來,或許將來會成為最重要的替代能源也不一定。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有信心,核廢料的貯存及處理技術,將會在下個世紀有所突破。
舉例來說,太空發射的技術可能和我們今天的噴射客機一樣簡單,我們可以輕易地將核廢料送到外太空;或許我們會發現一種物質,可將核廢料貯存數十萬年而沒有任何危害。
有些技術或許只要再過幾年就可以突破,陶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陶土可以抗幅射和高溫,也不會腐蝕;曾經有科學家建議過,以兩成的比例將核廢料與陶土混合,可以讓核廢料趨於穩定且不易與水分起作用;這樣的穩定物質可以讓科學家有幾十年的時間,測試它在惡劣環境下的反應。
其實許多科學家在十年前就建議過許多類似的替代方案,不過政府卻置之不理,民間也沒有人願意投資這些東西,因為這種產品唯一的客戶是美國能源部,但是他們現在只相信猶卡山計畫。
能源部副部長麥克史萊羅(Kyle McSlarrow),2004年夏天在參議院能源委員會作證時強調,「在猶卡山建立一個永久的核廢料貯存場,仍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計畫,」不過北卡羅萊納大學核能學者尹滿松(音譯)認為,能源部忽略許多已經成熟的技術,因為他們害怕新的東西會延遲猶卡山計畫,「太可惜了,我們本來可以有更多創新技術的。」
在追求所謂「最完美解決方案」時,我們或許錯失許多更實際的方法;一旦這個「最完美解決方案」失敗時,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果我們不及早因應,將會是全國民眾一起承擔最後的苦果。
(本文節譯自《MIT’’s Magazine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view》,2004年12月號,作者華爾德為《紐約時報》華盛頓分社記者,撰寫核能工業相關報導二十五年。2004 by Technology Review. All rights reserved.Distributed Tribune Media Services International.)
猶卡山計畫
(Yucca Mountain Project)
猶卡山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西北方一百五十公里處,經美國能源部建議,參眾兩院通過後,成為美國核廢料第一處地下永久貯存場。該貯存場位在山脊側坡地表三百公尺之下,及地下水位三百公尺之上的中間岩石層內。美國能源部預計自2010年開始,將目前存放在三十九州,一百三十一處的核廢料分年分次運往該地貯存,估計每年運送一百七十五次,約需二十年才能全部運送完畢。
資料來源:《國科會國際合作簡訊》